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江南园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除此之外,上海豫园,扬州瘦西湖、个园 、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等,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我们冒着毛毛春雨,来到了江南最古老,最著名的苏州拙政园参观。拙政园享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由苏州太守王献臣所建,历时16年完成。园内以水为主,山水交融,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注重花木的种植,种类繁多,布局有序。庭园中常种植高大乔木、古朴或秀丽的树形树姿,以及各种花卉和果树,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四季有花不断,增添了庭园的色彩和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善于运用叠石和理水手法,模仿自然景观。太湖石、黄石、宣石等奇石常用于庭园中,形成玲珑多姿的假山景观。</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p> <p class="ql-block">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占地面积约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景色自然,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装饰华丽精美。如“远香堂”寓意人远望花香,“琴韵堂”则反映了园主对文人雅士风雅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淡雅:江南庭园沿袭文人园的风格,建筑朴素淡雅,布局自由。亭台楼阁、池塘小桥等建筑元素点缀其间,体现了清新洒脱的特点。这种风格不仅适用于私家园林,也影响了皇家园林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不仅注重景观设计,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庭园中的每一处景点都体现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感,通过诗词画意的设计,展现了庭园的诗意和画意。</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p> <p class="ql-block">兰雪堂行楷,悬挂兰雪堂内,面南。款署:“朱彝尊书”。注释:如兰幽香、似雪洁白之堂。也寓园主人的品德高洁。此堂是明代归田园居的故址,想当年高朋胜友堂内雅集,饮酒赋诗,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它们不仅是休憩赏景的场所,更是文人雅士寄情山水、表达心境的地方。庭园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融合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体现了主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拙政园有匾额四十五块,对联二十二副,门额砖刻十八块。已经遗佚的有:匾额二十四块,对联二十五副,砖刻四块。这些额联,不少出自名家之手,题对典雅,书法精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们与庭院佳构相辉映,使整座园林增添了诗意雅韵。</p> <p class="ql-block">卅六鸳鸯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小巧玲珑、精致细腻著称。建筑多用假山、树木、亭台楼阁、池塘小桥等元素点缀,园中建筑小巧玲珑,园路曲径通幽,体现了山水花鸟的意境,勾勒出唐诗宋词的优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江南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p> <p class="ql-block">江南园林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这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却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种高度的图案美。从蓝色玻璃彩窗望出去,能够看到不一样的园林风景。</p> <p class="ql-block">窗本身是一种固囿,而江南园林中空透的窗棂却让这种固囿有了跃动的生命,呈现出一种中国古典艺术美。采光只是一个方面,它是借景时裁剪风景的取景框,还是流动空间的通道,窗上各种图案的花格,让人产生各种联想。如果把江南庭园比做一首诗的话,那么,窗就是诗人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设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完美融合,园内山水、植物、建筑、雕塑相得益彰,呈现出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园内的水景尤为著名,池塘纵横交错,水面宽广,点缀着亭台楼阁、假山小桥,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强调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造园手法。尽管占地面积有限,但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园中的每一处景点都经过反复锤炼,达到“笔愈少气愈壮,景愈简意愈浓”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庭园中常常有池塘、小河、叠水、涌泉等水体,这些水体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庭园增添了灵动与生机,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庭园的布局往往模仿自然山水,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不仅是一个游园的地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自建成以来,拙政园经历了多次修整与扩建,尤其是在清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饰。清代乾隆年间,拙政园由江南著名园林专家沈亦明等人对园内景观进行改建,增添了许多新颖的景致和设计,使得拙政园的园林艺术达到了巅峰。</p> <p class="ql-block">江南庭园中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如苏州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等。这些园林不仅以其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p><p class="ql-block">岭南气候温暖,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p><p class="ql-block">岭南庭院布局大致有:(1)建筑绕庭;(2)前庭后院;(3)书斋侧庭;(4)前宅后庭。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岭南四大名园之首广东顺德清晖园始建于明代,原顺德明末状元黄士俊的黄氏花园。