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暖冬

<p class="ql-block">古筝,这一源自中国的古老乐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古秦地(今陕西)广为流传,历经岁月沉淀,逐渐演变成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p><p class="ql-block">古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国际认定: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筝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国际性认可彰显了古筝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强调了对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内认定: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古筝艺术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官方认定再次肯定了古筝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彰显了国家对其重视程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特点:古筝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动听的音色、丰富的演奏技巧和强大的表现力著称,被誉为“众乐之王”,享有“东方钢琴”的美誉,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流派分类:古筝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如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等四大流派,每个流派都拥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艺术魅力,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古筝音乐世界。</p><p class="ql-block">古筝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保护。</p> <p class="ql-block">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古筝制作技艺是我国一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有近3000年的历史,尤其以郓城、扬州最具代表性,其中扬州是全国有名的“筝琴之乡”,以工艺考究,款型精美而享誉全国。而郓城是全国古筝之乡,其古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筝,不仅仅古筝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很多地方的古筝制作技艺入选市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