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格子插田

欣然一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流行过几句口号:“插完早稻过五一” ,“搞完双抢过八一”。好像还流行向公社去报喜。如果比邻村先完成了任务,赶紧派人一般是队长亲自去公社,说某某队里的早稻插完了,双抢搞完了,公社广播里还是要播一下的。 </p><p class="ql-block"> 那时在抢季节插田的时候,队上的大人小孩一齐出动。常常是天没亮就出去扯秧,等到一上午的秧基本差不多了才回家吃饭。上午就分工行事,少数人继续在秧田扯秧保障供应,大部分人去插田,几个人负责运输。我们小孩子因为“没有腰”(要细伢子做弯腰劳动了,就说细伢子没有腰。呵呵)就基本上都安排去插田。为了让小家伙们尽可能把秧插得整齐一些,也为了不打乱仗,队里一般要安排一个人先在田里打好格子,让我们照格子写字般来插秧。</p><p class="ql-block"> 打格子的“模具”是木头做的,猪八戒的钉耙一样,只是放大了许多倍。一丘小田,就只要那“模具”拖一遍就差不多了,有讲究的还帮我们打上“十字格”,这样插出来的自然就更好看些。但每丘田总有些规矩不到的旮旯,就只能由我们自由发挥了。我们一般是三四个人一排,每人依据自己的能力一次插几行,开始当然是并排着后退的,但一下就可以见出高低来。有手脚灵巧的,跨度挺大,能一次插十来行,而且速度很快,如蜻蜓点水一般,一下就拉开了距离。如果左右的人都比你快,你就只好被关在里面了,像那个“囧”字。我似乎总是落后的,每分一次秧,都要瞧瞧是不是大人叮嘱的“一次插四五根”,远没有他们那种熟能生巧的本事。有时秧没插稳,漂起来了,又得返工重来。双脚陷在泥里,一拔一个深深的脚印,马上就灌满了水,也挺有趣的。只是有时拔出脚来,见到有和你不离不弃的蚂蝗们,忍不住尖叫,又使劲的和它们拔河,把它们甩到旁边田里去:至少不会在这丘田里和它再见了(如果到家里才发现它们还吸在脚上,那就够它们受的了:一般是扯下来,丢到火里面,看它饱胀的身子在熊熊烈火中扭曲至灰烬,叫它再无作恶的机会。)待插完这一垄上岸,看着嫩绿的秧苗乖乖地在风中摇曳,丰收的憧憬油然而生,令人挺有成就感的,也就顾不上满身的泥和水了。 </p><p class="ql-block"> 现在农田抛荒的很多,即算在种的也基本不作双季稻了,加上抛秧技术的运用,打格子插田的场面已是一去不复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