<p class="ql-block">离开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我们继续一路向西奔丽水松阳,逸米阳光队昨天晚上就住在松阳,我们落后他们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丽水是个山美水美人情美的地方”,这是丽水党校的赵伟老师说的。我们这是第三次来丽水了,第一次去遂川的南尖岩;第二次是去云和县的云和梯田与古堰画乡;这一次我们去松阳县的三都、四都访古村落。松阳县就有不少国家级的传统古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后的江南秘境”,这一次我们慕名游览了杨家堂村、陈家铺村、松庄村,这三个古村落各有特色,怡然私下里将其命名为“松阳三宝”。</p> <p class="ql-block">——杨家堂的古树</p><p class="ql-block">从诸葛八卦村到杨家堂不到150公里,我们到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的杨家堂村时,已经下午1点多。我们到杨家堂村发现村口小小的停车场停车已经很困难,我们继续往村里开,但是道路已经更加狭窄到此路不通,我们只好费力地倒车出来,好不容易把车停在了村口的路边。这种情况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如怡然火燕般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二是杨家堂村确实是“地无三尺平”。</p> <p class="ql-block">三都乡杨家堂村,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香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p><p class="ql-block">您看,这就是杨树堂村的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古樟树枝叶繁茂,枝干遒劲,600多年的岁月历练,使它沉稳有力、沧桑静美。有它在,杨家堂人感到踏实,也成了村人乡情的寄托,也成了我们游人渴见的热望!</p> <p class="ql-block">转过古樟树,后边还有两棵古樟树,一棵树龄约500年,另一棵约300年——这便是夫妻树,相依相伴几百年,见证了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据《国家地理》介绍了杨家堂村,这个位于悬崖峭壁上的古村落以其古树老屋、云海和梯田等美景而闻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它为“江南最后它们矗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古树老屋相邻云海、梯田内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着与世无争的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三棵古樟树,我们到古村看看去!“老树厨房”是指古树前面的一农家餐馆,门内的镜框里写着“回家看看粗茶淡饭”,我们在那里用了午餐,感觉一般。</p> <p class="ql-block">您看看,小伙子穿成串儿的是什么?是当地的特产——柿子。金黄色的墙壁,橘黄色的柿子,有一种古朴的暖意与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怡然感觉这张照片好有感觉!橘黄色的柿子,茂盛的夫妻树,古朴的石子路,神情自若的村民……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p> <p class="ql-block">还是正在晾晒的柿子。成熟的柿子,吸收了大自然的馈赠: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酿就了柿子的香甜,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宅是古村落的灵魂所在,这些建筑大多是泥墙黛瓦,飞檐翘角,经过岁月的洗礼,墙体显得斑驳陆离,我们看到的是斑驳陆离的马头墙,飞檐翘角的檐下有线条流畅的花纹,虽保存不多,但仍然掩不住它古朴而典雅的光华!</span></p> <p class="ql-block">杨家堂村的建筑特色是黄色的墙体,总有金碧辉煌之感,让人感到雍容华贵。这是在筱隐民宿,感觉这个名字很雅,扫了一下二维码,发现住宿价格不菲。住在这里,可以享受纯朴自然的民风,晚上还可以看星星放空自己,应该是难得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宅,我们可以看到其内部结构。杨家堂的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的清代民居,建筑风格以蛮石墙基、黄土垒墙、木梁柱、木门窗和小青瓦屋面为主,宅子多为合院式民居,中间有天井,高大的马头墙错落有致,展现出秀美且壮阔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在筱隐民宿附近,沿石板路向下的左侧再向上,便是一处观景台,可以居高临下观察民居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勤劳的杨家堂人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建起了“阶梯式”的民居。因民居的外墙体都是黄色的土墙,在阳关的折射下,很有金碧辉煌之感,所以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我们前边已经见识过杨家堂村金黄色的墙壁,而在观景台上看杨家堂村的建筑,更有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从观景台上下来,我们继续行走于村子,看见这两墙之间窄窄的缝隙,大概不盈一尺,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可用土地看似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杨家堂小学也是杨家堂村的一个重要景点,值得纪念的是它的精神内涵。其历史要追溯到一百六十年前,宋氏子孙至宋君楣(1836--1901)时,“捐资举办迪德小学,松阳知县张纲奖给‘泽流桑梓’匾额”。其办学时间比县毓秀小学(1905年创办)还早。也正因杨家堂有对教育重视的传统,才使这样一个小山村飞出了诸多的“金凤凰”。现在的杨家堂小学已经改建成为南设松阳印象馆,也有当地特产。</p> <p class="ql-block">这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宋氏宗祠吗?我们没有注意。杨家堂的主要姓氏姓宋并不姓杨。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而宋濂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孙宋可三因绾丝藤迁于松阳县三都乡呈回村。1655年许,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呈回村迁居杨家堂村,从此,宋氏后人在杨家堂便逐渐繁衍起来。