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我们一起去旅游(十二)

顾国良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的清晨,三明沙溪河畔,寒风凛冽,河面泛着微微的波光。河边行人稀少,偶尔有晨练的人匆匆走过,留下一串串轻快的脚步声。我独自漫步在河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清冷。突然,桥下的一块石碑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块“三明杰出人士功德榜”,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三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那一刻,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起来。</p><p class="ql-block"> 三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据史料记载,三明历史上曾有五品以上官员138人,进士及第者多达738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辉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隔河二状元”“一门四进士”“九子十登科”“兄弟及第”……这些佳话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三明的历史天空。在泰宁,就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传奇。泰宁,这座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美誉的小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宋代的邹应龙,从泰宁的状元岩起步,历经艰苦,最终金榜题名,成为状元。他的成功激励了无数后人,泰宁的学子们纷纷效仿,寻找岩穴苦读,形成了独特的“丹霞文化”。</p><p class="ql-block"> 三明不仅在古代科举中成绩斐然,近代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邹韬奋,这位新闻界的巨擘,出生于永安下渡村。他以犀利的笔触和坚定的信念,为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文字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陈景润,这位从三明走向世界的数学巨擘,更是让三明的名字响彻全球。他在三元县度过了少年时光,正是在这里,他培养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并逐步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陈氏定理”。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青少年投身于数学研究,也让三明成为了数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三明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科举成就和杰出人物上,更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朱熹,这位南宋大儒,出生于尤溪,他的理学思想影响了中国数百年。如今,三明的朱子文化园成为人们追寻先贤足迹、感悟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触摸理学的脉络,聆听先贤的教诲,感受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三明的现代发展同样令人瞩目。这座城市不仅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积极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三明是福建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在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三明还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通过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高校和企业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这种创新的人才引进模式,为三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三明的自然风光也是一大亮点。泰宁的丹霞地貌、大金湖、上清溪等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三明带来了旅游收入,更成为了三明文化的一部分。泰宁的学子们曾在丹霞岩穴中苦读,如今这些岩穴成为了游客们探寻文化根源的胜地。</p><p class="ql-block"> 在三明,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自然融合。这里的人们既传承着先辈的智慧,又积极开拓创新,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明的“好人文化”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无数的“三明好人”用他们的善举温暖着这座城市,传递着正能量。这种“好人精神”与三明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三明独特的城市精神。</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的清晨,我在沙溪河畔的散步,让我对三明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有现代的活力与创新。三明的杰出人士们,无论是古代的状元、进士,还是近代的邹韬奋、陈景润,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而三明的现代发展,又为这些历史的荣耀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三明,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自然融合,传统与创新并存。三明,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未来希望。</p> <p class="ql-block"> 松阳老街</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车窗外的山峦上,我终于在下午四点钟抵达了松阳。这座小城,仿佛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气息。我拖着行李,走进了全季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后,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松阳老街。</p><p class="ql-block"> 松阳老街,像是一幅展开的古老画卷,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痕迹上。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木质的门板、斑驳的墙壁,还有那些挂在门口的红灯笼,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漫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车马都慢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热闹,是从那些传统手工艺品店开始的。店主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坐在店门口,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和过往的行人闲聊。我被一家卖松阳传统点心的店铺吸引住了。店铺不大,但里面摆满了各种精致的点心。有松阳特色的清明粿,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软糯香甜;还有松阳的萝卜丝饼,外皮酥脆,内馅香甜,咬一口,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我买了一个尝尝,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逛到一半时,才发现老街上的饭店大多已经关门。或许是时间太晚,或许是这里的生活节奏本就悠闲,人们早早地就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我有些遗憾,但肚子却开始咕咕叫。无奈之下,我只能走进一家还在营业的小面馆,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面条是手工制作的,劲道爽滑,汤头浓郁,虽然简单,却也吃得我满心欢喜。在这样的小城,一碗面也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质朴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饥荒摆平后,我们回到了酒店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