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年初三串亲戚<br> 今天是大年初三,初一的团圆饭吃了,初二娘家也回了。到了初三,按照我们藁城老家的传统习俗,今天就该串亲戚了。<br> 串亲戚的讲究挺多,亲戚有亲疏远近,串亲戚就得有先有后。最亲近的,莫过新婚女子在新女婿的陪同下,登门给岳父岳母拜年,所以就有了“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说。过了初二,接待了新姑爷,从初三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串亲戚才算正式开始。<br> 我五十年前结婚时还在部队,结婚后那些年只要过年回去,都会在初二陪夫人回娘家。1978年春节,女儿尚在襁褓之中。大年初一,大雪纷飞。初二早上,找来一辆平板车,让夫人与爱女捂着棉被挤在车上。自己拉着平板车,踏着茫茫白雪,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串亲戚的路上。此情此景,已经深深的印在脑海里。<br> 我的老家藁城土山村,家族虽非名门望族,但也传承有序,后人济济。五服之内,红白喜事,均有来往。我们这个家族,在过年串亲戚这件事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逢大年初三,统一为接待亲戚的日子。家族中的各个家庭,都要事先与自家的亲戚沟通好,不管新亲戚还是老亲戚,一般都安排在初三过来串亲戚。<br> 亲戚们到来后,肯定是先到自己对应的亲戚家,给长辈磕头拜年后,再由该家同辈陪着,到本家族其他院里给关系较远的长辈拜年,然后回到自己对应的亲戚家吃饭。酒足饭饱之后,来宾们就会在五服之内的亲戚家自由串门,与熟悉的亲戚聊天。聊到后半晌,对应的亲戚家就会派人来找,叫回家吃二顿饭。吃了饺子,起身告别,串亲戚才算结束。<br> 自己当兵多年转业回石家庄以后 ,就很少在老家农村过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个规矩还沿习着吗,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在石家庄市区,每年大年初三,我们依然是年年串亲戚。只不过是参加的主体有所改变而已,目前是老伴与她的两个姑表兄弟三家,轮流坐庄。到了大年初三,各自带着孩子们,凑到一起聚聚。晚辈磕头拜年,长辈发发红包,席间杯觥交错,年年相沿成习。<br> 今年轮到老伴表弟耿书京做东,席设于丰收路与建设大街交口的西北人家。准备多款好酒,从中选择了一款山庄老酒18年,与表兄表弟及其孩子们一起畅饮,微醺而止。回来稍事休息,想起过往之事,写一段《大年初三串亲戚》,与亲们分享。祝各位亲朋好友,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