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稿人 终南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491137</p><p class="ql-block">图片 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音乐 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蛇年正月初二上午我们来到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园区南门邓小平故里几个金光大字映入眼际。游人纷纷打卡入园,在苍松楠木翠竹相映下,邓小平故里那青瓦白墙砖木结构的,古色古香颇具川东民族特色的三合院,历经一百四十余载风霜雨雪洗礼,见证着日月轮回和时代变迁,静静的与时代同步合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九二O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座民房里。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座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朴典雅的邓家老院子是由邓小平先祖三代人陆续修建而成。最早修建的是位于北面的北厢房,由邓小平曾祖父修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房内有农具屋、织布室、横堂屋、饭厅、小平姐妹们的住房和邓小平童年、少年时代住过的房间等。在邓小平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房间里,至今还保存着他儿时睡过的木床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一年邓小平全家离开广安迁往重庆后,按照小平同志意见,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当地政府分给了乡亲们居住。曾经作过乡村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因为乡村农民居住这样才使故居在“文革”那动荡的岁月里未受到冲击而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此后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此拙作。您有何感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