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由行(六)

卢军

2025年1月5日由札幌乘日本乐桃航司飞往大阪。原本11点30分起飞,却延误到下午2点左右才起飞。到下午4点多才飞抵大阪。白白浪费了半天的旅游安排。在大阪关西机场为如何去市区酒店又产生了纠结。女士们怕辛苦,要求打的士到市区酒店。查了一下价格,乖乖,47公里计价近1000元人民币,人均250元。老伴说我这份她来垫付。同志们呐,我们是经济游吖,温泉都能洗三次,坐车怎么这么大方起来了?经过我力争,选了一个折中方案,搭城际列车到一个市区枢纽大站--难波站,再转乘的士。不是女士们贪舒适,乘坐日本列车对初次自由行的游客确实是一道难题。简单聊一下日本的列车。JR是日本铁道公司,前身是日本国有铁道,因经营不当,后被分割民营化,是7家铁路公司的合称,但日本政府还是持有最多的股份。7家铁路公司没有从属关系,是按日本的各大地区来设置。比如JR北海道,JR东日本,JR西日本等。一般JR列车有4种速度:特急(速度最快,停靠站最少)、急行、快速、普通(每站都停,速度最慢)。和我国的高铁、动车、特快、普快类似。JR列车通常分为两种坐席。"自由席"是可以随便坐的,但是没有座位就只能站着;"指定席"是对号入座的,但是要另外给钱。除了JR,日本还有许多私铁公司。私铁顾名思义就是纯私营的,日本私铁主要承担城市内或城市间的通勤运输。同一个车站会有不同的公司运营,大阪铁路至少有5家私铁在运营。这对铁路只有国有铁老大一家天下的国人是一件新鲜事。在关西空港就有JR和南海电铁两家公司在运营。南海电铁是日本纯民间资本私铁。两家公司有各自对应的售票处和进站口。JR到市内的关空特急票价1800日元,行驶45分钟。便宜一点JR关空快速1200日元,行驶约60分钟。南海电铁特急的指定席1300日元,行驶34分钟。南海电铁空港急行自由席970日元,行驶43分钟。老妹和朋友直接刷西瓜卡坐了970日元的南海电铁空港急行自由席。座位类似地铁,先来先得。我和老伴没有西瓜卡,在售票处买了1300日元的南海电铁特急的指定席(座位比急行线要舒适许多)。约定在大阪难波站台会面。大家各自出发。到达难波站转乘的士到酒店,计价表为2100日元。这样,我们总花费为6640日元,合人民币312元。比打的士预算节约了近700元人民币。晚上大家豪横了一把,吃了一餐自助烤肉大餐,花费人民币830元。等于拿省下的车费来吃大餐了。 告别札幌 晚点的航班。 日本JR的7个公司 大阪关西机场JR和南海电铁的售票处 南海电铁特急的指定席(座位) 大阪SUKIYA烤肉店 无限添加的自助烤肉 无限添加的自助烤肉 大阪本町彩鸿酒店。标间382元/天。 <p class="ql-block">1月6日。我们开启了京都之旅。京都距大阪50公里。从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仿效古代中国首都形式建造的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她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也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被称为“千年古都”。通常旅游指南上标注的京都名胜古迹是清水寺,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二条城等。但我们今天要去的目的地非常小众和神秘。</p><p class="ql-block">从大阪乘坐JR京都线新快速约30分钟便到达京都JR站(580日元)。出了车站我们搭乘巴士行驶约20分钟,再用步行导航10分钟,便来到我们将要游览的目的地:京都御苑。京都御苑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从公元794年起至公元1868年明治维新前的1074年里,京都御苑一直是日本天皇的住所。