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朋友间请吃饭

钟爱和平

<h3>  离开广东二十年了,但粤菜一直是我心目中的上上品,每每想起在广东时朋友请我吃饭的感受,都会让我不断地回味,那是菜品的味道吗?显然不仅仅包含菜品本身的味道。粤菜包括潮汕菜(又称潮州菜)、广府菜(即广州菜)、东江菜(又称客家菜)、粤西菜以及其他广东地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风味菜,无论你身处广东何处,总有一些菜品的特色是你难以忘却的。</h3> <h3>  1无鸡不成宴</h3> <h3>  在广东人心目中,任何一只活鸡都休想跑出广东。因为广东人的餐桌离不开鸡,而广东人对鸡的要求又非常严格,广东人的嘴实在太刁,死鸡和活鸡一食便知,冻鸡和死鸡那是绝对进不了他们口里的,所以,在部队里的老广大多对我们餐桌上的鸡不感冒,原因就是部队供应的都是冻鸡,你知道的,上百人的伙食单位很难供应鲜活鸡。</h3> <h3>  广东人对鸡的做法也有很多种类,主要包括白切鸡(又称白斩鸡)、东江盐焗鸡(又称咸鸡)、脆皮烧鸡(又称当红炸子鸡)、豉油鸡(又称酱油鸡)、隔水蒸鸡(又称水晶鸡)、顺德四杯鸡、豆酱鸡、窑鸡、罗定豆豉鸡、沙姜鸡、椰子鸡、猪肚鸡等等,种类繁多可能多达几十种吧。因我当年主要往来于广州、汕头、湛江等地,相对来说,白切鸡、盐焗鸡、沙姜鸡、豆酱鸡是我品尝较多的品种,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行走在广东大地上,尽管各处对鸡的做法和吃法各不相同,但追求新鲜却是一致的。</h3> <h3>  简简单单的白切鸡,在广东人眼里丝毫不简单。有一次我路过广州,曾经在我们单位工作过的李参谋执意要带我去尝尝白斩鸡,在路上我就想广州满大街的饭店都有白斩鸡这道菜,他开着车穿城过巷的不知道要带我去哪里,估摸着从位于海珠区的赤岗走高速路大概跑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在白云区机场路的一个出口下来到了一家农家院。这里放眼望去,已经很少有城里常见的高楼大夏,因为靠近白云山的西边,一片绿茵匆匆,空气也不错。我们俩亲自去院子里抓了一只走地鸡,看着人家现杀才放心地走回餐桌,其实这可能是多余的,广东开饭店的老板大多很诚实。这顿饭的白斩鸡无疑是重中之重,端上盘子一看,黄色的鸡皮油亮亮的,吃一口肉质紧实又不会感到发柴,蘸的调料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姜葱汁、蒜泥香菜料等,但其鲜美令我觉得跑这么远一点也不冤枉,吃过还想再去吃。顺便说一下,其实李参谋也不是地道的广东人,这可能是因为小时候随父母来到广州多年熏陶的结果。由此可见,真正地道的老广对于鸡的讲究和追求,用极致来形容似乎一点都不夸张。</h3> <h3>  沙姜鸡横行湛江的大小饭店。沙姜鸡是一道以鸡肉、沙姜、蒜等为主要材料的传统菜肴,沙姜鸡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对食材选择、火候掌控和调味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其核心是以优质走地鸡为主料,配以沙姜制成的蘸料,最大程度保留鸡肉的鲜嫩和沙姜的独特香气。制作过程中,鸡肉需用料酒和盐腌制,然后放入沸水中煮制,煮好后立即过冰水,以锁住肉汁。蘸料则由沙姜末与蒜末混合,加入生抽、蚝油、糖等调料制成。在粤西的湛江,几乎所有饭店都少不了这道沙姜鸡,但凡那里的朋友请你吃饭,几乎也是少不了这道菜。不过据说广东和广西沙姜鸡的做法不太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在鸡的选材和使用沙姜这两点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沙姜在这道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沙姜的学名山柰,是姜科植物,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去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用,亦可作调味香料,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栽培。看来,沙姜鸡在湛江大小饭店横行,与广东人爱食鸡以及位于沙姜产地有很大关系。