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洞人

来思斯基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因为他们都是从几十万年之前延续至今的载体,期间经历过多少天灾人祸,战争和意外……</p> <p class="ql-block">解说员说:出土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是女性,因为男性出外捕猎,环境险恶,最后都难以尸骸完整,而出土的头盖骨是完整的遗骸。</p><p class="ql-block">解说员说:当时的平均寿命是14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学课本里,大家偶读可能会记得这样一个图 ,描绘的就是北京猿人。他们是在北京附近的周口店被发现的,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是中国境内早期东方猿人的代表,平均身高大约160cm,他们的全称叫做中国猿人北京种。</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这些北京猿人很可能是我们的老祖宗,首先这个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支撑。</p><p class="ql-block">最早负责研究北京猿人化石的德国解剖学家魏敦瑞发现,北京猿人与现代中国人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出现在头骨正中央的矢状隆起、下颌圆枕、铲形门齿等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据此,他提出北京猿人与现代中国人在演化上存在密切联系的观点。这类观点也成为“北京猿人是我们老祖宗”的最早支撑。</p><p class="ql-block">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北京猿人和现代人并不是同一种“人”。北京猿人从分类上来看,属于“直立人”。实际上,除了直立人之外,人类的大家族中,还存在另外一个种群——智人,而今天的人类就属于智人。智人能够直立行走和奔跑,大脑极为发达,会操控使用火,甚至能够虚构出并不存在的精神信仰或图腾。也就是说从人种上来看,北京人和我们现代人并没有什么联系或者是进化关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分子考古学诞生后,科学家通过对人体线粒DNA的研究发现,注意线粒体DNA是一种只在人类女性之间传递的的DNA,80年代末科学家完成对全世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几千个女性dna塑源,发现全人类在15或者20万年前有一个共同的智人女性祖先,她被称作线粒体夏娃。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管它叫女娲线粒体。</p><p class="ql-block">这就证明,我们现代的人类起源地是在非洲。一批智人从非洲到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首先居住的地方可能包括中国南部在内的东南亚一带,而后逐渐向北迁移。如果真的要找一个祖先,那么我们的祖先是这一波到来的智人。</p><p class="ql-block">而北京猿人在智人到达前,因不适用环境、气候、食物的变化就早已灭绝。因此,以北京人为代表的亚洲直立人只是人类演化过程中的旁支,随着他们的灭绝,在如今的地球上是没有留下后代血脉的。换言之,北京猿人并非我们的祖先,而是凑巧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 “租客”。</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笼统的称北京猿人是人类的远古祖先(精神象征),但绝不是现代人的真正祖先,毕竟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血脉关系。</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北京猿人复原像,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性元素之一,是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人类复原像。但大家可能很少去想这位北京猿人是男还是女,教科书上也很少提及,乃至许多人一直想当然地以为这座雕像复原的是男性。其实如果观察仔细的话,雕像胸部的女性特征还是不难看出来的,而且古人类学家复原的还是一位中年女性。</p><p class="ql-block">那么,这尊雕像是怎么复原出来的呢?是凭空想象的艺术创作,还是确有所本的科学复原?这得从约100年前考古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说起。</p><p class="ql-block">1921年起,北京周口店遗址开始发现猿人牙齿化石,1929—1937年,又陆续出土了5个头盖骨以及面骨、下颌骨残片等,它们来自40多个人类个体。这些发现为复原北京猿人像奠定了实物资料和科学基础。</p><p class="ql-block">最早进行复原的是苏联著名人类学家格拉西莫夫。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塑造了几尊北京猿人男性和女性的复原像,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根据第2号头盖骨复原的女性雕像。</p><p class="ql-block">苏联人类学家格拉西莫夫复原的北京猿人像</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头盖骨化石只是一个完整头骨的头顶部分,而要复原人像,还需要面骨、下颌骨、牙齿化石等,并且最好都属于一个完整个体的头骨。然而遗憾的是,考古发现的都是不同个体的不同部位的化石。格拉西莫夫只好选取和2号头盖骨大小比例接近的别的个体的下颌骨残片、牙齿,把它们整合拼对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头骨,并参考了欧洲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面骨,对面部进行了塑形。</p><p class="ql-block">1940年以后,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指导斯旺夫人根据比较完整的第11号头盖骨,以及可能是属于同一头骨的一块上颌骨和一块腭骨,又选用了另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材料,复原了北京猿人的全部面骨。面骨外面的软组织复原,则参考了西南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人的化石等材料。</p><p class="ql-block">比起格拉西莫夫来,魏敦瑞是北京猿人研究专家,见过全部考古标本。他用一个相对完整的头盖骨作为依据,参考的面骨和下颌骨材料也相对多些。所以,这被认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复原方案。</p><p class="ql-block">195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吴新智和王存义在魏敦瑞复原方案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现代中国人头部软组织的测量和统计数据,又进行了重新复原北京猿人女性头像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中国学者的复原方案与魏敦瑞的方案有一定的相似处,主要不同点是:魏敦瑞方案是中间大、上下小的脸型,发际偏低,头发整齐地梳向后边,像是一个少女的形象;而中国学者复原的脸型,上下部都较为宽阔,发际较高,头发呈波浪形向后自然地披开,看上去是与头骨年龄较为接近的中年妇女形象。</p><p class="ql-block">总之,新的北京猿人复原像面部短宽,前额低平,眉骨粗大突出,颧骨较高,鼻子扁平,吻部前伸,下颌短小。它真实反映了中国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教科书上和博物馆里不二的北京猿人标准复原像,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群体历史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而今,比60多年以前更先进的复原手段已经出现,比如通过高精扫描头骨的计算机三维容貌复原技术,精确度可以达到毫米以内。换言之,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次重塑北京猿人像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