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万荣的庙、塔和祠—甲辰暮秋行12

金国钧

10月6日由运城皇马假日酒店40分钟29公里,途经:圣惠南路、运永线到达解州关帝庙。 运城的解(hài)州镇是关羽的出生地,解州关帝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 在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居住地都建有关帝庙,在数以万计的关帝庙中,解州关帝祖庙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被誉为“武庙之冠”。 解州关帝庙入口进去就是结义亭、君子亭、结义园三个建筑;然后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建筑布局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 结义园:结义坊为结义园大门,与祖庙端门呈南北对峙之势,是一座气势宏大的木制牌坊,上悬"结义园“匾额,为清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题书。结义园位于中轴线的南端。 君子亭、原名莲亭,因解州州守张堂尊主持兴建结义园时开辟的莲池而得名,后改称“君子亭”。 结义亭、又名三义阁,因阁内供奉刘关张桃园结义石刻像而得名。此阁在结义园中创建最古,南北长,东西短,平面呈长方形,面宽、进深皆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 端门建于清代,为三滴水牌坊式,开中、东、西三个拱圈式门洞,单檐歇山顶,是解州关帝庙的第一道门。端门为帝王宫殿的专有名词,足见该关帝庙等级之高。正面明间坊额为“关帝庙”,东次间坊额为“精忠贯日”,西次间坊额为“大义参天”。 雉门是关帝庙的第二道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覆黄绿图案琉璃瓦,南三间敞开。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瑞鸟。在《周礼》中,雉门为天子五门之一。 午门是解州关帝庙的第三道门,面阔五间,单檐庑殿式,覆黄绿图案琉璃瓦。午门内两山墙壁上绘有两幅壁画,东为周仓与青龙,西为廖化与白虎。 御书楼原称八卦楼,为两层三重檐歇山顶楼阁,底层四周出廊,前出抱厦,二层檐下悬“御书楼”匾额。 崇宁殿是解州关帝庙的主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式,黄绿图案琉璃瓦覆顶,殿前为八根浮雕蟠龙擎檐柱,顶层檐下悬“崇宁殿”竖匾,底层檐下悬“神勇”横匾是清乾隆帝手书。崇宁殿因宋徽宗曾经加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天下关帝庙主殿均以此命名之。 过崇宁殿,即进入后寝部分。后寝部分的第一座建筑是“气肃千秋”坊。该坊与“山海钟灵”坊相似,同为四柱三门三楼庑殿式琉璃瓦顶木构,正面明间坊额为“气肃千秋”,四块迎风板上绘斩华雄、收周仓、杀秦琪、战庞德故事。 春秋楼高两层,面阔五间,三重檐歇山顶,覆黄绿色图案琉璃瓦,底层有环廊。该楼始建于明万历初年,春秋楼也是关帝庙的标配,也是后寝的核心建筑。殿内底层神龛上为关羽拂髯坐像,上悬“威灵震叠”匾额。二层暖阁内为关羽夜读《春秋》像,上悬“忠贯天人”匾额。 在清政权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间,从顺治到光绪,历代皇帝曾十数度对关羽进行加封,至1879年,对关羽的封号登峰造极,可谓旷古未有。尊号全名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达26字。 2003年9月,我们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马圪当乡古石村关公殿留影,后面那位是为我们开门的文管员。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人广泛敬仰的文人莫过于孔子,而武将则非关羽莫属。孔子被推崇为文圣人,关羽则是名冠天下的武圣人。据说中国最多的庙宇就是文庙和关帝庙,而关帝庙的数量则要大大超过文庙。大到京师、州、道,小到府、县、镇、村…… 解州关帝庙一路向北42分钟40公里,途经:运城绕城高速、呼北高速临猗西驶下高速。 行驶至临猗县双塔北路,远眺临猗县城,最先进人眼帘的便是那巍然屹立的双塔。 此处原为寺院,名妙道寺,佛殿巍峨,僧人数千,为当地名刹,今寺院已毁,仅存东、西两塔。2006年5月25日,妙道寺双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东西对峙,相距八十余米左右均为方形七级砖塔,高四十余米。从双塔整体形象观察,西塔略显雄壮,东塔则显纤细,有人形象称之为“夫妻塔”。 东塔坐东向西,砖灰结构,一层西面壁有拱状券门,塔中为佛龛,以上均为实心柱。 