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378讲一一原宪篇第三十四章

万子私塾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大年初三,《大畜卦》,不家食,吉。给大家拜年!传儒家微言大义,教商贾允执厥中,培养新时代儒商。</p> <p class="ql-block">《论语》第十四篇原宪篇第三十四章教学录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万守杰,今天是2025乙巳年正月初三,让我们一起分享《论语》第十四篇原宪篇第三十四章,以便消除心中一切愁和怨。</p><p class="ql-block">原文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或曰:“以德报怨,何如?”</p><p class="ql-block">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子。</p><p class="ql-block">有人问:“用恩德报答怨仇,怎么样?”</p><p class="ql-block">孔子说:“如果以恩德报答怨仇,又如何报答恩德呢?应该以正直报答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p><p class="ql-block">鄙以为,佛家、道家以及基督教都有“以德报怨”的思想。佛家有“以身饲虎”说,《贤愚经》讲述了一个故事,古印度宝典国国王的三个儿子出游,三儿子萨埵( sà duǒ)看到一只要吃掉自己幼崽( zǎi)的母虎,为了救幼虎,他刺破自己的喉咙、跃下山崖跌落虎旁,让这只饥饿的母虎把他吃掉。《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说:“老百姓有善的,有不善的。老百姓善的我要善待,老百姓不善的我还是要善待。”《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孔子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佛家“以身饲虎说”、道家“均善说”以及基督“打脸说”均有失中道,于是他创造了“直”的概念。夫子认为,对待“怨仇”,既不是“以冤报怨”也不是“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当然,对待“恩德”,肯定是“以德报德”。</p><p class="ql-block">何谓“直”呢?“直”字始见于甲骨文,下面是一只眼睛,上面是一道直线,像是眼睛向前直视,本义是不弯曲。那么,孔子说的“以直报怨”到底是什么意思?窃以为,“以直报怨”就是对待“怨仇”的一种中庸态度。孔子以为,“以怨报怨”和“以德报怨”都有失中道,均有过与不及,“以德报怨”为不及,“以怨报怨”为过。对待“怨仇”,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首先采取“正直”的态度,其具体办法也许是“以德报怨”,也许是“以怨报怨”,要在“以德报怨”与“以怨报怨”左右之间拿捏好一个“度”,其实这就是中庸思想。</p><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人说了,孔子的“中庸”学说,真的不好办,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执行,所以人云亦云,人理亦理,人善亦善,人恶亦恶。窃以为,正是因为“中庸”不是具体的标准,而是一种至善的道德,所以才不好掌握。说穿了,“中庸”是“道”而不是“术”,“术”是形而下的方法或标准,是可以用的;而“道”是形而上的、不是“东西”的东西,不是拿来用的,而是用来指导“用”的。因而,“以直报怨”亦谓之“以道抱怨”,用正直之道来报答“怨仇”。</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包白罗卜素馅饺子</p> <p class="ql-block">鄙以为,孔子坚决反对“以怨报怨”,亦反对“以德报怨”。在孔子的两个反对中,似乎反对“以怨报怨”更为坚决。南宋大儒朱熹在《语类》中说,“如‘以怨报怨’,则日日相捶( chuí)斗打,何时了?古曰‘刑戮( lù)之民也’。”朱熹说,如果“以怨报怨”,犹如冤冤相报,相互斗打不休,什么时候算个头啊?比如用严刑峻法来惩治犯罪,就属于“以怨报怨”。</p><p class="ql-block">或许又有人说了,“以德报怨”不是很好吗?不更说明“至善”的伟大吗?窃以为,孔子之所以反对“以德报怨”不像反对“以怨报怨”那样强烈,不是说“以德报怨”完全不行,而是说“以德报怨”不足以“报怨”,还差把火候。这样说吧,人“德”之“善”源于“道”,“道”生“德”是也。人之“德”乃人效仿“大地”的结果,但是“地法天”,别忘了还有一个“天”在哪里总管着呢。如果用“德”之善宽恕一切“怨仇”,这是“大地”的做法;抑或说,这是“至阴至柔”所为,那“天”之至阳至刚怎么办?似乎是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母亲可以宽恕孩子的一切错误,可父亲不一定饶恕。孔子想到了这一层,“以德报怨”不足以,“以怨报怨”又过了,于是创造了一个概念,谓之“直”,所以夫子说“以直报怨”。</p><p class="ql-block">窃以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中道精神,但在中国人心中,“以德报德”却更加深入人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恩”。而“以直报怨”并不被人们深刻理解,人们更加相信“有仇必报”,抑或说“睚眦必报”。其实,“以直报怨”虽然没有被人们理解,但中国人却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运用着,此谓“日用而不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为崇尚“和解”的民族,“和解”就是“以直报怨”最后想要的结果。有道是:何以抱怨?先以天之道“以怨报怨”,后以地之德“以德报怨”,谓之“以直报怨”,最后达到“和解”之结果,“和为贵”乃至尊至美至善也。</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课就分享到这里,最后祝大家乙巳年灵蛇福泽,千祥云集,让世界没有一切愁和怨,人人得以幸福快乐!谢谢大家!再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向海内外万氏宗宗拜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