现存主要建筑建于清嘉庆年间,因园主龙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清晖”这个名字可能源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汇集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八角壁裂池位于清晖园入口处,是建于清朝时期的一个水池。水池是八卦形的,以形状不一的红砂岩石砌成,不用灰泥黏结,历时百年依然牢固,水池中间有一龙形喷泉。</p> <p class="ql-block">大门有“沐英”二字,旁边还有一副对联:“柳影绿围三亩宅,藕花红瘦半塘秋”。这副对联是借用南京莫愁湖的,只是将“湖”改为“塘”了。</p> <p class="ql-block">园连园,园套园是清晖园的岭南建筑特色之一,令人如置身迷宫一般,但移步换景,景景不同,总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惊喜,而亲水则是它最大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八表来香亭是因为这座亭子呈八边形,八面均开有窗户,并且建于水上,打开窗户,可谓是八面来风。坐在此亭中,可观鱼赏花,也可读书品茶,无论刮什么方向的风,都能送来清凉。</p> <p class="ql-block">矩廊是岭南园林的特色之一,用于连接各个建筑物。因岭南地区炎热多雨,常有台风吹袭,矩廊这种开放性的空间在功能上起到隔热、遮阳、遮雨、防风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假山是岭南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它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假山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假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假山真正成型是在魏晋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假山逐渐成为中国园林中的重要元素。</p> <p class="ql-block">半月亭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岭南园林的建筑艺术,通过铁花、金箔和陶瓷的装饰,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不同角度观赏,景色各异,体现了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和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凤来峰是一座假山,用花岗石砌成。花岗石在宋代被作为贡品。凤来峰是广东省内最大的花岗石山峰,高达12.8米,由近三千吨花岗石砌成。这座山峰不仅是清晖园的制高点,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设计而闻名。假山上有一棵古榕树和一个名为凤台的四角小亭,从亭中远眺,满园风光尽收眼底。此外,凤来峰上还有一袭飞瀑,从内到外凌空泻下,增添了自然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在清晖园内,绿树成荫,古树众多。百年以上的银杏、水松、龙眼、玉堂春、紫藤、沙柳等,不仅给世人留下了一块宝贵的绿色财富,也体现了清晖园最高意境的“清”。在春雨浸润下的园林,犹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古朴的氛围中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虽然青砖灰瓦在岭南建筑中有所使用,但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木门雕花、屋檐雕花等,这些元素使得岭南建筑具有独特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碧溪草堂,据传是清晖园最早建筑。早先应是龙氏供母之处,可能老人西去之后才定名 “草堂”。草堂的正门是一幅精美的木雕,镂空成一弯翠竹,形成圆形门洞,叫“圆光罩”。圆光罩左右有屏门,两扇屏门的下方刻有96个写法不同的“寿”字,俗称《百寿图》。</p> <p class="ql-block">“真砚斋”,建于道光年间,曾是龙家子弟的私塾。这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匾额原来由清代湖南书法家何绍基所题,因日久而损毁,现挂的是广东书法家秦鄂生重写的。</p> <p class="ql-block">“白木棉九鱼图灰塑”,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这幅图记载清晖园内三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现大金鱼和白木棉已不复存现,清晖园扩建时特作此图记载。</p> <p class="ql-block">岭南园林大量采用彩色玻璃作为装饰元素,这些玻璃色彩绚烂、图案多变,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表现题材,又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构成形式。清晖园是全国罕见的大规模应用清代珍贵套色雕刻玻璃于园林装饰的典型,其玻璃制品多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过匠人烛刻加工而成,古朴精美。</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内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名贵的套色雕刻玻璃,这些玻璃从国外进口,由工匠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等工艺制成。在套色雕刻玻璃中以金片为极品,蓝片、红片次之。而这三种玻璃,清晖园内都有。</p> <p class="ql-block">六角亭</p> <p class="ql-block">澄漪亭是旧园水景区的核心,临水而建。亭子两边的檐角比较开扬,似有展翅欲飞之态。此亭是观赏园林的好去处,正立面由八扇屏门组成,每一扇门都可以看到不同场景,但又相互交融,如同一幅四屏水墨画。门外有一道基台,与方形水池隔着三面疏透栏杆。栏杆为木制通花图案,黄白相间,色彩明快,线条简洁。亭身大部分重量靠水中的石墩支撑,凌水而立。亭子的窗户镶嵌有“明瓦”装饰,这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可以透光。亭子南北两侧建有连廊,用木制通花装饰,临池开木雕漏窗。</p> <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刘逸生的对联和书法牌匾:</p><p class="ql-block"> 留芬 </p><p class="ql-block"> 玉树留芬春晖永驻</p><p class="ql-block"> 芳园涉趣清韵徐来</p> <p class="ql-block">小姐楼是全园建筑精华之一,位于荷花池东北角,仿照古代珠三角地区“紫洞艇”的船楼式样建造。</p> <p class="ql-block">岭南园林起源于秦汉时期,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岭南园林发展至完全成熟。岭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多样,结合了中西元素。建筑形式轻盈、通透,常用木雕、砖雕、陶瓷等装饰,色彩鲜艳。园林布局灵活,注重实用性和观赏性,体现了“务实求乐”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