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1922年,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在底比斯帝王谷被考古学家发现。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引发了“埃及热”。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p><p class="ql-block">和泰伊王后名字的</p><p class="ql-block">镶嵌象牙小木匣</p><p class="ql-block">木、象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件木匣制作于阿蒙荷太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荷太普三世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富有、且最有权力的国王之一,他统治的时期常被称为埃及的“黄金时代”。木匣上精心镶嵌了小块象牙作为装饰,象牙在当时是一种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珍贵材料。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名字出现在木匣上,表明这只匣子可能专门为王室成员定制,用于存放珍贵的珠宝饰品,或是在宫廷典仪中使用。</p> <p class="ql-block">饰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木箱,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费昂斯砖,带有纸莎草池塘图案</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手形响板</p><p class="ql-block">象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01295年)</p><p class="ql-block">餐及阳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响板是告填及最平的打击乐器之一</p><p class="ql-block">在真会、葬礼游行和宗教仪式中便用,形状如人的手鸭,晚部佩戴手销观其他装饰。也有一些响板制作成连花、人或动物头顾的样式。这种乐器多由女性、尤其是跳舞的女性使用。两块响板通过顶端的小孔被系在—起,使用时相互撞击,发出声音。</p> <p class="ql-block">蓝冠</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花形串珠</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王后阿荷太普的黄金手燭.</p><p class="ql-block">带阿赫摩斯王名与双斯芬克斯</p><p class="ql-block">金、红玉髓、青金石、长石</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手躅的主体部分一半采用了绞丝工艺,另一半则在黄金表面以青金石、红玉髓和长石镶嵌成交替排列的杰德柱和泰特结。手锱顶部是精美的立体雕刻,由一个王名圈和一对斯芬克斯组成,王名圈里刻有以下铭文:“拉神之子阿赫摩斯,愿他永生”。</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虫</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铭文节选:</p><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者,赐予他生命活力!伟大的王后泰伊,愿她永生!她的父亲名为尤亚,她的母亲名为图雅。她是强大国王的妻子。他的领土南至卡洛伊(第四瀑布附近的努比亚地区),北至米坦尼(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国)。</p> <p class="ql-block">迈赫普里的努恩碗</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3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只努恩碗上装饰了羚羊、鱼和水纹。羚羊象征美丽、敏捷和多产;鱼象征肥沃和富饶;水纹代表“努恩”,即创世神话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样和生命的开端。在努恩之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莲花,最初的神灵阿图姆从中出现并开始创世。古埃及人相信,即便完成了创世,代表混沌的原初之水仍包围着埃及,伴随着太阳每一次从中升起,创世神话将不断重演。</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瓶</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饰有莲瓣纹的彩绘瓶</p><p class="ql-block">木、石膏</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特有贝斯神形象的木椅</p><p class="ql-block"> 木、颜料、金、银</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46号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木椅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基葬。在图坦卡蒙基被发现之前,尤亚和图雅墓(KV46)堪称帝王谷中保存最为完好、随养品最精美丰富的基葬。在椅背的图案中,保儒模样的贝斯神站在两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同。贝斯是家庭的保护神,也司掌音乐和舞路。塔沃瑞特则通常被刻画成双足具有猫科动物特征的雌河马。雌性河马因其凶猛的护惠行为而被古埃及人尊为家庭的保护神。塔沃瑞特与贝新两位神概具有相似的职能,因此通常一起出现。</p> <p class="ql-block">尤亚和图图雅的凉革鞋</p><p class="ql-block">草</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那吞)巨像</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C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赫那吞及家人浮雕</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及家人浮雕</p><p class="ql-block">结晶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灰岩板曾用于装饰通往阿赫塔吞(阿玛尔纳)王宫中央大厅的坡道。浮雕画面中,埃赫纳吞及其家人正在为阿吞神举行仪式, 阿吞神呈现为日轮的形式,其光线末端化作一只只人手,代表将神的恩赐传递给国王一家。这些光线带来生命、欢乐与繁盛,照耀着人间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时期,阿吞被升格为唯一的造物主,象征着光和生命的源泉,而埃赫纳吞宣称自己是阿吞之子,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媒介,因而只有王室成员能参与仪式并与阿吞神互动。阿吞神庙在建筑形式方面也与传统神庙不同,它没有屋顶,完全敞开在苍穹之下,使阿吞神的光芒能照射到神庙的任一角落。