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趣(105):却金亭与李恺

之峰

开栏的话 <p class="ql-block">华夏大地上,亭亭玉立,为古迹代言,给名胜添彩。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牡丹亭、乌江亭等等,一亭一故事,一物一风情。这几年,之峰在追寻古诗人足迹、漫游大江南北名胜的同时,也关注了百余座古亭,收集了许多与亭子有关的诗词歌赋、趣闻轶事……</p> 却金亭 <p class="ql-block">初见却金亭,觉得名字有点怪怪的。查字典,“却金”二字,顾名思义,有推却馈赠的含义。再查百度,国内有好几座却金亭,浙江杭州、广东东莞、江苏阜宁、福建漳州、浙江温州都有却金亭,或毁或存,背后都有着相同的却金守廉的故事。却金亭已经成为所在地进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东莞却金亭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叉的街角处,亭子不大,内有“却金亭碑”,这碑的来头却不小,从亭后墙壁上的牌匾可见一斑:“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然是国保级。</p> <p class="ql-block">或许大家想不到,在明代的时候,东莞教场街一带是非常繁荣的港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东莞知县蔡存微在此建却金亭,请时任文林郎巡按、广东检察御史姚虞撰写《却金亭碑记》。</p> <p class="ql-block">这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却金亭碑,到底讲述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东莞县志》云:“(嘉靖)十七年,番禺令李恺榷莞税,抽分番舶,丝毫不染。夷人请于藩司,于邑教场建却金亭。”亭坊既立,时人又勒二碑(却金坊碑记和却金亭碑记)以记其事。碑文记载了时任番禺县尹李恺与外国商人的友好贸易故事,以及他不受酬金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东莞地处珠江口和南海的交通要冲,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广州、宁波、泉州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三个港口。明朝实施海禁政策之后,广州成为了唯一开放的港口,“一口通商”的局面持续了四个世纪。而扼守珠江口的东莞正是进出广州的海上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设广东市舶司于广州。这个市舶司就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当时被允许从广州进入国门朝贡的国家有苏门答腊、锡兰、占城、古里等国。这些东南亚的朝贡使者如果进京的话,大都会选择从广州登陆,贡品之外的其余货物就在市舶司所在地互市出售。明永乐之年(1403)起,市舶司都是由朝廷的内臣主管,并设市舶所。外国商人走水路到广州,东莞是必经之地,所以东莞也设立了市舶所,负责税收。因为税收利益巨大,县衙直接插手,市舶所也就大权旁落了。</p> <p class="ql-block">明中叶以前,国家是禁止外商来华自由贸易的,只允许以朝贡形式的官方贸易,对于贡期、贡道、船数、人数及贡品都有非常具体的限制,郑和下西洋之后,外国贡使争先朝贡,许多外国船只更借“朝贡”之名,携带大批货物来华贸易,朝廷允许所有外货自由出卖,民间贸易因而频繁,得到了发展。明中叶起,市舶司对外国货船按货物比例征收实物形式的进口关税。当时却金亭碑所在位置附近,因为地处码头,便成为东莞对外贸易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本来外国商船入港之后,按照正常手续先由地方官吏进行封仓,以避免走私漏税,然后对货物逐一检验并抽分,手续全部办完后才能上市交易。地方官吏视外贸为一块肥肉,经常借抽分、盘验外国货船之机,以拉差、劳役之名,向外商敲诈勒索。外商若有不从,则妄自增税。外商初到中国,人生地不熟,又能如何呢?只能贿赂官吏。官吏从中中饱私囊,贪污腐化之风日益严重,既损害国家声誉,又影响正常贸易。明王朝不得不采取“易官互诘”的办法,以达到互相监督制约的目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官员易地执政,在其他地方挑选廉洁有才干的官员到沿海地区去管理税收。</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我们的主角该登场了。李恺,字克谐,福建惠安人。因“廉干有才名”于嘉靖十七年被委以全责,主持东莞的海关事务。李恺到任之后,为杜绝各级官员借封仓清货之机勒索外商,立马改革了验货课税制度:对外商“不封舟者,不抽盘,责令其自报数而验之。无额取,严禁人役,勿得骚扰。”他将原来的一个一个查验改成了由外商自行报税抽查的办法。这既缩短外国商船在码头停泊的时间,减少了外商的额外负担,又极大地方便了自由贸易。</p> <p class="ql-block">就在李恺新政推出后不久,暹罗(今泰国)商人奈治鸦看的商船抵达了东莞,等待他的并不是上船封舱的差役,也没有刻意刁难的官吏,取而代之的是自行申报货值,很快他的货物就顺利地通关了。