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释道而儒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小说并不多,比较著名的也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关于女性的描写重点不同,角色形象也各不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下面就重点看看这四部小说对女人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一、《三国演义》</p><p class="ql-block">女人在《三国演义》肯定是配角,基本都是根据情节的需要而设置的,谈起《三国演义》来,真不容易马上就列举出来一系列的女性角色,几乎没有给予正面详细描写,说明《三国演义》主要写男人的故事、男人的世界。大小乔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谈话中,只有貂蝉还算有点对话和正面描写镜头。</p> <p class="ql-block">二、《水浒传》</p><p class="ql-block">说起《水浒传》还是容易马上想到其中的女性角色的,比如著名的潘金莲、王婆、潘巧云、阎婆惜等,但无一例外都是负面形象,都是坏人。《水浒传》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文学”,反映了作者及小说中人物对女性的态度,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对女性是存有偏见甚至是歧视的。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水浒传》对女性的态度是反映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态度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书中好汉们对女性的态度大多冷淡甚至仇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文化中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影响。关键是《水浒传》中描写的主角主要是江湖游侠阶层,他们的生活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女性是不太友好的,甚至是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戒惧,以及女性给他们的亡命生活会带来的不便,也是这种对待女性态度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三、《金瓶梅》</p><p class="ql-block">《金瓶梅》已经把女人和男人置于平等的地位看待了,至少在篇章结构及比重上是差不多的,说明作者愿意在女性角色上倾注力量了,也说明对女性更加重视了。只不过描写都是些中下层的市井小民,本来生活不易,再加上每个人都充满着改变生活的欲望。在中古封建社会想改变个人命运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大部分女性只能选择出卖人身及灵魂。从努力改变个人命运角度来评价那些女性角色,无法单纯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 <p class="ql-block">四、《红楼梦》</p><p class="ql-block">《红楼梦》对女性的尊重达到了一个高峰,甚至对女性的赞美是超过男性的。《红楼梦》中的女性群像也正是在封建伦理秩序下才成了这在文学领域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其特殊的“贵族女儿”群体。《红楼梦》中的女性虽然没有被塑造成完全依存于男权——父权夫权过活的“附属品”,但基本上还都是被家族“保护”的金丝雀。她们靠家族供给生活,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拥有独立存在之价值,只是可以在大观园这个“笼子”中抒发性灵、释放天真,在精神上获得独立存在之价值。总之,《红楼梦》对于女性的认识终究还是没有逾越礼制的,即使较之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书写有所进步,基本上都是小才微善型。不像别的小说描写以道德败坏为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