</h3> <h3>  2特色很突出</h3> <h3>  虽然说粤菜的品质很丰富,但广东的朋友请你吃饭,绝对不是光讲排面,而是实实在在地讲究特色,当然,说他们实在,还包含请你吃饭大多讲究实惠的意思。</h3> <h3>  让你想不到的是,广东人吃猪下水都能吃出特色来。有一次到广州出差,晚上加班忙到十一点多钟,基地的于处长说咱们去吃个宵夜吧,在路上我才知道要去番禺吃猪杂,不由地让我想起东北的杀猪菜。在东北,所谓杀猪菜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一锅炖,即将少许熟五花肉,最好再添加些骨头肉,加上熟猪肠、猪肚、血肠,将酸菜切成细丝,再添上泡发好的粉条以及切片冻豆腐等,吃的就是一股热乎劲。于处长知道我对东北的杀猪菜不陌生,在路上就跟我说这可不是你们东北的乱炖,还告诉我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到了番禺下车才知道,其实他们吃猪杂大多是在路边的大排档,但是,千万别小瞧了这路边的大排档,我们到的时候这里是车水马龙,吃客之多令你咂舌,幸好我们去之前电话预约了,否则恐怕难以订到位置。据于处长说,这种吃法广州城里基本上是没有的,只有跑到番禺的乡下才有这种特色,而且大排档的附近就是杀猪的屠宰场,我们将要品尝的猪杂就是从屠宰场刚刚弄来的,因为此处要到夜间才杀猪,一般吃猪杂的大排档都是在零点之后才开张。大排档可以说是生猪屠宰场的附属产业,其特色就在新鲜上,通常食客们尝到的猪杂基本上都是屠宰一小时左右的,其加工则简单粗暴。那次夜宵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碗猪杂粥,里面的猪肝嫩滑味美,猪肠脆爽且嚼劲十足,猪心回味无穷,肉片更有一份无与伦比的清爽口感,听说这猪杂粥是食客必点之物,身处广东十多年,看来我也练就了广东食客的嘴和胃。这一趟番禺之行真的很值得,原来猪下水经过大排档的处理,竟然也能吃出这样的美味,究其原因就是俩字:新鲜!</h3> <h3>  农科实验园的蔬菜,绝对是市面上稀有的东西,口感真的不一样。有一次去广州办事,修船厂的于副厂长要请我吃饭,按照他告诉我的地址,科技处的林参谋开车陪着我去了,原来这是华南农业大学下属的一家农科实验园区。当时在车上的时候,林参谋就问我,那么远跑到天河这里来能有啥好吃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于副厂长既然安排了,那就客随主便呗。于副厂长他们已经先到了园区门口等候我们,接着带我们参观了园区的果蔬,那花花绿绿的当时真没太在意。到了餐厅才知道,原来中午吃火锅。在我的印象中,广州人的饮食中火锅的吃法其实不多,倒是在粤东有牛肉火锅、粤西有狗肉火锅,难不成广州人也要学习粤东、粤西的吃法?上了菜我们才知道,这火锅是鸡汤打底,配上河鲜,涮蔬菜为主。这火锅没有川渝火锅麻辣的那么著名,也许在偌大的“食在广州”之处也没啥名气,但吃了才知道,原来其味美在园区自己生产的蔬菜,我也算见识过不少南方的蔬菜,却有许多菜都叫不上名字,原来这里有不少菜都是园区从国外引进的,原本平淡的蔬菜经过简单的一涮,咽下去的时候一种微甘留在喉咙里,淡淡的一股清香全都记在脑子里。临别时,于副厂长告诉我的一句话一直记着,他说不让你吃个特色咋能体现我们的热情呢。</h3> <h3>  看来广东人跟你交往,光是吃饭就能充分体现出他们的真诚与热情。</h3> <h3>  3潮汕菜的鲜美</h3> <h3>  潮汕菜是粤菜中的主要品种,以海鲜见长,注重选料鲜活,力求原汁原味,清鲜爽口;烹饪技艺非常精湛,刀工精细,火候掌握恰到好处;同时潮汕菜又特别讲究口味清淡、鲜美,注重酸、甜、咸、鲜的平衡;潮汕菜的常见的烹饪方法包括焖、炖、煎、炸、烧、炒、炊(蒸)、泡等多种方式,这些技艺不仅保证了菜肴的口感和风味,还使得潮汕菜在造型上也十分美观。</h3> <h3>  潮汕菜的代表菜品有不少,如潮州冻蟹、潮州卤水鹅、红炖鱼翅、红炖大海螺等。无论哪一种菜品摆在你的面前,都会让你感到潮汕菜如同潮汕人喜欢喝的功夫茶一样,讲究的就是功夫到位。上述的代表菜品,那都是上台面的,就我在汕头工作时的收入,只能偶尔尝一尝,真不敢放开来吃,尽管在汕头那价格比起北京便宜了不少。潮汕菜更接地气的是潮州牛肉丸、达濠鱼丸、蚝烙等大众菜,当然还有那些令人难忘的生腌。</h3> <h3>  当年刚调到汕头,工人文化宫陈主任第一次请我们吃饭时,就让我品尝到生腌的不同寻常,后来更是爱上这一口。潮汕生腌,是以海鲜为主料制作的菜品,生腌是当地渔民特有的饮食方式,它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鲜”。这第一次吃生腌上的是血蛤,其实只是一道配菜。