</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看见宋氏宗祠,但是我们却在并不显眼的地方看见了宋氏古墓。浙南/东的一些村子,因土地资源珍贵,古墓就散落在村头林间,比如我们几天前曾到过的指南村,有些坟头甚至就在自家门口。每年清明,村民会在自家坟头烧纸钱,摆贡品,怀念先人,祈福风调雨顺。村人的先祖和他们的后裔,和谐相处,阴阳无隔,成为一道耐人寻味的人文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杨家堂忘记了寻觅古迹,比如那些有时代感的“墙头文化”,我们沉迷于杨家堂美丽的光影!每一处房屋街角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湛蓝天空下的古村,总有一点薄雾冥冥的氤氲飘渺,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沉迷期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设咖啡旁,这是</span>全村必打卡的最美机位。</p> <p class="ql-block">在苍翠树林与绿色茶田的环绕下,杨家堂村众多阶梯式分布的土楼展现出整齐的建筑立面,很有立体美感,在这里也再一次诠释了江南布达拉宫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杨家堂,相对而言,并没有明显的商业化,还保存几分古朴,其实古村的开发,并没有给古村带来特别大的经济效益,却使得古村落失去了它的本真。但是大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再关上,我们只是希望对于古村的开发更慎重一些,也希望古村的文化、古村的宁静与祥和,能得到更好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离开杨家堂村,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松庄。两个村子都属于三都乡,两个村子不算远,但山路崎岖,开车要格外小心。不过,在途中我们也遇到了意外的惊喜、别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柿柿如意——果实丰满的柿子挂满枝头,色泽鲜艳,成熟时红彤彤的模样,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五谷丰登、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松庄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浙江丽水松阳县的松庄村是典型的高山傍水古村落,有着500多年历史。整个村落隐藏在峰峦叠翠之中,一条小溪贯穿全村,村屋沿溪而建,青山、竹林、古桥、古民居,古朴宁静,保留着原生态样貌,因此被《中国国家地理志》评为“最后的江南秘境”。</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松庄已是下午3点多,松庄的阳光半隐于山后,很有一点“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因为松庄村的一座石拱桥入选《国家地理杂志》封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span>因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秘,因此有一座石拱桥带火了整个村落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溪贯穿全村”,不,是两条小溪,我们过了这条小溪才能够进入小村。</p> <p class="ql-block">松庄始建于清朝的黄泥土夯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宅有“南山拱秀”的匾额,现正在修缮之中。近年来,松庄村通过“拯救老屋行动”修缮了老屋和古道,并积极引入新业态,吸引了年轻人来此创业,推动了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名鼎鼎的松庄村石拱桥?您看好了,这是石拱桥吗?古村有好几座桥呢!</p> <p class="ql-block">松庄村的文化大礼堂。文化大礼堂,我们在诸葛八卦村也看到过。</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礼堂也是村里保存下来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里的食堂,感到很温暖。</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条窄窄的胡同,就到了小河边,这就是入选《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古桥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拱桥横跨在小溪之上,连接着两岸的百姓。它的奇特在于拱桥没用粘合剂和其他材料,全由石块堆砌而成,看似孱弱不堪,但历经两百余年依然屹立不倒,斑驳的石块展现着岁月的沉淀与精美!</p> <p class="ql-block">踏上石拱桥脚步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踩痛了孱弱的石块,其实石桥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展现了最完美的张力与支撑力,他们团结友爱,几百年来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潺潺溪水、石拱桥、古民居,还有不远处的高山,还有朝晖夕阴最美四季时光,呈现着一幅幅原生态的山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虽不见村人,但小溪边这一排排整齐码放的特别均匀的小木块,还有一小车光滑洁净的白萝卜,让我们感受到古村的人间烟火,还有淙淙流淌的小溪边的“秋夜捣衣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座潺潺溪流与古朴的小桥边待了好久,火燕放了无人机,我们拍摄夕阳西下最唯美的古桥,也目睹了夕阳一点点收敛起它的光芒,小桥笼罩于山的暗影里。</p> <p class="ql-block">小桥对面依山而建的古朴民居,一点也不逊色杨家堂村“金色布达拉宫”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未修缮的民居最原始的样子,它面临着两种命运:一是成败破空之空;二是资金投入后的整容再生。</p> <p class="ql-block">小溪边还有一家特色咖啡店,在这里喝咖啡,喝的不是咖啡,更是古朴自然情趣。</p> <p class="ql-block">松庄村的古道,所谓古道就是自古以来村子进出的通道,它翻山越岭,却生生不息。