西塔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塔形为仿楼阁密檐式。塔体一层东面,壁有拱状券门。 双塔以“日月交影”而远近闻名。双塔分东西而立,从西塔到东塔中心的连线偏向东北,与正东方向正好成23度左右夹角。这样,每逢农历三月和七月十六的早晨,正月和九月十四或十五的傍晚,就能看到这一罕见的“日月交影”现象。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每年七夕黄昏,夜深人静,月明如昼,双塔之影在月光下缓缓交融,象征夫妻恩爱团聚,相依相偎。故“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 2020年落成的临猗县双塔公园,园中有双塔湖、双塔晨钟、双塔文化长廊等多处景观。园内栽有绿植60余种5000余株,草坪近两万平方米,双塔是临猗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出了临猗陪朋友游览临晋县衙(同行四人中两位2023年到过),不再赘述。接着途经:小风线、黄河1号旅游公路行驶。 一路向北,48分钟,走了41公里来到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后土祠。 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指大地母亲,是我们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神。 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 后土祠现存建筑有山门、并列戏台、献殿、享亭、正殿、秋风楼及东西五虎殿。 山门,三开间,单檐歇山顶,两侧建歇山顶便门。进了山门,是第一进庭院。第一进院正面,是两座相联戏台的背面。从中间穿过,来到第二进院。 这山门另有玄机,其背后竟是面阔三间的戏台,两边一间台面固定,而当中一间却可活动。大祭时抽去台面,山门大开,朝拜的人从山门蜂拥而入。唱戏时,搭上台面,与两边合而为一,台上热闹唱戏,台下还可走人,所以名为过亭台,正如戏台台柱联所说:头上生旦净丑,脚下士农工商。 山门戏台前,为一进院落。立有石柱两根,陈迹斑驳,一看便是个老物件,据说是祠里的旗杆。旗杆底座方形,身呈圆柱,上部缺失。东边一根刻有“日”字,残余部顶上有雕刻精细的石质方斗;西边那根则着一“月”字,方斗已失,故称为“日月旗杆”。 东台春雪台,有名:道家台。楹联上联:前缓声,后缓声,善哉歌也。下联:大垂手,小垂手,轩乎舞之。 西台歌舞楼,有名:佛家台。楹联上联:空即色,色即空,我闻如是。下联:画中人,人中画,于意云何。 两殿之后就是献殿,这是祭祀时摆放贡品的地方,殿内有二十四个柱子代表二十四节气,柱子下的石雕十分精美,而且雕刻的样式也不重复,可惜部分毁于文革。 殿前殿后,立着十八根圆柱。檐下雕梁斗拱、石质柱础,雕工精细,手法纯熟,每一组均是艺术精品。 穿过献殿,便是正殿。献殿后廊与正殿大门相连处,是一个四方牌楼状的木结构建筑,卷棚顶,将两个殿紧紧联系在一起,檐下挂满了咏颂后土娘娘母德的匾额。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琉璃屋面。正殿屋脊上的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极为珍贵。 前檐有前廊,两边延出八字影壁。 殿内设木雕神龛,下饰精美木雕。建筑工艺精巧,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是祠内建筑的精华。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砖切高大台基,台基东西向相通,东西门门额砖雕刻字“瞻鲁”、“望秦”,南面为登楼的正门。楼分三层,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为廊,十字歇山顶;一、二层四面各出抱厦一间。 二、三层檐下斗拱承托盘座,简洁有力,结构精美古朴。楼内十二根通天金柱直通楼顶,期间以额枋、平板枋联接成井筒式构架,内部梁架与各层抱厦、围廊的梁枋联接成整体,下层斗拱三踩单昂。建筑艺术独特,楼台气势磅礴。 秋风楼因二层藏有元刻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楼雄伟壮阔、高耸挺拔。她凌空横跨于一条东西贯通的深沟古道之上。 后土祠后有张仪古道,是通往陕西关中的交通要道,黄河岸畔的庙前古渡有史以来是秦晋交通枢纽。历代帝王将相、名流显贵祭祀后土及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均由此渡往返于秦晋之间。1937年秋,朱德、邓小平、任弼时、左权等率八路军总部自韩城芝川东渡黄河,经张仪古道北上太行;是八路军踏入山西汇入抗战洪流的第一站。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