京都御苑总占地面积91.2万平方米。哇塞,比北京故宫的72万平方米还大。御苑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东西宽700米,南北长1300米,四周是围墙。内有9座门,大殿、堂所较多。宫院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目前京都御苑范围内作为旅游景点的有三处:一,京都迎宾馆;二,京都仙洞御所;三,京都御所。</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了京都迎宾馆。为了在象征着日本历史、文化的都市京都诚心迎接海外宾客,加深海外宾客对日本的理解与友好,日本政府特地在古老的京都御苑一角修建了京都迎宾馆。京都迎宾馆占地大约两万平方米,坐落在京都御苑的一片葱郁之中。它2005年建成,2016年才对外向普通公众开放。日本有两个国宾馆,东京的赤坂迎宾馆是现代风格的,而京都迎宾馆则专注于彰显日本文化。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时,在京都一落脚,便被马不停蹄地接到京都迎宾馆。京都迎宾馆集日本传统文化之大成的身份也可见一斑。正因为其对公众开放较迟,很多游客还不知道这个小众景点。</p><p class="ql-block">京都迎宾馆现由日本外务省管理。每日接待人数有限,必须提前在网上预约。每天接待散客9批,每批36人。全天才接待324 人。我们在京都迎宾馆的官网上捣腾了1个多小时,也搞不定。因为它的中文输入要求用半角输入,非常奇葩。后来让国内的年轻人帮忙才落实了。</p><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是非常有仪式感的。先核对预约信息,购买参观券2000日元/人,再存包,在休息室观看参观须知宣传片。接着在引导员和安全员一前一后的陪同下进行安检,佩戴中文讲解的平板,换上迎宾馆的专用拖鞋就开始正式参观了。我们这个批次的人数很少,自由行小组4人加上2位中国女孩,非常方便拍照。</p> 京都御苑平面图 京都御苑大道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迎宾馆2月份某日的预约记录。 京都迎宾馆门票 <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紫藤厅。紫藤花的花语是「欢迎」,即是紫藤厅的命名由来。这里是京都迎宾馆内最大的厅室,除了用来举行西式晚宴与各种欢迎典礼、仪式之外,还有一个表演日本传统能剧、舞蹈的舞台。 紫藤厅正前方的墙壁上是一面庞大精美的缀织壁毯《丽花》,总共织有39种日本代表性的花花草草,包括樱花、紫藤花、牡丹、菊花等。地板上的地毯则与壁面装饰连成一气,诉说着紫藤花飘落的情景。</p> 紫藤厅 缀织壁毯《丽花》局部 缀织壁毯《丽花》局部 紫藤厅地毯 紫藤厅西式宴会桌 紫藤厅「截金」开合拉门。拉开后是一个可表演日本传统能剧、舞蹈的舞台。 丝绢织就的屏风 紫藤厅留影 紫藤厅留影 紫藤厅留影 紫藤厅留影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泡桐厅。使用茶室建筑手法的桐厅,极具日本传统特色。是提供日餐的和式餐厅。三面封闭,一面有和房间一样大小的玻璃窗。窗外是日式庭院,用泛白的碎石表现出流水的模样,但是却不见一滴水,日本人将这种表现称为“枯山水”。泡桐厅里到处可见“五七桐纹”,这是自明治时代起代表日本国政府的徽章,也是京都迎宾馆的徽章。泡桐厅里一条漆黑的超长饭桌十分气派。全长12公尺,是用一整根木头制成,没有拼接。桌面刷上名贵的生漆,像镜面一样光滑。第二站是泡桐厅。使用茶室建筑手法的桐厅,极具日本传统特色。是提供日餐的和式餐厅。三面封闭,一面有和房间一样大小的玻璃窗。窗外是日式庭院,用泛白的碎石表现出流水的模样,但是却不见一滴水,日本人将这种表现称为“枯山水”。