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山水,但更喜欢人文。你可以笑我酸,但无妨。酸甜苦辣不就是人生百态嘛!</p><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中秋节,我一个人回到家乡,不为别的,就为了能骑着我的小毛驴到处转转。本来打算去大埔的百侯古镇,但查了下地图,离家还有段距离,以我现在的骑驴水平,估计来回要一天。那就再去一次松口古镇吧。因为一个人,这次不为吃了(没有地主领着,也吃不到好东西),就走走!</p><p class="ql-block"> 家到松口镇,50公里不到,路上其实风景还都不错,因为安全考虑,不太敢下车在路上拍照打卡。快到时,在比较宽阔的水库坝上,稍作停留,跨下车望一望:一衣带水的梅江蜿蜒到此,蓝天碧水,顿时腰不疼腿不累,手也不抖了(单缸400CC的小毛驴,一路把我颠坏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地儿,汗水已经湿了背,先喝碗冰镇仙人粄,消消暑。呵呵,还是那个熟悉的香蕉露,还是那口甜蜜味,一个字:太爽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镇上人很少,小毛驴就停在码头边。走两步就看到移民纪念碑了。</p> <p class="ql-block"> 松口镇,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查的百度),以前可是历史重镇。客家先民到南洋谋生活的第一站就在这里。从明朝末年起,很多客家人选择到南洋谋生,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的松口是必经之路,也就自然成为客家人下南洋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据说松口鼎盛时期,船码头附近有1000多家商铺,每天有300多条船停泊在这里,6000多旅客在这里登船。正对码头的是松江大酒店,楼高四层,虽然现在已是物是人非,但这里可曾经是梅州最大、最早的饭店。昔日客家先民出洋谋生或是归国还乡多在此投宿。她的建筑风格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南洋烙印。她和火船码头共同见证了华侨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的悲欢离合,当年的松口人对海外通邮、通航、通商均不用经过梅州城,海外信件的信封上只要注明“中国松口转某村某人”,信件便经汕头港直转松口,因此当地有“自古松口不认州”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码头台阶上的妇人,你可是在送别你的丈夫?小朋友别伤心,过段时间你父亲准能给你从南洋带回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 与昔日的车水马龙相比,现在的松口镇已经冷落了许多,许多,和咱们中国的其他镇子已相差无几。但是,只要你停下来,她那南洋烙印,那历史厚重感,一定能深深地打动你。我也很想和她有个交集,那就,合个影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