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滇西南十六)

清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1.21,星期二,晴。早饭后退房。离开芒市驱车80公里,到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松山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成功收复的第一块国土,由此打破了滇西抗战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的序幕,为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惨烈,历时3个月零3日,最终全歼1228名日军,但也付出伤亡7773人的惨烈代价,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先去瞻仰中国远征军雕塑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雕塑群由广东佛山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雕像群由夏装士兵方阵、秋冬装士兵方阵、娃娃兵方阵、炮兵方阵、跪射兵方阵、战车方阵、女兵方阵、盟军方阵、老兵方阵、战马方阵、将军方阵、驻印军方阵等12个方阵,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组成。个像情态逼真,群像气势恢宏,极具震撼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娃娃兵方阵由21座小兵雕像组成。这些雕像都是纯真幼稚的模样,但却展现出坚毅挺拔的脊梁。他们大多是13~15岁,最小的只有9岁。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七千多名没有枪高的娃娃兵披挂上阵,血洒松山,令人动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些远征军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的,雕像身上的装备也依据照片。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甸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边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名叫李占红(音),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跪射兵方阵由三十座跪射士兵雕像组成。士兵手里的武器是毛瑟手枪,又叫盒子枪,驳克枪。德国研制,中国仿制,并在抗日战场上广泛使用,是一种威力大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武器,可单发也可连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炮兵方阵由30座炮兵雕像组成。这些士兵操作的迫击炮由当时的盟友美国援助。迫击炮适合在较复杂的地形或气候恶劣条件下使用,为步兵开辟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女兵方阵由18座女兵雕像组成。女性柔弱善良,而血腥的战争环境却让我们无法想象她们所经历的残酷达到何种程度。一九四二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四万多人的部队退入野人山。在走出野人山的几千人中,女兵活下来的只有一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兵方阵由28座2013年9月3日雕塑群落成前尚在世的远征军老兵雕像组成,代表了所有当时还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这些在世老兵经历了战争的硝烟,见证了侵略者被赶出国门,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他们是不屈的战士,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滇西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得到了美国盟友的大力支持。这场战争盟军积极配合作战,在空中陈纳德将军率领他的飞虎队,与日空军斗智斗勇,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地面美军顾问团与远征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盟军方阵由18座盟军雕像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将军方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将军方阵分左右两部分。因为来此吊唁、瞻仰的人太多,此处我只录了左半部分,右半部分方阵里的将领们我没有录完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立人将军在雕塑园独占一方。1942年初,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7000多名英军官兵,受到时任英军第十四军司令威廉.斯利姆将军的赞赏。1943年初,驻印军夺回缅北地区,并重新打通中印公路,孙立人的部队是缅甸战场上的先锋部队,被史迪威称为在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领。1945年孙立人受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之邀参观欧洲战场,回国后带领新一军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战车方阵由两辆威利斯吉普车雕像组成。这种车是上世纪40年代美国威利斯公司研制的军用越野车,主要用来输送步兵轻武器,在路况较差的滇缅公路上使用效果较好,广泛装配于滇西作战的远征军部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战马方阵由十匹膘肥体壮的战马组成。一九四四年滇西大反攻前夕,滇缅公路还未打通,车辆无法通行。怒江西岸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我远征军战备物资只能靠民工抬骡马运。在艰苦的战争中对我们有过帮助的生灵,我们都心存感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脚下还有远征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墓,这里埋葬了672名烈士的忠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寸河山一寸血,我中华二十万远征军壮士在这里慨然殉国。松山处处埋忠骨,浩然正气为国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满怀无限敬仰的心情在纪念碑前献花,三鞠躬,展开国旗并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国捐躯的勇士们,安息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纪念碑返回时我看到有些人在向娃娃兵塑像前放置孩子们爱吃的小零食,眼前如此令人心碎的景象让我泪目……心里五味杂陈:崇敬,缅怀,惋惜,伤感,心痛,愤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松山战役纪念园已由原来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凭吊为国牺牲的抗战先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很想去看看日军当年最坚固的3层楼高的地下堡垒,便一直向海拔2019.8米的主峰登顶。遗憾的是即使登到最顶端,也没有见到日军当年最坚固的3层楼高的地下堡垒,只见到沿途漫山的战壕坑道和掩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虽然没有看到日军的工事,但是我们在群山中直观地了解了那段惨烈历史,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我辈更应尊重历史,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