</p> <p class="ql-block">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p><p class="ql-block">红花岗岩</p><p class="ql-block">王名的塞赫迈特</p><p class="ql-block">坐像</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卡纳克的穆特神庙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为塞赫迈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安抚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时召喚她作为保护神的积极力量。</p><p class="ql-block">雕像出土于卡纳克穆特神庙的第一庭院。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头顶的太阳圆盘和圣蛇微标则象征其神性和危险性。座椅侧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纸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莲,二者之间是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心肺符号。</p><p class="ql-block">左侧铭文:善神,仪式之主, 涅布玛特拉,被畏惧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p><p class="ql-block">右侧铭文:拉神之子,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者,被畏惧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p> <p class="ql-block">泰伊王后站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着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头像</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表明它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p><p class="ql-block">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 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雁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尤亚的彩绘萨布提匣</p><p class="ql-block">木、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尤亚的木制萨布提俑</p><p class="ql-block">木、金</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18王朝权臣尤亚夫妇的随葬品,两件萨布提俑和彩绘萨布提匣为尤亚所有,卡诺匹克罐则属于其妻图雅。尤亚拥有“神之父、赫利奥波利斯的塞姆祭司、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等头衔,其中“神之父”的荣誉头衔一般指国王的岳父,尤亚本人正是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王后泰伊的父亲,他出身于上埃及的一个富庶之家,其名字的拼写方式似乎暗示着他拥有外族血统。尽管从未做过埃及国王,尤亚和妻子却被安葬在帝王谷中,这对夫妻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头像</p><p class="ql-block">石英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像最初被记录为“第18王朝末期一位英俊国王的头像”,后来被确认属于纳芙蒂蒂王后,可能曾是一座组合雕像的头部。纳芙蒂蒂是埃赫纳吞的王后,雕像刻画了她的优雅容貌,细节写实,线条柔美,具有阿玛尔纳时期艺术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公主形象草图</p><p class="ql-block">石灰岩、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草图中的小公主梳着儿童特有的侧辩发型,正悠闲地吃着手中的烤鸭。与古埃及艺术中常见的宗教和仪式主题不同,在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中,富有生活趣味的画面大量出现,人物的姿态也更加闲适,呈现出一种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观察视角。在古埃及,鸭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之一。尼罗河谷与三角洲的丰茂沼泽为水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埃及人不仅狩猎野鸭等水鸟,也人工饲养它们,以香料烤制的鸭肉成为了当时人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在神庙和墓葬的浮雕中,都出现过烹饪和食用鸭子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浮雕</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石灰岩板正面是纳芙蒂蒂的头像浮雕,背面是一名呈跪姿的贵族女性形象,可能是某位王后或公主。阿玛尔纳时期初期,由于宗教改革下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雕刻家都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技艺。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中发现了大量类似的习作。</p> <p class="ql-block">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p><p class="ql-block">石英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赫伦布被认为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复了被埃赫纳吞改革中断的阿蒙崇拜而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凯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阳、创造以及从无到有的显化,也象征着太阳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环。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及家人浮雕</p><p class="ql-block">结晶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块石灰岩板曾用于装饰通往阿赫塔吞(阿玛尔纳)王宫中央大厅的坡道。浮雕画面中,埃赫纳吞及其家人正在为阿吞神举行仪式, 阿吞神呈现为日轮的形式,其光线末端化作一只只人手,代表将神的恩赐传递给国王一家。这些光线带来生命、欢乐与繁盛,照耀着人间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时期,阿吞被升格为唯一的造物主,象征着光和生命的源泉,而埃赫纳吞宣称自己是阿吞之子,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媒介,因而只有王室成员能参与仪式并与阿吞神互动。