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鹰觑鹘望——普通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沙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天在天汉湿地公园游玩,在湿地公园的树枝上看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普通鵟。普通鵟是鹰形目鹰科鵟属鸟类,又称鸡母鹞、东方鵟。普通鵟性好斗,视觉敏锐,善翻翔。春季迁徙时间多在3-4月,秋季多在10-11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通鵟为中型猛禽,体长42–54厘米,翼展122-137厘米。色型多变,由深棕色至浅棕色;喙铅灰色,端黑,虹膜黄色至褐色;脸侧皮黄具近红色细纹,栗色的髭纹显著;上体多为深红褐色,下体偏白,具深色横斑或纵纹,两胁及腿沾棕色;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斑,飞羽外缘和翼角黑色;尾浅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横斑;脚黄色。在高空翱翔时两翼略呈“V”形;具窄的次端横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通鵟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平面到至少1300米的山脚阔叶林,到2000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苔原带上空,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通鵟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多单独活动,有时亦见2-4只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锐。善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成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成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通鵟捕食方式主要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通过锐利的眼睛观察和寻觅,一旦发现地面猎物,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栖息于树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当猎物出现在眼前时才突袭捕猎。以森林鼠类为食,食量甚大。除啮齿类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亦到村庄捕食鸡等家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通鵟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也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附录Ⅱ。并列入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