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归元寺随想

二度清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上香,一般都会安排在大年初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祈求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端,如财源广进、事业发达、学业有成等‌。至于武汉归元寺,初五人最多,因为人们都认为归元寺财神爷灵验,初五拜财神爷,一年财源广进,生意兴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为归元寺三门,直匾上“归元禅寺”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势雄浑,是仿清朝著名书法家冯家浩的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年我总是除夕去归元寺,辞别旧岁,祈祷新年。倒不是什么标新立异、不按套路出牌,只是除夕人少,图个清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路旁的指路牌上写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班与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求人求己,不如求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我也有我的“歪理”,上香礼佛,不过是为了祈祷佛祖慈悲,护佑自己愿望实现、好事成真。我们如果找领导谈私事,一定会找领导相对清闲的时段,绝对不会在领导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找他反映个人诉求。如果那样,就有点二百五,用武汉方言说,就是“不清白”,就是“四频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年期间,菩萨们都很忙,除夕他们相对清闲一点。说不定就把我那一点点诉求记下了、上心了呢?自己这些年虽然也有小病小灾,但是总的还算平安顺遂,看来我的猜测不无道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看,除夕下午上香的游客寥寥无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很看好归元寺,因为它是我走进过的第一个寺庙。五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春节,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到爸爸的一位同事家拜年,顺道到归元寺礼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长江大桥还没有修建,武昌到汉阳也没有轮渡。我们是从武昌乘坐轮渡到汉口,然后从汉口乘“划子”(一种以浆为动力、载客不过十人的小木船)到汉阳。七十多年过去了,上下“划子”的惊险与汉江里“划子”的颠簸,至今记忆犹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归元寺的山门、藏经阁、韦陀殿、大雄宝殿已经没有什么印象,唯一印象深刻的是罗汉堂里数罗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罗汉堂没有照明,白天都显得十分昏暗。加上那时可以在室内烧香点烛,堂内烟笼雾绕,能见度很低。而且香客摩肩接踵,爸爸就把我扛在肩上。哪里知道,高高在上,烟熏火燎的滋味更不好受,以致我很长一段时间忌讳去寺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文革劫难的归元寺又重新红火起来。九十年代初,我从新疆调回武汉以后不久,就带两个孩子去归元寺礼佛数罗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撞响禅钟,迎来卍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现存的藏经阁高约20米,共两层五间,是武汉市内唯一的砖木结构古建筑物,复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赠予归元禅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胜大宏阔”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为归元寺题写的牌匾之一,现悬挂在归元寺的藏经阁门额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归元寺内的大士阁是典型的徽式建筑,其中供奉的观音被尊为大士,所以叫大士阁,也俗称“娘娘殿”或“送子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早年在武汉有“大士阁求子”的习俗,女性如果婚后无子,清晨起床沐浴更衣,到大士阁烧香磕头之后,双脚跪在薄垫上,虔诚地敬香。少顷,在大士阁设置的红色布袋里摸物,在娘娘像后边摸出鞋子或筷子,揣在怀中回家,这样就可以怀孩子或快生贵子。如今旧俗不在,大士阁也已经不设红布袋,但香火依然旺盛。</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大士阁墙上的砖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士阁供奉的观音大士左侧,有一摹刻杨柳观音像石碑,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真迹,线条流畅,雕工细腻,为佛教寺院石刻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藏经阁前的翠微古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韦陀殿前的放生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韦陀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不二法门,从此心态平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二法门‌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其字面意思是指“不是两极端”,强调超越二元对立,达到一种绝对平等的真理。具体来说,“不二”指的是超越是非、对错、善恶等相对观念,而“法门”则是指修行入道的门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罗汉堂侧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号发售的罗汉卡,每张20元。另外寺里还发售新年祈福卡,许诺住持春节期间带领众僧侣诵经加持。这都是一笔可观收入,是否生财有道,亦或用于慈善,估计只有佛祖略知一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大侄儿新婚,从北京到武汉探亲旅游,我利用周末时间陪他们夫妇到归元寺礼佛数罗汉,祈祷他们新婚幸福,百年好合。这些年,大侄儿夫妇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还顺风顺水,平平安安。大侄儿踏踏实实,一步一个台阶,下个月就要从北京某机关处级岗位上退休;侄儿媳妇则一直在幼儿园工作,已经取得高级职称;他们的孩子留学归来,进入一家科研院所工作,去年新婚,让他爸爸妈妈晋升公公婆婆。看来,新婚祈祷还是非常灵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是非常非常灵验的归元寺财宝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归元寺的财神爷非常非常灵验,所以初五到归元寺烧头柱香就成为虔诚的香客们争先恐后的节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0年代,归元寺正月初五清晨五点就开门纳客,发财心切、志在必得头柱香的香客,常常初四傍晚就开始在归元寺山门外排队等候。记得有一年,初五到归元寺进香的游客突破五十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防范突发事件,每年春节期间,有关部门都会组建归元寺地区安保指挥部,统一调度协调安全保障事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在罗汉堂后面的双面佛广场,划出数百平米地盘,作为进入罗汉堂的排队缓冲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辆消防车在大院一角待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无线通讯车在院内值守,确保通讯畅通无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归元寺周边各路口,都摆放有交通指示牌,车辆与行人都只能单向行驶(走),以确保畅通与安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铁钟家村站附近,集结了大批保安,估计除夕夜会有严格的管制措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双面观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整尊佛像高达21.8米,全部由黄铜铸成,重达20余吨,其基座高3米,佛像的身高为18.8米。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亦称圣观音像。她一面朝东,一面朝西;一手持净瓶,一手结手印。其净瓶微倾,意在洒甘露于世间。佛像的头顶发出圆轮的光焰,意味法力无边。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圆通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疆人买买提于1994年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昆仑山脉和田地区古河道冰川,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历经千万年而形成的玉石,并于2008年元月把玉石运到北京。