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的自我反思(之“勤奋上进”篇)

VanessaC

这是个正经说话有点悬、闲言碎语方能长久的时代。于是我们就用只言片语让DeepSeek和豆包去做文章。<br><br>但自我反思这事,暂时还不能指望AI,得自己来。<br><br>如果我的标签之一是“勤奋上进”,估计不会引发太多异议。但我自己知道,也就看用什么维度来看、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流变、以及和什么人相比了。<br><br>这四个字,我能对号入座的可能主要是字面上的“勤奋”二字,所谓有点责任心,认真做事,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就说眼下这大过年的,多少人在觥筹交错,而我连着三天码字了,这勤奋度不得超过很多人了?打小我就不躺平,我离躺平摆烂还是很遥远的。<br><br>而“上进”二字,早年在环境的裹挟之下我还行,但现在已经很打问号了。如果定义中还涉及“主动给自己设定更高更挑战的目标”,那我还真未必,而且越来越未必。如果竟然还要涉及“自我颠覆”“超越突破”,那我更该哆嗦了。<br><br>我自忖,如今我不是追求“上进”,我更倾向于“平延”。因为我还算有点好奇心,就不时给自己找点新的知识技能学两下。只是,非常的止于皮毛,只限于网上查一下、书里看一下、跟人打听下,这三下常常连屁股都不用离开座椅的那种,满足于“涨姿势开眼界就行”。最多算是有个“新目标物”,远谈不上“更挑战的目标”。换个好听说法,我更想走宽度,更想换生活方式,更有兴趣去多元体验。<br><br>如果深挖一下,我很怀疑是一种躲避竞争的心理在起作用,可能是因为厌倦了那些正经领域的“卷”,我争不过抢不赢的,就索性躲开了自己玩点别的。多年前杨绛先生的那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突然流行,我当时就有点惊诧,这不就是我一直想的么,难不成我也和淡泊名利人格高贵沾上边了?当然我主要想的是杨先生的前半句。<br><br>我也始终有个疑问,说白了,躲避竞争不就是怕输吗?没实力赢,又不想选择嫉妒和恨,于是剩下了怕输绕着走,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吧?虽然专业研究里也说了,怕输心理还是属于成就动机。好嘛,话是圆回来了,但“怕输”肯定还是劣于“争胜”吧,分明一个是挣扎退守,一个是积极出击。在这个环境里,讲的是丛林法则啊!<br><br>另外,时间的流变也是个重要的点。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并肩作战斗志昂扬的人们,其中一部分继续斗志昂扬着,而且肉眼可见的有些人很可能一辈子持续斗志昂扬。而我不是。<div><br></div><div>可见我那冰山的最底层、最最最深层次的自我,本没有那么斗志昂扬。在老天写给我的剧本里,我的“上进基线”不算低,不然撑不住之前那些年,而且很可能这种自我分析和反思的职业毛病,已经让我发挥的比原本的基线更高一些了。但这基线还是不算很高,以往更多还是环境裹挟着,能力勉强撑得住,就斗志昂扬了那么一段人生,但不会是整个人生。这很符合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数据,落在正常区间罢了。<br><br>补充下,我从小就自我意识到的一个事儿:我的自我要求或许不是输赢胜负,但我特别希望自己过“充实的生活”。广义的充实,广义的生活。不喜欢浪费时间(所以痛恨排队),不喜欢浑浑噩噩混日子。</div><div><br></div><div>后来,再放自己一马,加上这句:浪费时间在美好事物上,也是充实的生活的一部分。然后,也放别人一马,把自己的价值观拓宽些:不同人眼中的“充实”,不同人对“美好事物”的定义,是不一样的。<br><br>收笔收笔,A4页都超出一段了。<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