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长乐桃源村游神,鞭炮齐鸣,人潮汹涌,非常震撼人心,游神队伍高举孙吾空大帝及各路神仙,桃源村的主神:圣王爷!也就是所谓的齐天大圣(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并不是西游记里的),府邸:齐 !演戏(闽剧)的戏院:大王宫!山:大王山!沿街送福。</p> <p class="ql-block">初一原本计划自驾去永泰赏梅,禁不住儿子的劝说,就跟他自驾去长乐桃园村看游神。早上10点26分自驾到桃园村村口,车子以在村口外排起了长队。一队往外走的游客,一问他们,讲游神以结束了。差点被误导,既然来了,也要到村里逛一逛再讲。10点35分徒步走到村部一问,讲游神以到村里去了,等一会会把各路神仙抬入齐天府。赶紧往村里头走,去寻找游神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长乐游神(迎神)是福州各区县农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浓烈的道教色彩。 游神(迎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人们从宫庙里请出神明 ,巡游本境(村),以祈求 ‘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寓意。人神同乐,鼓乐喧天,团结宗族情感,和谐邻里关系。农历正月的初四之后,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和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福州地区游神活动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如华光大帝、白马王、临水奶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主神的部属,如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竹制的“扎骨”神像,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旧时,潭头游神、迎神活动的规格和盛况,可列长乐区之首。潭头枕山靠海,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由于地理的因素,旧时潭头人多以务农捕鱼为生,靠天吃饭。每遇天时不济,求助官府无门,唯有祈求神明的保佑,虽明知求神与事无补,不过也能得到心灵上的些许安慰,因此潭头的神庙特多,几乎村村都有几座庙宇,或大或小,虽然规模不一,不过香火却都很旺盛,就像潭头的榕树一样活力无穷。时光的流转,历史的演变,游神渐渐的成为了潭头一种特别的民俗,虽经千年洗礼,却历久不衰,而今更是远近闻名。离福州市中心30多公里的郊区长乐区,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市辖区,金峰镇更是它的掌上明珠,这里华侨多、偷渡出国多、外出务工多、本地企业多,但这里却有着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民俗活动―-游神。农历正月二十六,是正月间历次游神活动的高潮,所游的主神是福州本土保护神――五福大帝中的一尊,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抬着他们的神走乡串户,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籍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梦想,仪式会从早上持续到半夜。游神开始之前,有血缘关系的各家通常会将供桌摆在一起,人丁兴旺的家族自然供桌也多,神灵停留的时间也越长。在外国,神的护卫叫天使,在这,神的护卫是衙役模样的小孩,这就是主角中的主角,金脸三眼的五福大帝之首。传说五福大帝生前是五个福州籍的落第书生,回乡途中见到瘟神正在给水井下毒,五人来不及通知村民,便舍身投井中毒而死,以此警告乡民。乡民发现后感其恩德,便供为五帝。福州市靠海,长乐区更是闽江出海口,西风东渐时洋教也随渔船而来,福建沿海经常见这种上帝和本地神灵相安无事的场景。抬神的只有男人,供神的多半是女人,大概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缘故。通常小孩都爱跟在这些神像旁边,接着是“将军”,腰上有一把宝剑,走路比较有霸气。但是神像较重,通常半个小时就要换人。再后是“世子”,等级比较高,衣着非常华丽并且有秀着龙的护肩,背上都插着大旗,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威风八面。最后是“八爷”,中等级最高的神像“太子”。但是“太子”身上的衣着却不比“将军”和“世子”的华丽,笑容可爱,布衣有数叶围裙,还有刚圈,手上还拿个红缨枪。在每一尊“八爷”前面都有一个拿着火把照路的人,火把不单单是照路,还要舞动,特别是过宴桌的时候就更要发挥本身的跳舞技术了,技术好的人会把整体带动的非常华丽。在过邀桌的时候“八爷”还“抢宴”,就是邻村的人会把鸡蛋放在地上的筐子里。</p> <p class="ql-block">长乐游神活动中涉及的主要神仙包括:1,英烈王(九使公):传说中英勇善战,死后被奉为保护神,纪念日为每年正月初十。2,五福大帝(五灵公):包括张元伯、钟士秀、刘元达、史文业和赵公明,传说中他们舍身投井,警告乡民瘟神下毒,被奉为“五灵公”,驱瘟除疫,保境安民。