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年味

爱我中华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过年,盼望着吃好吃的,穿新衣,看舞龙舞狮,收压岁钱……那时候我们穷的像孙子,却快乐得像个爷。</p><p class="ql-block"> 现在过年,没从前那种感觉,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好了,选择多了,过年的方式和表达幸福的方式与以往不同了。其实,除禁鞭少了些许热闹烟火味外,根植其中的年味还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什么是年味?从儿时的记忆中寻找答案,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父亲熬着烟瘾省钱买回的一挂鞭炮;就是母亲在油灯下赶做的一双鞋子;就是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一顿年夜饭;就是大家不管认不认识,见面都说“给你拜年啦”的那种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 年味,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对新一年的憧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团圆、对幸福的渴望,始终是年味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年味藏在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里,隐于张灯结彩的热闹氛围中,画在纸上,贴在门边上、墙上。</p> <p class="ql-block"> 鲜艳夺目的红灯笼一挂起,瞬间就点燃了过年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新年祝福,是微信群里的红包雨,是和远方亲人的视频通话。</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一些人把洋节过得有滋有味,对春节却是意趣冷淡,如此过年,年味怎浓得了?!</p> <p class="ql-block"> 转发一篇好文</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如果我们这帮老东西不在了,还有年味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网上有人说现在的春节就是靠一帮5060后在撑着,可以说现在的5060后是最后一批认真过春节的人了,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因为5060后的上一辈,也就是3040后,基本快走光了,从现在开始的8090后到00后,对过春节其实是非常不上心的,在他们眼里,春节无非就是个长假期而已,跟国庆没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 现在年轻人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可能去和堂表兄弟姐妹们来往,过年和不过年都差不多的了,就是自己小家庭吃一顿,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轮流去叔伯姑舅姨家做客的。</p><p class="ql-block"> 一、年味被爆竹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去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从小年到正月十五,鞭炮声不断,地上的鞭炮纸皮怎么扫也扫不干净,尤其是除夕零点一过,鞭炮声此起彼伏,仪式感满满,在鞭炮声感受年味是最直接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出于环保或安全方面的考虑,大大小小的城市纷纷加入到“禁燃”的队伍中,允许燃放爆竹的城市在变少、禁燃区域在扩大,大家已经很难听到鞭炮声了。</p><p class="ql-block"> 都说“爆竹声中辞旧岁”,没了爆竹声,年味自然就淡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二、年味被高物质生活水平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好吃的啊!犹记得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大鱼大肉吃在嘴里那叫一个香,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快给肚子补补油水”。去邻居家拜年,必须抓一把瓜子、花生、糖果,回到家攒起来慢慢“消化”。</p><p class="ql-block"> 现在呢,生活水平提高了,顿顿大鱼大肉,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之前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现在平日生活里也能吃到,大家对“过年吃好吃的”的期盼已经没有那么高了,年味被高物质生活水平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三、年味被快节奏的生活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过去,生活节奏很慢,尤其是农村,过年时节正值农闲,也很少有出门务工的,一到过年,人人都放下手头上的活,“一心一意”的过年,这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纵有千金也不换。</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了,外出务工、加班等在过年时也是常态,来不及好好地过一个年,又要转身投入到“赚钱”的常态中,年味被快节奏的生活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四、年味被亲戚、兄弟姐妹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之前,亲戚多、兄弟姐妹多,从初二开始就开始走亲戚,初二走姥姥家、初三走舅舅姨妈家、初四走姑姑家、初五走叔叔大伯家……一走亲就是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表兄弟也多,饭菜分两三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如今,亲戚也少了,也很少走动了,独生子女也多了,大家各乐各的,走亲访友的频率没之前那么高了,年味被亲戚、兄弟姐妹偷走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味”被偷走的,还有我们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由于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许再过数年后,等到我们的子女长大,在他们的亲情观里,只有父母、子女才叫亲情,其他所谓的亲情只是一个称谓。</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是90后,从小在农村长大,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里,大多数亲戚不会相距很远,逢年过节都会跟着家里的大人走动,走动的多了,在我们的观念里,就有了亲情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知道这个是我堂哥,那个是我表弟,这个是我小姨,那个是我大伯,也就有了这些人都是一家人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大到红白喜事,小到杀猪宰羊,一大家族的人都会聚在一起,甚至住在一起,大家相互交流,谈天说地,谁家有什么烦恼,谁家有什么喜事,大家都知道。</p><p class="ql-block"> 同龄的孩子之间也常常一块玩耍,遇到问题都愿意一起解决,这就是我们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一首诗歌《从前慢》:</p><p class="ql-block"> 记得早先少年时 </p><p class="ql-block">‍ 大家诚诚恳恳</p><p class="ql-block">‍ 说一句 是一句</p><p class="ql-block">‍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p><p class="ql-block">‍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p><p class="ql-block">‍ 车,马,邮件都慢 </p><p class="ql-block">‍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锁也好看</p><p class="ql-block">‍ 钥匙精美有样子</p><p class="ql-block">‍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p><p class="ql-block"> 从前我们所处的那个环境,虽然落后,虽然贫瘠,但是一切都很美好。但是随着长大,随着离家,随着我们走进城市,好像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在慢慢消失不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除了父母,除了孩子,你多长时间会给你的舅舅姨姨打一次电话问候,又多久会和自己的叔叔伯伯发个信息,也许久的你自己都忘记了。随着不联系的时间越长,亲情就越淡了。连我们这一代的人都如此,那作为我们子女的10后,20后的小朋友们,他们长大还会有家族亲情的观念吗?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很多都将在城市这个钢铁森林里长大,上学面对同学,放学家门一关,面对的就只有作业和电视、平板、手机。除了过年,他们还有多少次机会能和其他亲人见面?现在过年已经有很多比较远的亲戚不走动了,那十年,二十年后呢?将来的某一天,他们甚至会不知道这个人是他大姨,那个人是他小叔,这是多么可怕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强大,除了日渐发展的科技、军事力量以外,更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国家是大家,由无数个小家组成,小家团结了,才能促进大家的团结。以后的日子,多让孩子接触亲人,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别让他们沉迷在绚烂的游戏、毫无营养的动画里面。有亲情的社会,才是有温暖的社会!所以,趁着过年,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一下传统年味的好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