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津水上公园原称青龙潭,是天津市境内综合性公园,作为风景游览区,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初,1951年7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有北方的小西子之称。</p><p class="ql-block">是天津最大的公园,因其有东、西、南三大湖与11个岛屿组成,所以取名水上公园。</p><p class="ql-block">天津水上公园位于天津市市区西南部,水上公园始建于1950年,面积为125公顷。</p><p class="ql-block">其中,水面面积为75公顷,陆地面积为50公顷,绿化面积达35万平米,园林花木近200个品种,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90年的天津盆景园,占地广阔,达到1万平方米,被誉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且展品流派最为全面的盆景园。园内仿苏式古典园林风格独特,精心荟萃了五大传统流派的盆景精品,数量多达200余件,每一件都展现了匠心独运的艺术魅力,共同构成了天津盆景园的绝美风景。</p> <p class="ql-block">梅(Armeniaca mume Sibe.var.mume):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木本植物。11</p><p class="ql-block">形态多样,通常为小乔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色丰富,从白色至粉红,花萼多变,有红褐、绿色或绿紫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可用于食用或药用。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在冬末春初,果期为5-6月。2n=16,24。</p><p class="ql-block">梅原产地是中国中南部至印度支那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14</p><p class="ql-block">梅的繁殖方法包括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梅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其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花蕾能开郁和中、化痰解毒;果实(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此外,梅还能抗根线虫危害,作为果树砧木。</p><p class="ql-block">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梅的栽培和欣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p> <p class="ql-block">海棠花,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乔木。11</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小枝粗壮,呈圆柱形;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花序近伞形,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时为黄色,果期8-9月。《本草纲目》在解释海棠花时,说“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海棠花从海外来,类棠梨,故名。3</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原产中国,18世纪传到欧洲,现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云南等地。4</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喜阳,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如果长期置于阴凉的地方,就会生长不良。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等方式繁殖,亦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观赏性好的品种多用嫁接。 5</p><p class="ql-block">海棠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治风湿、痢疾,外用可治跌打损伤。6</p><p class="ql-block">《陆川本草》言其可“生肌消肿,捣敷疮痈溃疡”。7</p><p class="ql-block">海棠花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花,唐朝宰相贾耽的《花谱》一书称海棠为“花中神仙”,8</p><p class="ql-block">此外,海棠花还有“国艳”“花贵妃”“花尊贵”等美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有“玉棠富贵”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迎春花,木犀科素馨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小枝细长直立或者呈拱形下垂;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花单生于叶腋处,苞片呈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冠为金黄色,花瓣通常为倒卵形或椭圆形;花期在6月。迎春花因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是蜡梅科属灌木植物。花被外轮蜡黄色、内轮黄色,有光泽蜡质、紫色条纹,呈浓香花托坛状,口部收缩。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13</p><p class="ql-block">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14</p><p class="ql-block">蜡梅原产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现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均有分布。蜡梅生于山坡灌木丛林中或溪边,适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在盐碱地上生长不良。18</p><p class="ql-block">蜡梅可采用嫁接、分株、压条、播种方式繁殖。15</p><p class="ql-block">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蜡梅可以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理气止咳;也可用于暑热伤津、头晕呕吐、腕腹胀满胸闷咳嗽及水火烫伤等。16</p><p class="ql-block">蜡梅不仅是观赏花木,其花含有芳樟醇、龙脑、桉叶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种芳香物,是制高级花茶的香花之一。19</p><p class="ql-block">在古代中国,女性会把蜡梅花穿在细金属丝上作为头饰,还会把蜡梅枝放在衣柜里,增添香气。</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国家林草局公布2023年第二批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名单,安徽省获授植物新品种权12件。这些新品种包括合肥植物园新增“素心金蝶”“合植素心”“合植檀香”等蜡梅新品种3件。</p> <p class="ql-block">海棠花,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乔木。11</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小枝粗壮,呈圆柱形;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花序近伞形,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时为黄色,果期8-9月。《本草纲目》在解释海棠花时,说“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海棠花从海外来,类棠梨,故名。3</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原产中国,18世纪传到欧洲,现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云南等地。4</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喜阳,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如果长期置于阴凉的地方,就会生长不良。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等方式繁殖,亦可用播种、压条及根插等方法繁殖。观赏性好的品种多用嫁接。 5</p><p class="ql-block">海棠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治风湿、痢疾,外用可治跌打损伤。6</p><p class="ql-block">《陆川本草》言其可“生肌消肿,捣敷疮痈溃疡”。7</p><p class="ql-block">海棠花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花,唐朝宰相贾耽的《花谱》一书称海棠为“花中神仙”,8</p><p class="ql-block">此外,海棠花还有“国艳”“花贵妃”“花尊贵”等美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有“玉棠富贵”的意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