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魔稻,悟魔法

昌武

生产实践中悟魔法 <p class="ql-block">长江流域水稻区两系制种季节安排夏制、早秋制,母本一般都会表现为不育,花粉败育彻底,制种安全。而让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变成可育,正常自花授粉结实,适应育性转换的生态条件却很难选择和控制。自从两系杂交水稻从理论到研发成功,到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无论研发专家,还是推广应用的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对两系母本繁殖的最佳适宜生态条件地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筛选。实践出真知,真知出于实践。经过反复比较筛选实验试验,早期比较成功的两系繁殖生态模式,一是湖南春繁利用大中型水库春末夏初低涵低于20摄氏度的低温水(流经渠道时水温会有所升高),对两系繁殖田在幼穗分化4一6期进行大水漫灌,以滿足育性转换对温度的要求;二是怀化雪峰山区海拨850一900米进行早熟品种繁殖;三是在永州市利用水温低于22°的熔洞地下水灌溉;四是利用海南三亚陵水春节前后低温时段安排为两系繁殖的育性转换期。以上4类繁殖生态区域各有优缺点,但每年气候变化较大,成功率不高,且适用范围较小,繁殖面积受限,又不能完全转育,产量低,无法滿足大面积制种对两系不育系种子的需求。繁殖单产150Kg/亩以下,种子纯度也很难达到99.5%(国标)、99.8%(企标)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以唐文邦博士为首的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的育种专家们根据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所需的生态条件,参照各地的气候条件,不断探索两系繁殖的最佳区域,获得成功。云贵高原北纬25°左右、海拨1500一1650m的保山市至大理、玉溪的籼稻种植区,光照充足,水源方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特别是7一8月,昼夜温差大,正常气候条件下既能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又能满足两系母本繁殖的育性转换要求,为全国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的最佳繁殖区,全国各地水稻种子科研、生产单位蜂拥而至,生产了大量优质两系不育系种子,为全国两系杂交水稻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云贵高原高海拔两系种子繁殖基地虽然是理想的可靠的,但年际间气候变化较大,年际间繁殖产量差异也不小,高的年份小面积单产可达600Kg/亩,低的不到100公斤/亩。做为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技术方案的制订、最佳育性转换期的选择、科学的大田肥水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并施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大田管理措施,力求稳产高产。农业生产的超强连续性特点,生产中细小环节的失误,均不可返工修复,无法重来。细节决定成败,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季。</p> <p class="ql-block">  2012年,我在玉溪峨山巡查冷繁时,发现上下相邻两坵田,高低差不足1m,苗情也不相上下,抽穂时间也是同步的,上面一坵转育非常理想,目测单产300kg/亩以上,但下面一坵田单产仅50Kg/亩左右,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了查清原因,我连续几天蹲守田边,直到第五天清晨,高产坵的田主现身了。原来他种田不是主业,每天早出晚归,县城打工,除打药施肥,平素很少来田间,他讲:“田里不说深水,浅水都没有。我田里有点水,都被下面这坵田的田主无事老头放得干干的。我每次来看看,我的田干干的,下面这坵田水满满的,深深的。”听罢此话,我愰然大悟:原来湖南低海拔两系母本繁殖育性转换期遇高温灌溉低温深水的方法,并不适用云南高海拔两系种子繁殖。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白天中午虽可达30°以上,但时间短,夜晚降温快、幅度大。另水的比热大,吸热慢散热也慢,既可降温,也可保温。高海拔地区田间长时深水,白天吸热,晚上散热慢。而不灌水的坵块夜间降温快,日平均气温明显低于灌水的。我当即恭喜该田主,别人偷放他稻田水,却暗暗帮他大忙。同时也诚挚的感谢该田主,让我又悟到了一魔法。</p> <p class="ql-block">  此后在云南两系母本繁殖生产中,一是根据两系母本各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对照当地气候特点,认真选择最佳育性转换期;二是规范化的高产栽培,保证大田育性转换期禾苗旺盛,完全封行,增加田间荫蔽程度,减少阳光直射田面,降低田间温度;三是育性转换期,遇高温只需保持田间土壤湿润,而无须保留水层,让其夜晚田间降温迅速等综合配套措施,累获高产。俗话说:“江湖一张纸,视破不值半文钱”。但如何视破,却需反复实践。实践出真知!魔法悟于实践!</p> <p class="ql-block">  稻田里的水稻已经长高,并呈现出一片绿色,农民正在农田里劳作。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株水稻都承载着农民的希望。规范化种植是高产的基础。在这片刚刚插秧完毕的稻田里,一排排非常整齐的小苗绿油油的,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如同阅兵的队列;如同画家笔下的精彩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成熟期的规范化栽培两系繁殖田里,转育彻底,稻谷金黄饱满,媲美大田种植的子一代,一片丰收的景象。产量越高,纯度越好,但繁殖田除杂必不可少。母本纯度达99.9%以上,子一代种子生产农户就勿须除杂了。种子田除杂保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金黄饱满的稻谷特写照片,展现了丰收季节的美好景象。云南种子田人工收割,精打细收,比机械化收割可减少20%左右的产量损失。另高原小坵田也不适合机械化。他们忙碌的身影,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此文经AI修改,特此声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