泡桐厅里到处可见“五七桐纹”,这是自明治时代起代表日本国政府的徽章,也是京都迎宾馆的徽章。泡桐厅里一条漆黑的超长饭桌十分气派。全长12公尺,是用一整根木头制成,没有拼接。桌面刷上名贵的生漆,像镜面一样光滑。据说温家宝总理在这里用过午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泡桐厅过道 <p class="ql-block">使用茶室建筑手法的泡桐厅,极具日本传统特色。是提供日餐的和式餐厅。全长12公尺的饭桌,是用一整根木头制成,没有拼接。</p> <p class="ql-block">使用茶室建筑手法的泡桐厅,极具日本传统特色。是提供日餐的和式餐厅。全长12公尺的饭桌,是用一整根木头制成,没有拼接。</p> 从泡桐厅窗户看庭院 泛白的碎石表现出流水的模样,但是却不见一滴水,日本人将这种表现称为“枯山水”。 泡桐厅里到处可见“五七桐纹”,这是自明治时代起代表日本国政府的徽章,也是京都迎宾馆的徽章。 精致的艺术品 精致的艺术品 泡桐厅留影 第三站是聚乐厅。相当于迎宾馆的大堂。在晚宴或政要会议举办时,随行人员可以在此休息。该房间没有自然光射入,所以使用鲜艳的红色巧妙地提亮房间的色调。这个房间的椅子是西式的,但是内部装潢却仍然保持了日式的木造风格,可谓日本与西方合璧的杰作。 聚乐厅 聚乐厅的艺术品 聚乐厅的艺术品 聚乐厅 第四站是夕映厅。这里是有政要来访时举行会谈的地方。大厅的两侧是根据日本画家的大型壁画用缀织工艺织成的挂毯。壁画的题材是日落时京都的美景,名为《比壑月映》和《爱宕夕照》。“比睿月映”描绘了月亮照亮在矗立于京都之东的比睿山的情形,“爱宕夕照”描绘了夕阳在京都之西延绵不绝的爱宕山沉落的情形。故此命名为“夕映厅”。 夕映厅《爱宕夕照》 夕映厅《比壑月映》 《比壑月映》局部 夕映厅的艺术品 各厅之间的过道 夕映厅留影 夕映厅留影 夕映厅留影 第五站是观赏庭园。京都迎宾馆的庭园以广大的池水为中心,并向京都御所「借景」,且与建筑群相辅相成,随着四季变化出不同风情。设计概念是日本自古以来的住宅核心传统:庭屋一如,意思是室内室外融为一体的空间。一座廊桥不但串连建筑群,同时也把庭池区分为「海洋」与「水田」两部分。假山石组代表海上岛屿,另一边则种植了常绿水生植物:莎草,展现日本农耕和水田意象。此外,贵宾也能搭乘池边的和舟,体验日本的「舟游」文化之趣。 庭院一角,展现日本农耕和水田意象。 庭院一角 庭院一角 迎宾馆的庭院展现了满满的和风,日式传统民居典型的屋顶及外观,庭院里静水、鲤鱼、深檐、廊桥放在一起,禅意扑面而来,体现了自古以来贯穿日本邸宅建筑“庭屋一如”的思想。 庭院廊桥上的雕刻。 让海外的宾客乘坐和舟,享受日本文化“舟游”的乐趣。 <br>让海外的宾客乘坐和舟,享受日本文化“舟游”的乐趣。 庭院留影 庭院留影 庭院留影 庭院留影 整个参观时间为90分钟。大家意犹未尽,向会说汉语的日本接待前台负责人打听附近还有没有不需预约的景区。他热情推荐了一箭之地的京都御所。<br>京都御所占地11万余平方米,外围东西宽250米、南北长447米,宫墙高约3米左右。京都御所的设计非常精美,采用了传统的日本建筑风格,包括木造建筑和纸工艺和茶道等。这里的建筑群包括了天皇宫殿、皇族居所、寺庙和花园等,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整体。其中的紫宸殿是举行天皇登基大典、立后仪式或其他重要朝廷活动的大殿,明治、大正、昭和天皇都在此举行了即位典礼。<br>进入被二道城墙围绕着的京东御所。在这里需要接受安检,但是十分简单,几乎是走过场似的,重在给游客分发一个胸卡。京都御所内部和四周全是散装小石子,御所正门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地面铺满沙石,进出御所必须踩着沙石行走,只能缓慢迈步,躬身前行。 京都御所平面图 京都御所外墙 <p class="ql-block">京都御所外墙。