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元日》揭秘:这里的屠苏不是酒

雨树披纷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  这首《元日》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一词,很多解释都认为是一种叫“屠苏”的美酒名,意思是除夕要放鞭炮,还要喝屠苏酒。</p><p class="ql-block">  其实,王安石诗中的“屠苏”,并不是酒,而是房子。</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屠苏一词有好几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  一说是房子。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中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广雅》注:“屠苏,庵也。”传说汉时,有人在这种茅庵里造酒,所酿造的酒就叫屠苏酒。</p><p class="ql-block">  一说是药草。明代方以智撰写的《通雅》,经名物考证,认为屠苏是一种阔叶草。至于是什么种类的草,历代说法不一。</p><p class="ql-block">  一说是屠鬼。《事文类聚》注释云:“屠者,中华心经杀也;苏者,致病之鬼名也。”到底是什么样的鬼,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  一说是药酒。传为汉末名医华佗配制,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推广流布。每年腊月,孙思邈将七八味草药浸泡酒中,饮用可以防瘟疫辟百病。</p><p class="ql-block">  经历代相传,春节饮用屠苏酒,渐成古人过年习俗,“除日驱傩,除夜守岁,饮屠苏酒。”屠苏酒,成为古代具有代表意义的春节用酒。</p><p class="ql-block">  屠苏是一种酒的说法,影响最大,流传最广。</p> <p class="ql-block">  “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入”,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解释:</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进去、进来“的意思,与“出”字对举,如《论语》里"弟子入则孝";另一种是“纳”的意思,如《左传》里的“谏而不入”。</p><p class="ql-block">  再看《元日》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特殊语境。</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写下的。当时,王安石拜相执政,开始了“王安石变法”,成为咤叱风云、锐意改革的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王安石,深受宋神宗的信任,肩负重任,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踌躇满志的情境下,“春风送暖入屠苏”,其意就是温暖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的房屋,给社稷百姓带来“曈曈日”,暗寓了王安石除旧布新、万象更新的豪迈情怀。</p><p class="ql-block">  可见,这里所指的“屠苏”,就是房子。不要再误读古人的诗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