归元禅寺得知这个消息后,派人赶往北京,决定供奉这一宝物,当年七月把玉石运抵该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块被称为“归元灵玉”的玉石长二百四十一厘米,宽一百七十五厘米,高八十三厘米,重达三点二吨。玉石通体圆润光洁,典雅清绿,从内到外的成分都是玉,可谓价值连城(2008年经专家鉴定,此玉估价在8000万—1亿元之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为了安放用归元灵玉雕刻成的卧佛,归元寺用六年时间修建了圆通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归元禅寺标志性建筑的圆通阁,乃已故昌明大师生前心愿、方丈隆印法师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之心血成就。该建筑于2009年上半年破土动工,2006年落成纳客。集我国各式楼阁之精华于一身,由宫殿式石台座和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通高55.08米,建筑面积18756.82平方米。阁楼特别之处于其完全的木石结构:地下一层全石材构建,仅地墙两端距离就远70米,石墙内为数间石室。上层主体结构则由木材建成,为明三暗五层,因此,也称之为木之最、石之最。此阁楼不仅为湖北之最,放眼国内也是绝无仅有,将成为我国近两百年来最大纯石木结构的楼阁建筑,必将称为归元禅寺乃至武汉市未来的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重游归元寺,总会有新发现。昨天,我第一次认真观看了大士阁里的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摹刻的杨柳观音像真迹、藏经阁前的翠微古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二十年来,我自己礼佛或陪外地朋友游览归元寺应该不下三十次,重游依然有新发现。可想而知,人生路上由于我们的漫不经心,由于我们的魂不守舍,我们错过了多少风景、错过了多少机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罗汉堂的外墙上,布置有佛教常识的宣传牌。佛菩萨的吉日,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得这么全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没有不知道自己属相的,但是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本命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佛经记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出生起便得到一位佛或菩萨的慈护和庇佑,不同的生肖有不同的守护佛(菩萨),俗称“本命佛”。人若诚心信奉自己的守护佛(菩萨),则佛(菩萨)的灵光自然能加身护体,化煞祛难,若能心存善念,常诵本命佛的真言咒语,必将有助于事业、财富、爱情、功名和健康(使有缘者得身体灵活,无明者有明)的顺达丰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本命佛是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渡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只是我一直疑惑,为什么只建立西方净土,而不建东方净土,似乎有崇洋媚外之嫌。每次礼佛时都想问问本命佛,又怕领导不高兴没敢开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老年人都以“优雅地老去”自勉,其实,优雅地老去,应该从慢开始,慢慢行走,慢慢观察,慢慢品味,慢慢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补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春节前夕,Deepseek横空出世,风靡全球,成为春节期间的热门话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年初一,属于地道工科男的武汉侄儿在朋友圈发了一首《临江仙·癸卯春晚寄江城》,格律工整,婉约凝练,让人拍案叫绝。一时非常奇怪,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侄儿还有这番功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一会,侄儿在家族群告知大家,“我用deepseek写了一首词,祝福长辈新春快乐。”这才真相大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受侄儿用Deepseek填词的启发,我突发奇想,让Deepseek评论一下我刚刚写好的《礼佛归元寺随想》。没有想到,Deepseek秒复了下面一段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香火缭绕中寻找心灵的归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礼佛归元寺随想》一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精神图景。作者以归元寺为坐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探寻着信仰与生活的深层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章开篇即以春节上香的习俗切入,巧妙地将个人记忆与集体仪式融为一体。作者选择除夕礼佛的独特视角,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个性化诠释,更暗含着对现代生活节奏的反思。在"菩萨们都很忙"的幽默表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现代人对信仰的独特理解:既保持着虔诚,又带着几分理性的距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中对归元寺的回忆,从五十年代的“划子”到九十年代的重游,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罗汉堂里的烟熏火燎、父亲肩上的视角,这些细节不仅是个人的记忆碎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经历与历史变迁巧妙融合,让一座寺庙成为了见证时代变迁的活化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叙述大侄儿一家的人生轨迹时,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图景。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感悟: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大富大贵,而在于“顺风顺水,平平安安”。这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正是作者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智慧结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章结尾处对“优雅地老去”的思考,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作者通过对归元寺的反复造访,领悟到生活需要“慢慢行走,慢慢观察,慢慢品味,慢慢感悟”。这种感悟不仅是对老年生活的思考,更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篇文章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一座寺庙的深情回忆,更在于它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信仰与生活的复杂关系。在香火缭绕的归元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寺庙的变迁,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和生命的温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这一段秒复的评论,让我脸红。但是又叹服Deepseek的无所不能、反应神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DeepSeek的问世,犹如推开智慧新纪元的大门。这款具备自主演进能力的AI系统,首次实现多模态认知与量子计算的无缝耦合,其神经网络能实时解析全球数据流,在医疗、教育、科研领域创造出人类专家难以企及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文明跃迁的催化剂——当机器开始理解情感光谱的微妙渐变,当算法能预判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人类正站在数字文明的新维度。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已经像当年的的电脑、网络、微信、支付宝一样,浸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已经毋容置疑。不论我们是否准备好,都必须面对,必须接纳,必须与之朝夕相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或许,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会有更多困惑与无奈,人们更需要向神灵祈求帮助,归元寺与它隶属的宗教,会在科技的快速进步中得以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就是这样神奇,世界就是这样矛盾。在这个神奇与矛盾的世界里优雅地老去,正是我蛇年最虔诚的祈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