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李常三</p> <p class="ql-block">文邦心系众乡亲</p><p class="ql-block">“姥家门口再唱戏”</p><p class="ql-block"> “小寒又大寒,喜庆丰收年”。</p><p class="ql-block"> “第11届高跷秧歌会——文邦民俗在家乡”活动,于元月19日上午10点在辽中区肖寨门镇三南村热烈开场。</p> <p class="ql-block">那高亢嘹亮、触动心弦的唢呐声,激越震天、令人振奋的锣鼓响,把海内外、省内外,十里八村喜爱观赏高跷秧歌民俗艺术的数百名艺术家、父老乡亲们都吸引聚集到三南村宽敞的篮球文化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辽阳市佟二堡镇和辽中区肖寨门镇三南村的两支秧歌队,先后伴随着鼓乐唢呐声,把东北传统大秧歌扭的喜庆欢快,轻盈飘逸。</p> <p class="ql-block">秧歌队里火眼金睛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肥头大耳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叼着一米多长大烟袋的老太太,穿红戴绿舞绸弄扇的俏村姑……个个浓妆重彩,扮相可爱。场上场下,喝彩互动,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对龙年丰收的喜悦和新春美好生活中传统文化艺术回归的企盼。</p> <p class="ql-block">军旅歌曲《军人本色》,二胡独奏《新赛马》,异域风情的新疆舞,崇拜图腾的萨满调……好戏连连,看得人们如醉如痴,忘记了四九天的寒冷。</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呈现出一幕幕喜悦动人的场景,村东头几间大瓦房里,正进行着非遗剪纸、彩绳编织、器乐演奏、曲艺歌舞联欢、农副产品推介和书画艺术家们现场挥毫泼墨祈福送字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当院中间正热气腾腾地忙乎着准备招待数百人的“大棚流水席”,品辽中烧酒,吃东北最大铜火锅酸菜。</p> <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场一年一度在辽中地区美名远播的文化大戏,是国内著名民俗物件收藏家赵文邦夫妇及亲属,又一次对家乡人民养育之恩的隆重上演和衷心回馈。</p> <p class="ql-block">文邦老师每年一场“姥家门口唱大戏”之善举,已成为辽中地区的文化品牌,他也是百姓们公认的不忘故里,维系亲情之“乡贤”。 </p><p class="ql-block"> 文邦老师退休前是一名土木建筑高级工程师,某房产地公司的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从沈阳辽中农村走 出来的他,对农耕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情怀。三十多年来,他利用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和积蓄,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寻找反映东北民俗文化的老物件,囊括了东北各民族起居、服饰、节令、信仰、礼仪、娱乐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为了给这些物品找个"家",也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研究展品,2016年,他筹建了文邦民俗馆。展馆面积460多平方米,展品一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底,“文邦民俗馆”已正式列入沈阳市博物馆“百馆工程”开放文博场馆序列。</p> <p class="ql-block">文邦老师的民俗物件收藏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喜悦,他是在为国家整理和保护民俗文化,他是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历史优秀文化遗产而奔忙。</p> <p class="ql-block">图文•李常三 李恩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