面对这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奈治鸦看不仅感恩于李恺的新政,更为李恺廉政清明的人品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奈治鸦看联络了同在港口交易的其他海外商人,筹得一百金,以“捐金祝寿”的名义奉送给李恺,李恺谢绝,说:“彼诚夷哉!吾儒有席上之聘,大夫无境外之交,王人耻边氓之德,兹奚其至我?”柰治鸦看一再献金,李恺一再推却。</p> <p class="ql-block">李恺此举让外国商人越发感动,他们到专程广州找到李恺的上司,请求将这笔钱立个牌坊、建个亭子,以表彰李恺的拒金廉政美德。得到批准后,奈治鸦看便在当时东莞最热闹、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演武场筑亭、建坊、立碑、挂匾,名却金亭,碑即“却金亭碑”。到了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姚虞来东莞视察,亲自撰写《却金亭碑记》,并立碑在亭内,说希望记录这件实事,让它不朽。</p> <p class="ql-block">这种纯粹由外国商人出资建立的亭子在国内极为少见。随着却金亭、却金亭碑记的建成,李恺拒收礼金、清正廉明的事迹不胫而走,在当时昏聩冗乱的官场中宛若一缕清风,赢得了外商和百姓的一片赞誉。</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却金亭碑高184厘米,宽102厘米,青石碑身和红砂岩的底座显得非常厚重。碑的上部呈弧形,雕刻着细腻的云海花纹,花纹间是古篆体的碑额,下面是楷体碑文,镌刻精良。尽管石碑年代久远,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不过,因为石碑有玻璃罩保护,很难拍摄到满意的图片。玻璃罩上印有《却金亭碑记》的全文。</p> <p class="ql-block">《却金亭碑记》拓片,后来曾两次作为国宝赠送给泰国国王,见证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发生在1538年的拒收礼金的这一幕,在辉煌宏大的中华历史上,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却金亭碑、却金亭,流芳千古的不仅仅是清官李恺廉洁奉公的道德力量,更映射出岭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对廉洁、勤政的集体崇尚以及公平、诚信的价值取向……</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3xod5" target="_blank">亭趣(103):怀贺亭与贺知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pdgwll" target="_blank">亭趣(100):过溪亭与苏轼辩才法师</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qgov2s" target="_blank">亭趣(95):孺子亭与徐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abvhb4" target="_blank">亭趣(85):抱膝亭与诸葛亮</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t2fg9l" target="_blank">亭趣(75):爱晚亭与毛泽东</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rqixhk" target="_blank">赤壁山前故垒长--追寻古诗人的足迹(125)</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t712i0" target="_blank">幽蓟东来第一关——追寻古诗人的足迹(12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oo11c0" target="_blank">项王故里楚汉风——追寻古诗人的足迹(118)</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8b9cgr" target="_blank">朱自清的文学足迹—探访名人纪念馆(故居)之三十五</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gs1mcrx" target="_blank">一门父子三词客—探访名人纪念馆(故居)三十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tfkmu6" target="_blank">霜降春林花委地—品读古诗词之四十五</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7zpd26" target="_blank">芒种时节天地忙---品读古诗词之三十八</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