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桃源缘</p><p class="ql-block"> 沈三草/撰文</p><p class="ql-block">光明荏苒,我从事书画创作已近60载。如今,不觉已过了耳顺之年。到了这个年纪,都会有一种怀旧心理。</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要做什么事仿佛都是天意注定的,人的一生要做成一件事还需要靠机缘巧合,以及天时地利人和。</p><p class="ql-block">回想我这一生的书画之缘,好像是从童年时期的特定环境开始。</p><p class="ql-block">朦胧的记忆中,童年的我就喜欢在墙上或地上用粉笔随意涂鸦,画出方、圆、横、斜的各种动物形态,画得非常着迷和投入。因此,父亲就买来笔和纸叫我随便画。</p><p class="ql-block">我是父亲最爱的幺子,每天晚饭后,父亲都要带我在古镇的大街小巷溜达。</p><p class="ql-block">小镇很大,有小桥流水人家,有店铺、学校、大户人家,城内有龙山、金鸡山、文笔塔等,小镇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大门,每一门都有城墙,城墙四面环水,关住满城的江南景色,关住千年的古镇文化。父亲带着我一边溜达一边讲民国或晚清时镇上的故事,也会领着我站在“沈家里”的堂前,给我讲祖上沈家名门望族的轶事。</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刚满8岁上小学,父亲却突然不幸去世,从此灰暗苦难的童年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在学校里,因爷爷的成份问题和家庭出身,我常遭受同学霸凌。小学龙山脚下有个小山坡,为免遭同学欺负,每听到下课铃响,我立马偷偷躲到山脚下才不会被同学看见。躲在山脚下的我,就画身边的树、身边的岩石,池塘里的水以及树的倒影。在这一个人的空间里,我画蓝天白云,画青山翠柏,唯有不停地画画才能驱赶我心中的恐惧和不安。</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不懂大人的事。最怕的就是那些戴红袖章的人闯入家里抄家。常常有暴力武斗,街上不时有一些戴高帽的人挂牌游街。我不懂几天之内街上怎么就会多出很多牛鬼蛇神、阶级敌人等等。因为恐惧人类的凶残,那时候便有一种避世心理,向往着没有打斗的文明世界。</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家楼下有间书店,童年记忆中除了画画,就喜欢到书店里看连环画、跟母亲去看古装戏。我就照着连环画,画书里的古代人物。后来,古装戏和一切古代的内容,也都属资产阶级要彻底破除,只能画样板戏和革命题材的连环画了。</p><p class="ql-block">孩提时最快乐的事就是画画,只有在画画的过程中才能物我两忘。童年的经历,对我不善与人交往的性格形成影响很大,对我追求冷峻的艺术境界,喜欢世外桃源等避世题材的创作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我的少年时代还算幸运,在我三姐的介绍下认识了石奇、戴学正和方介堪等几位启蒙老师,他们都像我的慈父一样关爱我,引领我走进了中国画这道门。后又有幸来到上海,得到谢稚柳、陆俨少和应野平的无私点拨受益匪浅,使我深深领悟到传统中国画之博大精深,以及那个时代文化人的高尚品格。</p><p class="ql-block">1975年,虽然因家庭成分关系没资格考美院,错过了上大学。80年代改革开放文艺复苏,我的绘画作品连获几个全国大奖,专业水平获得县里认可。我终于从书店营业员到文化宫美工,再调到报社当编辑。</p><p class="ql-block">在报社的近20年,我接触到各方面的人和事,锻炼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提升了我在艺术上的见解。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发内心深处的热情,为美术的发展探索。</p><p class="ql-block">1987年,我组织了青年画会并担任会长。那时,受西方当代绘画和“85新思潮”影响,年轻人都看萨达、尼采、叔本华、康定斯基、弗洛伊德等哲学美学书籍,受萨达存在主义,“世界是荒诞,人类是痛苦……”影响,加之我从小就经历过这段苦难,读萨达存在主义哲学使我更为郁闷和压抑。尽管策展了好几个当代性较强的装置和当代水墨画展,但依然找不到自己的艺术方向。</p><p class="ql-block">1994年,报社同意我去北京画院高研班研修。在北京的三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周都和同学一起骑着单车去中国美术馆看画展,每半个月去故宫、琉璃厂、荣宝斋看画。从此眼界大开,我的画风也开始有新的改变——南方灵秀疏朗的画法汲取了北派画风的浑厚大气,我的画有了南北融合之美。</p><p class="ql-block">北京画院庄小雷老师是长安画派何海霞的弟子,他向我推荐何海霞这一路。我临习过好多幅何海霞的山水,因此对巨幅山水画的把控自然也慢慢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客居北京学习的三年,看多了当代前卫艺术,觉得浮躁又空而无趣。于是,就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该走的艺术道路。重读老庄书籍以自然为美、以大为美、以道德为美,追求自由和具有超越精神的理想人格,以及“无为而有为”的理念,不禁令人内心豁然开朗,精神上超脱后生活中倒就不再压抑了。</p><p class="ql-block">2004年,我离开报社定居上海。在上海,我发挥我的笔墨优势以自由之心自由之境造景造境,心灵同归到传统文化和世外桃源,一心画我心中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虽然上海的美术氛围以西洋画为主,但毕竟是藏龙卧虎、内外兼收的国际大都市,我这独居一隅的桃源文化情结画种,也自有人爱,自有人羡。</p><p class="ql-block">红尘滚滚,大浪淘沙,人生能得一二知己,足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