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去年6月中旬以来,一位老者犹如焕发了青春,隔三岔五的顶着骄阳,不畏风雨,不辞辛劳地穿梭在陕西省的諸多名胜古迹和丛山峻岭中,在一次次的一日游中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和美妙,感受穿越时光的历史风韵,摄下了许多富有意境的作品。在多次的登山中考验着他的毅力和意志,尤其是第二次登顶陕西省王顺山时的百感交集的杂记,让我想为他的坚韌不拔的精神写一篇短文,以表对他的敬佩和赞赏。下面以他自述的微信聊天记彔为版本作一闸述。</p> <p class="ql-block">一、艰辛不畏</p><p class="ql-block"> 1、11月起,王顺山冬季免票,趁小洁周日休息,陪同登山。七时前坐上地铁1号线到终点站纺织城再乘坐西安藍旅公交到终点,然后换蓝田游4再到公园停车场预计3小时左右,为节省时间,在等不到游4情况下,直接打的40元到公园门口。下车后询問保安,返回的游4最后一班车几点,保安回答游4停开了(网上没说停开),当时,我俩就傻眼了,刚才的出租车也走了,这岂不断了我们的归路了吗?我们犹豫了一会,决定先上再说。天无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坐上山盘道观光车上山,停到登山口已经十点半了。 </p><p class="ql-block">2.原计划和我上次登山一样,坐缆车上山后再登攀,然后再下山到观景台稍息一会直接下山,这样省时省力些。然而偏偏上天不尽人意,索道也停开了,只能跟隨大部隊徒步上了1100多米的登山台階,(王顺山海拔2200米)到观光台时已是下午1时半了(整正爬了三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这是登铁梯去将军椅的无階可循的路。</p> <p class="ql-block">二.沿途趣事</p><p class="ql-block"> 1.登山不易。我站在高处,回看这支由下而上的30余人登山队伍,男女老幼皆有。长者70以上,几乎为零,最长者可能也就60出头,幼者5至10岁居少。男女青壮者居多。上山路上有的貓腰喘气艰步上登,有的手柱拐扙,步步为营,还有的带着宠狗,一路蹓达。再看我家的小洁,手持苹果,边吃边上,既无登山之累,更无后顾之忧。我必竟年事已高,大汗淋漓,每登一步,都要拷問自己是继续还是后退?然而每到一处平台,稍作休息,依旧奋力上攀,脚步不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休息闲聊。上到半山腰,累的夠呛。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平台上稍作休息。自下而上的台階到平台上坐满了人。其中坐在对面的三口之家的掌门人,对我看了半天,突然問我:“老爷子,七十不到吧,还登山哪?”我笑着回答他“86啦”,天哪86啦,这一喊,自下而上的目光全都聚焦到我身上了。其实这情景在我的多次登山中已不止一次了。面对大家疑惑的眼神,我告知旅友们:我这是第二次登王顺山啦,在此前,今年6月7日登南五台开始,那天用身份証去换票时差点进不去。换票的姑娘問“有否家人陪同?”“没有”“那请回吧,上面都是很陡的台階,您这么大年纪,无人陪同是不行的”。但我仍不甘心,好说歹说,在获悉我没有三高症的情况下,放了我一码,但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硬挺,下山后要第一时间向我報到”。进山后到南五台登山口有11Km的观光道,我在走了4Km后才坐观光车到登山口,然后一鼓足气登完五个顶就下山了。到门口向姑娘報到时知我登完了五个顶时,情不自禁地赞我说:“老爷子,您厉害啊,您一定能长寿”。我也非常感谢公园姑娘的负责精神。听完这段軼事,三口之家的当家人说:“您真是我们的榜样,必须继续上”。之后趁他们还在休息时,匆忙赶路上山,到了观景台,长长地出了口气,终于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拍照留影。在观景台上望景,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我凝视着远方,云雾缭绕,苍翠松柏,山林叠嶂,连绵起伏的大山在眼前展开,那雄壯的景象让我心生敬畏,在这高山峻岭中,在这陡峭窄小的山间小路中,我仿佛听到大自然的呼吸,感受到了它无尽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4、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却认为上山累死下山难。刚开始下山,感觉尚可,然而越往下,两腿越沉,但一声“老爷子,您是我们的榜样”的喊声,以及刚才三口之家的当家人执意与我合影的举动让我顿感力量,互相一番勉励之后终于下山到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5、归途有惊无险,好人一生平安。下到停车场时,四点刚过,自驾游的车正在不断驶离,我们的心也一阵阵揪紧,如何回家,成了一道绕不开的难题,保安为我们打了好几个向附近村民有偿求助的电话,无果。只能厚着脸皮向自驾游族们求助,但一连詢問了七八辆车,不是满员,就是不便捎带。就在我们无奈之时,上来二辆想进园的车,保安劝返一辆黑色别克轿车时,我俩抱着碰碰运气,向车主夫婦求助捎带,他们爽气的说“可以”,真是喜从天降也,但车驶一小会儿后,得知他们是回渭南的,这就既不经蓝田县,也不去西安,这可怎么办啊?热心的夫婦俩把我们送到公路边,让我们揪机会拦去西安的车,正说着,先生看到远处有辆大巴正缓缓的驶来,先生趕忙下车挥手致意帮我们送上了这辆从商洛出发回西安纺织城的客车。真是三生有幸,感谢二位,感谢大客车有偿接纳了我们。好人一生平安。到纺织城仅六点十分,真是满心喜悦,在此集公交,地铁,长途,商城为一体的枢纽中心,每人吃了一碗上海大馄饨,乘坐地铁一号线,直奔三桥的家中。到家后应该可以安心打呼噜啦!但二登王顺山虽说有惊无险,乐在其中。但我还是带着一路的遗憾回家的,进山时,那穿越五个隧道后发散出的五彩斑斓的山景,大自然刀劈神斧出来的层叠交会的怪石之美远比登顶更美,但因出租车上的挡风玻璃不净而难摄入,归途中又因非窗口且光线渐暗更难捕捉。带着这些遗憾,展輾难眠,我琢磨着想方设法弥补,也许还要等到明年。</p> <p class="ql-block">这位86岁的老者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哥。自青年时期长期居住在西安。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粗茶淡飯强壯着他的体魄,历次曲折历练了他的坚毅,乐观的精神凝聚着他的灵魂!祝我的哥健康长寿!祝天下所有的老者老有所长,老有所乐。借此一角,我再展示一些我哥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只突降的喜鹊,意欲好事降临。</p> <p class="ql-block">他的足迹遍及博物院,曲江池,大唐芙蓉园,百塔寺,大秦遗址,大雁塔区等。</p> <p class="ql-block">编辑于2025.1.30 照片源于小张(兄),谢谢覌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