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川上元一一元宵节封开古诗欣赏

谭建平

<p class="ql-block">《封川上元》/北宋·孔平仲</p><p class="ql-block">穿城不千步,十步燃一灯。</p><p class="ql-block">闪闪摇斜风,莹莹若疏星。</p><p class="ql-block">士女鱼鸟聚,鼓吹蛙黾声。</p><p class="ql-block">蛮俗自为乐,我心愁不醒。</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980多年前封川古城里元宵节的盛况是怎么样的吗?上面北宋大诗人孔平仲这首诗就生动描述了当时情景。从诗中看,古封川城也不算很小,从东到西有近千步左右,估计和现在的县城江口老城区差不多。在元宵佳节的时候,还是很热闹的,孔平仲说:差不多每家每户都点燃一盏灯笼挂在屋檐上,灯笼随风摇闪,看上去如同天上晶莹的星星。大街上男女老少游人如鲫,吹鼓声乐声与郊野外的蛙叫声交织着,欢声不绝,岭南的元宵习俗欢乐气氛十分热闹,真担心自己沉醉于这样的欢乐气氛中醒不过来……寥寥数语就把古封川城的元宵佳境描绘得栩栩如生,宛如一幅浓缩版的“清明上河图”,此情此景不亚于当今的繁华都市啊。</p> <p class="ql-block">孔平仲(1044-1111年),治平二年(1065)进士,长于史学,工文词,富于词藻,著有《珩璜新论》、《孔氏谈苑》、《朝散集》等等诸多著作,其《续世说》被《永乐大典》收录、《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孔平仲就独占21卷,非常有文名。</p> <p class="ql-block">穿城不千步,十步燃一灯。</p> <p class="ql-block">闪闪摇科风,莹莹若疏星。</p> <p class="ql-block">士女鱼鸟骤,鼓吹蛙黾声。</p> <p class="ql-block">蛮俗自为乐,我心愁不醒。</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在封州有所很有名的学堂,叫“孔训堂”,孔训堂是个教小孩读书的地方,因堂前种植有桂花,故又称之为“桂堂”,寓意在此学堂里学习的人他日定能科举及第,攀蟾折桂。孔平仲就在此学堂学习过,而且在此学堂学习过的仅有三个人,这三个人日后全都考取进士,这三个人还是亲兄弟,其中老大孔文仲于嘉祐六年1061年考中进士,擢为第一,那就是考了个状元;老二孔武仲于嘉祐八年1063年登进士,甲科第六,那就是考了个第六名;老三孔平仲于平治二年1065年,也考中了进士。这个学堂厉害吧,百分之百的中举率,中举的不是状元就是名列前茅。这样的学习成绩,要是搁在现在,高考进个清华、北大就如同囊中探物、十拿九稳,对家长及稚童来说估计对这个学堂都会趋之若鹜,削尖脑袋都想进去接受桂堂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更为厉害的,这兄弟仨,后来所做的学问做到了与当时的苏轼、苏辙俩兄弟齐名,所谓"三孔"与"二苏"并驾齐驱。苏轼、苏辙俩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呀,能与他俩并肩,是何等的荣耀。这兄弟仨中举后,在仕途上虽起起伏伏,与苏轼、苏辙俩的人生轨迹差不多,但在做学问上却一直非常出色优秀,备受人们推崇,而且孔家兄弟仨与苏氏兄弟俩是同时代的人,有此成绩十分不简单,而且幼时是在岭南封州接受启蒙更是不可思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