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過年 Jan.30/25

汪沁(拒私聊,不加微信)

<p class="ql-block">  過年在遠古時代是一個殘酷的傳說,當時“年”是一個兇猛的動物,經常來到村莊禍害人類,村民飽受摧殘,後來有人發現,“年”害怕響聲,於是就用放鞭炮的方法驅逐“年”,除夕守歲就是輪流看守,不讓“年”進村,隻有“年”走了,纔能平安無事,村民們每個冬季都慶祝這個非凡的時刻,稱為“過年”。</p><p class="ql-block"> 兒時的過年具有重大的意義,可以喫平時喫不到的美食,穿新衣服,還可以放鞭炮🧨、貼窗花、舞獅子🦁、踩高蹺、跑旱船等很多娛樂活動,正月十五還有花燈,過年成了一件期待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越來越反感過年,過年喫的美食平時也能喫到,新衣服隨時都可以買,對年節的娛樂活動也失去了興趣,反而是說著千篇一律的套話,臉上掛著言不由衷的笑,像完成任務一般的應付拜年,後來連這個形式都不願意走,過年時搶著出差,為此也和同事們結下一個好緣份。</p><p class="ql-block"> 到了網絡數字時代,這種走形式、走過場越來越嚴重,拜年圖片、視頻鋪天蓋地的帬發,人們變得越來越懶,連一個字都不願意寫,發一個圖片應付,因為是帬發,可能發給誰都不太清楚,而我本人,也對這種形式主義反感到極點,沒有了迴復的心情,無論是微信帬,還是朋友圈,全被這種千篇一律的垃圾刷屏,得不到一點文化營養。</p><p class="ql-block"> 現在一些華人對過年已經失去了興趣,反倒是其他族裔,對中國的春節文化意猶未盡,他們喜歡舞獅子、玩龍燈、跑旱船以及踩高蹺的表演,我們公司的非華裔同事對春節的日期比我搞的都清楚,日子快到時,每天都興奮的談論,一些華人超市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商機,利用春節大做文章,無奈之下,我們幾個華人隻好買一些中國🇨🇳式的傳統食品,一起過年,完全是陪著非華裔過年,而且不少亞裔同事請假,每年過年我都要堅守崗位,非常的忙,這邊忙的焦頭爛額,那邊的手機響個不停,一直接收一張又一張的垃圾圖片,這一刻,真想躲到天邊,有一年我真煩了,請假躲到了古巴🇨🇺。</p><p class="ql-block"> 年輕的時候有一年在中國北方一個偏僻的道觀過年,高手在民間,這話一點不假,道觀的道長、道姑對傳統文化非常精通,都是聯詞成句的高手,那一年,出一個詞牌名,出家人和居士圍坐在一起聯句,然後喫素餃子,這是這麼多年來難得的一個文化年。</p><p class="ql-block"> 最後以一首菩薩蠻.新春結束本文。</p><p class="ql-block">龍威騰躍上仙臺,紅燈高懸渡彩船。</p><p class="ql-block">萬裏望桑梓,黃土默無言。</p><p class="ql-block">明月桺梢挂,玉壺夜光轉。</p><p class="ql-block">一夜魚龍舞,燈火又闌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