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人再能干再身强如虎,都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渐衰弱。昔日在社会在家庭里那中流砥柱的地位,也会慢慢偏移边缘。我的老家我的邻居冯荷花奶奶,她就是一位被边缘化的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冯奶奶今年93岁,走路已经有点困难。去年腊月22日,在我老家的大门口,她的大儿子扶其前来。我发现后,赶快上前准备喊奶奶以示晚辈的礼貌。正欲称呼时,我又突然想起试探一下老奶奶的眼力和记心。于是,我勾腰微笑道:"老人家,认得我不?",老奶奶含笑慢道:"光头(我的乳名)你过年来了。"都说老人家的记性不行了,可她依然一下就认出我来。望着老人家佝偻的背影,看着她无力的移步,我又想起了她中年时的光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0多年前,我在老家都昌县鸣山公社马涧大队马涧小学读书时,冯荷花奶奶还在40岁左右。那时,她虽然没有文化,仍然被选为大队妇女主任,是一位敢说敢干的老党员,是一位能在村里讲公道话的大好人。冯奶奶的丈夫是木匠,长年在景德镇打工。冯奶奶在生产队要带头出工,在家里要照顾6个人的吃喝拉撒。作田种地,上山砍柴,什么活没干过,什么苦没吃过。可就是这么一位大好人,好人一生并不平安。她的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在村里的水塘里溺水身亡。体劳之重她不怕,精神上的打击真伤人。那时的冯奶奶真是流干了眼泪哭伤了心。坚强的冯奶奶,没有被接踵而来的失子之痛打倒。她依然如故地忙在生产队的田野上,依然忙在一家人吃喝拉撒中,依然尽力做好大队妇女主任应该做好的一切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次,我的母亲因自己一时想不开,竟然不顾三个孩子虽要她的呵护而舍身跳塘自尽。是荷花奶奶带着几位乡亲,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把我母亲从水塘里救了出来。她的大恩大德,令我终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去年清明回家,我如往年回老家一样都要与老人家寒暄一番,关于老人家的健康问题,我总喜欢问长问短。老人家也喜欢跟我唠些家里人的事。从与她的言谈中,佐证了我平时的观察。她对儿孙们的确有些遗憾。当然,她的遗憾是不会轻易示人的。出于对我的相信,她才流着眼泪情不自禁地透露了一点点。什么生日时照相热热闹闹,平时各忙各的就冷冷清清。什么孙子孙女回家过年,只有包包裹裹送父母,面对奶奶两手空空。曾记得,她大儿子儿媳出广东汕头包工地,小儿子去渐江打工时,孙子孙女6、7个,哪一个不是她拉扯大的,哪一个没有得到她精心温暖的呵护。如今一个个长大了上班了攒钱了,却没有一个知道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孝敬。其实老人家这么高年龄了也吃不了多少,老人家真想要的不是包包裹裹,而是晚辈知恩图报的一份孝心。我亲眼目睹过她的孙辈们远归时的一句呼叫,仅仅如此而已。每次,我望着冯奶奶有些失望的眼神时,再硬的心也彻底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当今社会里,像冯奶奶处境的老人家绝非个例。人在中年时,是社会是家庭的顶梁柱。到了晚年,尤其是乡下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家,其在家庭中的地位没有那么重要了,就会被慢慢边缘化。这可能是乡村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引起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说说尊敬老人容易,真正自己做起来似乎很难。</span></p> <p class="ql-block">编辑:竹园之子</p><p class="ql-block">图片:致谢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