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初冬,婆婆永远离开了我们。金丝菊也开好了花,黄艳艳的,送婆婆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1日,在沂水医院住院的我接到王老师打来的电话:“他奶奶穿上衣服了。”</p><p class="ql-block"> 挂了电话,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婆媳一场,我怎么也得见婆婆最后一眼,怎么也得为她老人家披麻戴孝。</p><p class="ql-block"> 11月12日上午十点半,侄子世良从济南开车回来,来沂水医院接我,我们一起回家,看望病危的婆婆。</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婆婆躺在用麦秸搭成的地铺上。婆婆见到半年多未见的大孙子,睁大了眼睛,眼里含满浑浊的泪花。侄子世良看望了奶奶,当天下午,赶回济南。我看望了婆婆,当天下午,赶回医院。</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几日里,我一直惦记婆婆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下午,我出院了。11月17日上午,再次看望婆婆。此时的婆婆处于昏迷状态,气息微弱,呼吸急促。喊她,尚能应一声,却不能睁开眼睛,婆婆离大去之日不远矣。11月18日上午九点,我刚吃完早饭,王老师打来电话,说,婆婆不行了。我赶紧赶回家,婆婆已经闭上了眼睛,身子一动不动。她穿着自己缝制的寿衣,脸上蒙着一张黄色的纸。抬棺前,我给婆婆洗脸。只见她头戴一顶黑绒帽,围着一条深蓝色围巾。婆婆的皮肤白皙、光滑,面容安详,像是睡着了。婆婆走了,结束了她平凡的一生,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婆婆的身体一直不好。她,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她一生勤劳而纯朴。家里,养过兔,养过鸭,常年喂着鸡。一个个的笨鸡蛋攒在小桶或小盆里。我们回家,她常常给我们带回一些。婆婆调制饺子馅非常拿手。她调制的饺子馅咸淡适宜,味道又鲜又香,我们全家人都爱吃。早些年,婆婆身体还算硬朗,她擀大皮,我来包。后来,我擀小皮,她来包。再后来,她的手很难攥上,包小皮都不会了。再后来,她什么活也干不了。再后来,她吃饭靠公公喂。最后,她一吃饭,就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p><p class="ql-block"> 婆婆心地善良,为人忠厚,从不说东家长西家短。婆婆家有两小间西屋,外间生火做饭,里间支了炕。冬天,天气寒冷,公婆就搬到西屋住。公公在里间生了炉子,大娘、婶子、嫂嫂不嫌婆婆家的小西屋黑,常常来到小西屋暖和,找婆婆说说话,唠唠家常。她们之间相处得很和睦,常常给婆婆送来豆沫子、鸡蛋、香油等好吃的。</p><p class="ql-block"> 一到过年,婆婆炸鸡肉,就会让公公打电话,让我们回家吃热鸡肉。正月初一,我们还没起床,就听见婆婆拖沓着鞋子,脚步急促地从堂屋走进走出,来回拿东西,做早饭。婆婆家并不富裕,却给予了我很多很多的爱。婆婆也是娘。我嫁到婆婆家二十四年,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婆媳从未吵过架,拌过嘴。婆婆没有生养我,我却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想起她,我的泪水就会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 2024年冬,老家的原野上添了一座新坟,婆婆长眠于此,我永远怀念我的婆婆。 (写于2025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 婆婆走了。</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春节,按照当地的风俗,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陪婆婆过年。</p><p class="ql-block"> 把婆婆请回家,本族的哥哥、侄子都送来了菜。正月初一,他们一天三顿,或端着水饺,或端着饭菜,来祭奠婆婆,给婆婆磕头。几个婶子来给婆婆烧香。小辈们都来给婆婆磕头。</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公公再也听不到婆婆的唠叨声,我们再也不见婆婆屋里屋外忙碌的身影,再也不见婆婆慈善的面容。</p><p class="ql-block"> 婆婆也是娘。过年了,我们都想念婆婆。 公公一天,哪里也没去,他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与他相伴将近六十多年的婆婆。</p><p class="ql-block"> 婆婆,新年吉祥!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思念无声,却震耳欲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