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Qyf</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196914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2024年12月,我怀着肃然的心情,来到合肥包公园“清风阁”游览并拜谒北宋名臣包青天的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合肥市中心的包公园,除公园外还有“清风阁”和“包公祠”,“清风阁”记载了历史名臣包拯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包公祠”是包拯及其家人的陵墓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公不畏强权,先斩后奏的传说一直为后人称道,“一生肝胆如星斗,铁面无私丹心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进入包公园,首先看到的是承载包拯生平事迹的清风阁,也是此行最令人难忘之处。朱红色的大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匾额上“清风阁”三个大字庄重典雅。两侧对联分别为</span>:“清风净宇宙,明月朗乾坤” , 象征着清风拂过,宇宙得以净化,明月高悬,乾坤得以朗照 。<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过这扇大门,极目远眺,四周绿树成荫,宁静致远。青天朗朗歌盛世,一片祥和园林中。几座建筑点缀其中, </span>清风阁内的主要建筑包括“明月亭”、“鱼沼飞梁”、“功德广场”、“畅风斋”、“廉雨轩”和主体建筑“清风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是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最佳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进阁内,迎面即是“明月亭”。这是一座长宽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内有石碑,详细记载了为纪念包拯一千周年诞辰而设计、建造清风阁的全过程。字迹工整,雕刻细腻。“光抱一泓月,清涵万古秋。”</p> <p class="ql-block"> 清风阁内,越过“明月亭”,左边就是“畅风斋”,斋内长廊布置了包公园微缩景观,全长9米多,制作精细,展示了包公园的整体布局。绿树掩映,塔楼林立,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 与“畅风斋”隔功德广场遥相呼应的是“廉雨轩”。廉雨轩内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包公的孝、勤、清、正的品质,让后人铭记包公,廉洁奉公。“五湖四海,何处真能断关节;万祀千秋,几人堪与俎豆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风阁内的主体建筑就是“清风阁”,也称清风塔, </span>阁高42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明五层,暗四层,为仿宋式建筑。 阁内设有格子门,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柱为栗色,白色墙面,色彩素淡庄重,又不失华丽。<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有大型椴木浮雕“清风赞”,展示了包公的生平事迹。 每一层都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展示包拯几个时期为官为民的事迹。从下面仰望,宝塔与蓝天相互映衬,更显雄伟壮观。几位游人正在塔下驻足观赏,为这幅静态的画面注入了生机,更加凝聚了人们对这位古代良臣的敬畏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漫步进入阁楼,就是一层的“</span>耿光日月厅”,有一幅大型椴木浮雕《清风赞》,展示了包公的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 故事,体现包公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 沿着步梯来到二楼就是“</span>庐州宋韵厅”,展示了宋代庐州城的繁华景象,通过古绢彩绘壁画描绘了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拾级而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 分别是 “</span>江淮奇葩厅”、“江山明月厅”和“庐州夜话厅”分别介绍了安徽的概况与江淮风情,展示了安徽的多元文化以及合肥当地的传统特色。其中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尊威严的雕像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位身着官服、手持权杖的正是包拯本人。精美的木雕工艺让人赞叹不已,雕像背后是传统中式建筑,飞檐斗拱尽显古典之美。此外,阁楼的第三层还陈列着一座巨大的中国鼓,红白相间的色彩格外醒目。抚摸着鼓面,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 “正气塞乾坤,事属公私须有别;丹心昭日月,人归善恶自分明。”包拯一生公私分明,疾恶如仇,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包公不负百姓,百姓亦不负包公,清风阁的巍峨屹立,是人民的期待,是百姓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石板路前行,来到了包公墓前。红墙黑檐的传统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墓前的石碑详细记载了这位北宋名臣的事迹。站在碑前默念着上面的文字,似乎能感受到包拯刚正不阿的精神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旁边的休息区为游客提供了静思冥想的空间,在这片绿意盎然中缅怀先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次包公祠之行,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一次探寻,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在这里,古老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更为历史名人的高风亮节所折服!正可谓,寒雨潇潇隐翠微,香花墩外暂忘归。包公祠里拜包公,阁高数丈超苍松。青天为民争日月,后人敬仰盛世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