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随手拍/参观马相柏故居

TIE哥

<p class="ql-block">“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p> <p class="ql-block">乙巳蛇年正月初二,游揽上海松江区泗泾古镇,并参观位于开江中路的马相柏故居。故居建筑为江南风格私家住宅,坐北面南,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8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马相伯是民国时期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该故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也是研究明、清时期江南民居住宅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故居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少年求学、教育救国、抗日救国、著述成就四个篇章展示马相伯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p> <p class="ql-block">国家之光,人类之瑞</p><p class="ql-block">他自称是一条狗,却希望让所有中国人活得像人。</p><p class="ql-block">他是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1840年出生于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1939年客死越南谅山。临死前,他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p><p class="ql-block">马相伯的一百年,生于乱世、长于乱世、逝于乱世,如一只丧家之犬,经历了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有的人“死”了,才开始真正地活。马相伯走了,但留下了复旦大学,留下了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梦想。马相伯,代表的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苦苦追求,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无限渴望。</p><p class="ql-block">马相伯身后的第二个一百年,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p><p class="ql-block">马相伯的一生,始终把爱国作为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价值坐标,始终和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将永远熔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p> <p class="ql-block">1851年,12岁的马相伯独自搭乘内河民船,走了十天来到上海,经介绍进入到徐家汇圣依纳爵公学(今徐汇中学)读书。马相伯入学后,勤奋刻苦、博物强识、进步神速。15岁时,马相伯开始学习拉丁文、法文。之后几十年,马相伯从未间断对语言的学习,逐渐掌握了拉工语、希腊语、英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七国语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