阿吞神庙在建筑形式方面也与传统神庙不同,它没有屋顶,完全敞开在苍穹之下,使阿吞神的光芒能照射到神庙的任一角落。</p> <p class="ql-block">狮子雕像</p><p class="ql-block">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p><p class="ql-block">三世像</p><p class="ql-block">花岗闪长岩</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p><p class="ql-block">1901至1905年间于卡纳克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卡纳克神庙出土了七算雕刻风格机身体特征相伤的雕像,算中两路刻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王名,这批雕像因此被认为都属于这位国王。</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基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星法雍绿洲,开展大视博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责石材。</p><p class="ql-block">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一名表情严肃而路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图雅的卡诺匹克罐</p><p class="ql-block">雪花石膏(石灰华)、颜料、石膏、金、木乃伊内脏、亚麻布</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帝王谷46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串珠项圈</p><p class="ql-block">费昂斯</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件项圈出土于阿玛尔纳的王宫附近,可能属于埃赫纳吞的某位女着。它由七排制成莲花花瓣形状的费昂斯串珠组成,串珠为明快的红、黄、蓝、绿、紫等颜色,不仅反映了珠宝匠人对自然世界的细心观察,还象征着莲花源源不断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绘有植物和鸟类的地砖</p><p class="ql-block">石膏、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时期因18王朝晚期国王埃赫纳吞迁都“阿赫塔吞”、即今天中埃及的阿玛尔纳而得名,这一时期始于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终结于图坦卡蒙继位后对原有多神信仰的恢复。伴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艺术准则被打破,新的艺术风格诞生。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倾向于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描绘自然万物与生活场景,动植物成为重要题材。宗教改革失败后, 阿玛尔纳的艺术风格依然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并影响了后来的埃及艺术。</p><p class="ql-block">这件彩绘地砖来自阿玛尔纳的“南官”,即埃赫纳吞为其长女梅丽塔吞建造的宫殿“玛汝阿吞”(Maru-Aten)。彩绘中的沼泽画面里有芦苇、纸莎草和莲花等水生植物以及一只正要起飞的野鸭。在古埃及,沼泽既象征世界原初的混沌,也因其丰富的物产而成为丰饶和收获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巨像,被埃耶和赫伦布挪用</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死后,年幼的图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但实权显然掌握在他的大臣埃耶和将军赫伦布手中。在继位的第二年,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为了“阿蒙”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p><p class="ql-block">1931年春,芝加哥考古队在卢克索发现了一座由埃耶(约公元前1327-前1323年)建造、赫伦布(约公元前1323-前1295年)完成的祭庙。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红色石英岩雕像, 其中一座相对完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另一座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后藏于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p><p class="ql-block">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上,埃耶的名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赫伦布的名字,说明后者挪用了前者的雕像,但雕像描绘的显然不是上了年纪的埃耶。面容的细节显示,雕像所刻画的是年轻的国王图坦卡蒙。他以仪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征王室的短裙,流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月</p><p class="ql-block">科普托斯</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黄金花冠,带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王名</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一公元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由串珠组成的门纳特项链</p><p class="ql-block">青铜、费昂斯、玻璃</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门纳特(Menat)是一种由多排珠子和护身符组成的项链,被视为哈托尔女神的象征物之一。哈托尔女神司掌音乐、舞蹈、恋爱与繁衍,人们在仪式中向女神献上门纳特项链以祈求其庇佑,特别是在生育和分娩方面。门纳特也是一种仪式乐器,在摇动时串珠发出的叮当声被认为可以安抚神灵、取悦女神,并带来她的祝福。这件门纳特项链上的护身符为哈托尔女神的形象,更加强了女神与其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带有埃耶王名的费昂斯砖</p><p class="ql-block">费昂斯、颜料</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国王头像习作</p><p class="ql-block">石灰岩</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哇!走出博物馆时已是华灯初上,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中渐渐清晰,一盏盏灯火如星辰般点缀着街道,温柔地包裹在一片橘黄色的暖意之中。此时,肚子开始提意见了,大家该去享受一顿美食啦😍</p> <p class="ql-block">2024.11.19</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