3,华光大世子:传说中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传授五雷秘法,修建庙宇,守护一方4,张大世子:张元伯之子,与邪恶势力战斗牺牲后奇迹复活,在当地人民心中威望极高。5,赵世子:赵公明之子,与父亲一同舍身投井示警,为民除害。6,白马三郎:传说中的神仙,参与游神活动。7,妈祖:海神妈祖也参与游神活动,保佑航海安全。</p><p class="ql-block"> 这些神仙的背景故事和传说。英烈王(九使公):传说中英勇善战,死后被奉为保护神,每年正月初十日,长乐多地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祈求平安吉祥。五福大帝(五灵公):五位书生发现瘟鬼在井里投毒,以身试水证明有毒,最后牺牲。世人感念他们,建庙祭祀。这个传说反映了当地巫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合流。华光大世子:传说中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传授五雷秘法,修建庙宇,守护一方。张大世子:张元伯之子,与邪恶势力战斗牺牲后奇迹复活,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赵世子:赵公明之子,与父亲一同舍身投井示警,为民除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财神爷在沿街给民众送福。</p> <p class="ql-block">村中心的十字路口,村民围成一团,将手中的鞭炮往路口中间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不停的炸响,空气中的硝烟弥漫,不一回儿,有一小鬼先冲入街中心,后面的游神队伍不缓缓而来,路两旁挤满了迎神的村民和游客,共同迎神祈福,蛇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长乐游神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长乐人民对神灵的敬仰和信仰,更反映了当地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历史传承。通过了解这些神仙的名字和传说,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长乐游神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游神与信仰的双重体验福建长乐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游神活动尤为引人注目。游神的目的与其他信仰地区相似,都是为了请出境内的主神(金身)进行巡游,以示祭拜。长乐的游神形式则独具特色,由塔骨神像在前开路。这些塔骨神像的原型来自当地主神的部将,有些部将有历史记载并有金身,有些则可能难以考证。游神文化强调团结合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严肃的祭祀活动,常见于乡下城镇,由当地祠堂庙宇执行,需要准备贡品、上香和鞭炮。这些活动大多由老一辈人参与,年轻人接触较少,在某些人眼中可能被视为"封建迷信"。另一种是带有娱乐性质的民俗节,例如踩街活动,巡游活动沾沾福气,常见于市区的商业中心。长乐的世子团和那主团是游神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但这长乐的世子团和郡主团是游神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但这些并非村里的主要神明。新的塔骨神像由社团塑造,加入开路部将后一起巡游。社团性质使得他们可以受邀去别的村子客串,如潮汕英歌舞和官将首社团。塔骨和金身的区别在于,塔骨是塔骨,金身是金身,二者不同。信仰是私人的,东家喜好的选择也是他们的自由。在游神活动中,大家热闹一番,图个吉利即可。掷杯是对主神金身的一种祭祀方式,杯需要开过光才有效。按科学角度,掷杯的次数和结果并无定论。塔骨神将由人挺举,以前塔骨数量较少,不存在塔骨几年不出来的情况。现在塔骨数量增多,人手不够,塔骨的作用是为了衬托主神,主神才是真正的 主角。福建的信仰属于民间,玄学本身争议较大。在这个流量时代,万事万物大家都不要太极端。</p> <p class="ql-block">初一迎神祈福,是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民俗文化越来越多的吸引年轻人投入,必将渊源流长,传承创新中有更好的发展。当红的长乐迎神祈福,就是很好的引证。附2025年游神时间,供游友们参考。注意:具体以当地时间为准。正月初一:玉田镇:桃源村、大溪林寺下殿。漳港镇:万沙村、沙尾村。正月初二:首占镇:赤屿村、礼元村、首占村、珠湖村</p><p class="ql-block">玉田镇:大溪村、琅歧村、瑞云庵、琅峰村、坑田村。营前镇:马头村下殿。古槐镇:竹田村、湖南村。罗联乡:东林村、方厝村</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三:首占镇:塘屿村、屿后村。古槐镇:屿头村、上店村。江田镇:三溪村。玉田镇:西埔村、琅峰村、阡中村、山尾村、宅园村、桃源村、长青村。营前镇:洞头村。湖南镇:仙富村。正月初四:文武砂镇:壶井村。古槐镇:感恩村曾朱。潭头镇:二刘村、岭南村新街。营前镇:马头村。鹤上镇:湖尾村。正月初五。金峰镇:台瑶村请神、凤洋村港口请神、华刘村。塘下村游朱、结朱村请香、塔光村。潭港镇:屏洋村。潭头镇:二刘村、岭南村、厚福汶尾村、岭南村新街。溪新村,边兰村请香、新宅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