怕我吃不惯,陈主任简单介绍了这道菜的做法,并让我抓紧食用,免得失去新鲜感,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哇。原来这血蛤长得有点像北方的毛蚬子,只是个头要小一些,看上去好像也没有毛。具体的做法很简单,血蛤首先要用清水洗并把表面刷干净;备好香菜、蒜蓉、辣椒碎、生姜末以及生抽、白醋、白糖、香油、料酒等配料;血蛤在开水中烫20秒,据说这道工序要求很严格,捞上来的时候刚好还能看到血糊糊的,但血蛤壳也恰好能轻松剥开,很考验厨师的一个技术活;为了便于入味还要将烫好的血蛤捞出并剥开;最后加入配料凉拌。这一番操作是很有讲究的,把握不好口感就会差很多。后来我又尝试过生腌的虾蛄(北方人称虾爬子)、贝类、蟹类和虾等,这玩意真的会让人上瘾,怪不得有人形容潮汕生腌海鲜有如“毒药”,一旦爱上就难以自拔。自从在汕头吃了生腌的虾、蟹之后,我对常规做法的虾、蟹几乎就不沾了。</h3> <h3>  4广东人没有不能吃的</h3> <h3>  话说广东人有三不吃,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地上跑的汽车不吃,水里游的潜艇不吃,其余活的都吃。</h3> <h3>  吃蛇是老广的一大爱好,吃法很多,但绝不会浪费一点。1996年我调回汕头后,昔日一起当参谋的黄文锡已经成为科长,他带着科里的几个参谋请我吃了一次蛇火锅。那是我离开汕头九年后的重新回归,从前也听闻过关于蛇的吃法,但只吃过清炖的蛇,不过那次吃蛇真让我对吃蛇餐有了新的认识。火锅的锅底一般是使用禽类熬制的,这里面其实区别很大,当然价格也有不小的差距,我们那天的锅底是用野生鹧鸪、猪骨头与蛇骨一起熬制的。我们到店后,现选现杀,选了几条蛇我也不记得了,现选现杀是重点,反正都是新鲜的蛇。蛇肉被片成接近透明的薄片,蛇皮则被精心卷成一个个蛇皮卷,码在盘中看上去很漂亮。锅底在大火中烧开后,可以根据需要将蛇肉放入汤里,这个时间不能太长,蛇肉捞出来鲜嫩多汁,再蘸上普宁豆瓣酱,那鲜美的味道在我这里都词穷了。蛇皮卷可以在火锅里自由地多炖一会,对时间的要求似乎没有那么苛刻,其口感突出脆爽,时间稍长一些,反而口感更加糯软。至于蛇胆和蛇血,店家一般都会根据客人的需求处理,说到蛇胆那可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广东人很在乎清热解毒的事情,常常把蛇胆让给尊贵的客人。蛇胆的吃法可以掺在矿泉水或者酒里,有的人喜欢将蛇胆刺破,有的人喜欢直接就着水或酒吞下去,那天蛇胆我是让店家刺破借着白酒送下去的,原本很苦的蛇胆,这样喝下去似乎也没有什么困难,甚至感觉嗓子里还余下少许的甘甜。这顿蛇火锅吃下来,除了蛇的骨头,没有剩下一点可以吃的,真是做到物尽其用绝不浪费。</h3> <h3>  广东人之爱吃、能吃、会吃是出了名的,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不能吃、不好吃的东西,经过广东师傅的手,真是可以改变任何人的世界观。由于广东人对饮食的讲究,使得厨师们不断钻研烹饪手法和制作材料,因而慢慢地,各方面的原料都能被挖掘,蛇虫鼠蚁皆能入菜。我在广东工作这么多年,这些东西大多数都品尝过,其中沙虫算是我较早接受的粤菜中的异类。沙虫在湛江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食材,它有点像放大后的蛆,也叫方格星虫、海肠子,肉质白净肥厚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元素,可以清蒸、白灼、爆炒、生滚、熬粥,美得不可想象。不过一般广东人请你吃那些奇怪的东西时,会事先征求你的意见,这一点并不像传说的先诳你吃过再告诉你。有一次,一个做建筑工程的老板问我,吃没吃过龙虱,要不要去试试,见我没搞懂就赶忙写给我看,见到龙虱两个字,我就觉得可能是虱子之类的东西,后来他给我解释龙虱就是水蟑螂,想像一下蟑螂的样子,这回我是拒绝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水蟑螂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h3> <h3>  广东人实际上是很注重“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的,之所以啥啥都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广东本地有许多地道的配料,当然也离不开厨师的不断探索和研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