但现在已经实现了道路村村通,曾经的古道几乎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它是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回到村口时,已是山间最后一缕余晖,不见袅袅炊烟,却是退去戎装、温柔渴睡的模样,又想起席慕容的《暮歌》:</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p><p class="ql-block">在这时候,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p><p class="ql-block">而黑暗尚未来临。</p><p class="ql-block">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p><p class="ql-block">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p><p class="ql-block">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在这时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p><p class="ql-block">而结局尚未来临。</p><p class="ql-block">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p><p class="ql-block">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p> <p class="ql-block">与杨家堂相比,松庄开发得稍微晚一点,现在的松庄开发设计:建设以“织造”为主题主线,共建“艺术织造村”。建设内容涵盖一座人字纹艺术中心,一个网罟衍生品设计工作站、多家织造工坊、一项艺术家驻留永久计划、多处自然艺术装置等……</p><p class="ql-block">等我们再次来松庄,也许会陌生了许多,但那屹立两百多年的古桥依然坚守着自己,与它身边熟悉的一切地老天荒吧!</p> <p class="ql-block">——陈家铺的书店</p><p class="ql-block">杨家堂与松庄属于松阳三都乡,陈家铺属于四都的古村落。古村的民居都差不多,但是每个村子都有特色,如果说杨家堂以古树、松庄以古桥为特色,陈家铺则以挂在悬崖上的书店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站在村口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陈家铺村,参差错落的古村落被竹林簇拥,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这里时常迎来云雾“造访”,宛如一幅诗意流淌的田园画卷,也许遇见云雾是缘分,但以这种“大白脸”示人也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行。</p> <p class="ql-block">陈家铺被称为是建在800米高悬崖上的古村落,其实是依山势高低错落而建,从这个角度看,村子的建筑层次有致,很富有韵律美!</p> <p class="ql-block">陈家铺的村屋与杨家堂、松庄的村屋没有什么区别,远远望去黄墙黛瓦,有光映照的景色可与徽派粉墙黛瓦相媲美。黄泥墙壁上留下的斑迹,使得古屋更显古香古色。</p><p class="ql-block">素雅的古村有了秋叶的衬托,愈加唯美!这是这个秋天最后一缕秋色吗?</p> <p class="ql-block">而陈家铺的晒秋正如火如荼,野菜、红薯、南瓜、萝卜、柿子,真正的农家特色!</p> <p class="ql-block">如果您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来自松阳的红薯干、萝卜干、柿子干,您尽可以放心买,我们看到村里的阿婆做的非常用心,红薯干是削皮、清洗过的,非常干净。我们买了红薯干,非常香甜!</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许多老房子都被改建成工作室或商铺,其中如飞乌集、先锋书店等都成为村子里有名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陈家铺的先锋书店。先锋书店于1996年在南京创立,是国内知名的民营学术书店。它不仅仅是一个售书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公共平台,集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开放、探讨和分享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先锋书店将书香散布至全国各地,门店数量已达16家,怡然之前曾经在皖南的碧山村看过先锋书店之碧山书局。</p><p class="ql-block">碧山书局被誉为最美的乡村书店。</p> <p class="ql-block">陈家铺村的先锋书店被誉为“挂在悬崖上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悬崖之上的先锋书店,推开每一扇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幅窗前有一只慵懒的小猫,让你心生爱怜。</p> <p class="ql-block">先锋书店最经典的一句是“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这句话出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被先锋书店作为其slogan使用。</p> <p class="ql-block">“此夜是星辰都投递不到的深处</p><p class="ql-block">此夜是我居住的中央</p><p class="ql-block">此夜无酒、无花、无诗</p><p class="ql-block">无怨、无悔 也无我</p><p class="ql-block">尽管我居于这夜的中央”</p><p class="ql-block">也许,这就是在先锋书店里最适合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书店与飞鸟集之间的过道,穿过过道就是连绵的青山与茂盛的修竹。</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我们遇到了古老的风车,同样也是岁月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还有村中的古树,似乎比松庄的古桥还要古老!</p> <p class="ql-block">而在古树旁的山坳里我们看到了逸米阳光团队的布条,我们在追寻着他们的脚步,现在他们已经到了丽水的仙都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村口我们再次回望村庄,依山而建的民居鳞次栉比,沐浴着晚秋的阳光,温暖而静美!</p> <p class="ql-block">就我们到访的三个古镇来看,陈家铺比杨家堂、松庄开发得更全面一些,而三个古村,不,是三都、四都所有的古村都在挖掘历史的元素,进行不断的开发,不知道改造后的古村,还能不能保持古朴的记忆,还能留住多少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