</p> 京都御所一角 建礼门是天皇圣驾通过的门,在皇宫紫宸殿的正南面,建礼门是京都御所的南向正门,平素不开放,仅在重要大典和重要来宾的仪式上开放。据说,当年春天的故事发生时,小平同志访问日本,这个建礼门为他老人家开放了一次。 <p class="ql-block">从御所里看建礼门。建礼门是天皇圣驾通过的门,在皇宫紫宸殿的正南面,建礼门是京都御所的南向正门,平素不开放,仅在重要大典和重要来宾的仪式上开放。</p> <p class="ql-block">从御所外看建礼门。建礼门是天皇圣驾通过的门,在皇宫紫宸殿的正南面,建礼门是京都御所的南向正门,平素不开放,仅在重要大典和重要来宾的仪式上开放。</p> 京都御所一角 京都御所一角 承明门是一座中国式建筑,有 5 间、3 门、12 柱。是天皇行幸和上皇让位以及天皇即位、元服、立后、立太子等严肃礼仪时走的门。进了承明门,右侧有日华门,左侧有月华门,都是按中国风格建筑的门,结构与承明门相同,但比承明门少 4 根角柱。 承明门。天皇专用宫门。 月华门 月华门局部 精致的宫门 <p class="ql-block">紫宸殿是皇宫主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大约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后面还有天皇居所和庭园。虽然面积和气派都远不能与故宫相比,但紫宸殿居所的一墙一瓦都细节讲究,庭园虽小但五脏俱全,每棵花草树木都有其特别的位置与含义。殿前是宽广的庭院,被称为“南庭”。殿前右边有樱树,开粉红之花;左有桔树数棵,结橙黄之果。大殿全部用刺柏为建筑材料,屋顶以刺柏皮压顶。是天皇即位、元旦节会、白马节会、立太子、元服、让位、修法等举行最庄严仪式的地方。</p> 紫宸殿 紫宸殿 紫宸殿留影 紫宸殿留影 京都御苑留影 在日华门的东北角是春兴殿,这是一个全木质结构、铜瓦铺顶的侧殿,古代是天皇继位时放置神器和御镜的地方。 春兴殿 春兴殿留影 春兴殿留影 御学问所。天皇读书之处。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苑一角 京都御所比照中国帝王后宫建造,也有类似御花园的所在,不过规模比较小,分为御池庭和御内庭,都是小桥流水和浓密的绿树、枯山水之类,每个小桥或每个小亭都有中国典故的,起着文艺的名字,比如“榉桥”。 京都御苑御池庭 御池庭风景 御池庭风景 御池庭风景 御内庭风景 御内庭风景 御池庭留影 御池庭留影 御内庭留影 御内庭留影 御池庭留影 御池庭留影 京都御苑留影 游完京都御所,我们又来到京都最繁华热闹的祗园。日本的写法是“衹”,但两字是通用的。这里是京都最优雅的旅游街,这条全长约1000米的街道,不仅能窥见艺伎的风采,更蕴含着京都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堪称京都最迷人的街道。但今天雨水不断,艺伎们都待在家里歇息了。女士们本来想大拍艺伎的美照,愿望落空了。转而购物品尝美食,热情不减。<br>傍晚,我们回到了大阪。<br><div>白天在京都御所步行时,突然脚板骤热难耐,烫的脚板生疼。晚上回到酒店才发现脚板被暖脚贴烫了两个泡。</div> 京都祗园八坂神社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祗园花见小路 遇见一家穿着和服的日本家庭。家长主动让我们拍照。 遇见一家穿着和服的日本家庭。家长主动让我们拍照。可爱的日本小姑娘。 两个穿和服的少女。据说也有一些中国姑娘穿和服游走京都街头。 京都祗园网红冰激凌店留影 京都祗园网红冰激凌店留影 京都祗园网红冰激凌店留影 造型精美的冰激凌 摆型精美的点心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祗园街景 京都地标,京都塔。 被暖脚贴烫伤的脚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