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泉州早在唐代便是连通海内外的重要港口,宋代以后,<b>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b>”。<b>蟳埔村</b>是古刺桐港的海交要津,也是泉州海上丝绸路之路起点的重要码头,见证了宋元时期古泉州港的繁荣历史,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b>蟳埔古村</b>位于<b>泉州湾晋江入海口的鹧鸪山下</b>、泉州丰泽区东海中央活力区内。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泉州港北岸、泉州湾晋江的入海口,隶属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距离泉州市区10公里。这里曾经是远洋商船的出发地,该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全村面积约3.8km²,现有1635户,7000多人。村民以黄姓为主,占全村人口的70%。</p> <p class="ql-block"> <b> </b>由于扼守泉州出海口的“海门”,<b>宋元时期,这里商舶云集、千帆竞渡</b>。<b>明清时期,这里更是泉州海防的重要依托</b>。</p> <p class="ql-block"> 蟳埔村一路都是簪花店,招牌醒目,异彩纷呈。一簇簇绢花头饰色彩斑斓,一款款美服琳琅满目。街头巷尾不时有头戴簪花、身穿特色服饰的少女穿梭而过。此外,幽深古朴的小巷,焕发着奇异海洋光彩的蛎壳厝,具有福建特色的红砖墙……都成为网红摄影点,头戴簪花的游客随处可见。从远处看,花枝颤动,摇曳生姿,仿佛一片片姹紫嫣红的“<b>移动花园</b>”。</p> <p class="ql-block"> 浔埔村,这座仿佛从时光深处走来的村落,不仅有头上花海的绝美风光,更有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民俗,仿佛是一处未被世臣打扰的世外桃源,这里充满美艳与惊喜。</p> <b>蟳埔村名的由来</b>:蟳埔村在唐宋时已有开发,因背山面海、靠捕捞渔虾、红蟳为主业,因<b>盛产红蟳</b>(螃蟹)出名,<b>埔泛指平坦的地方</b>。故村名为<b>蟳埔</b>。 <p class="ql-block"> 蟳埔人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主要表现在蚝壳房和蟳埔女的头饰上。<b>蟳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b>。</p> 簪花围与蚝壳厝 一、<b>簪花围</b>(即佩戴簪花)源于中国汉代,唐宋开始盛行。 以前,男人出海打渔,女人留家干活。蟳埔女喜欢头戴簪花,她们<b>信仰“今生簪花,来世漂亮”</b>。女头戴簪花隐含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再苦再累,只要头上有花,日子也是美的。 浔埔村,有最美的<b>簪花围</b>,还有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b>蚝壳厝</b>。 <p class="ql-block"> <b>蟳埔女勤劳贤惠,</b>劳作时也照样不忘簪花,这也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p> <p class="ql-block"> 2008年,<b>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此后,簪花围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簪花围开始火起来,人们蜂拥而至,来泉州的旅游客更是热情高涨。</p> <b>蟳埔盘头</b>是绚丽千年的泉州海丝风情,引人入胜。流传至今,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专程到晋江,在蟳埔村观看和体验簪花围。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追逐新奇的事物,<b style="font-size:18px;">簪花围</b><b>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b>。现在已发展到泉州城区的著名景点、热闹片区都时兴簪花围。如泉州的步行街西街,就有多家<b style="font-size:18px;">簪</b>花店,洛阳桥景点也出现了好几家<b style="font-size:18px;">簪</b><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店</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泉州西街有多个<b style="font-size:18px;">簪花店</b>,从<b>泮宫</b>(pàn gōng)进入后就是<b>文庙</b>,这里的簪花围已成气候。(注:泮宫,西周时为诸侯所设大学。)街边一家接一家都是<b>簪花围小店</b>,店里有各种古代服饰和花朵,店里的小姐姐会协助你挑选到美美的服装,并为你化妆和簪花围。非常热闹,生意火红。</p> <b>簪花围,俗称“簪花”</b>,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女性头饰文化。<b>簪花围由花围和发簪等组成,环绕在脑后作为装饰,是泉州蟳埔的独特发饰</b>。其制作过程繁琐,包括削丝、铺线、镶嵌、上色等工序,主要材料有金属丝、珠宝石、彩色珍珠等,形成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br>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头发盘在脑后用骨簪固定,再用花朵簪成花环,称之为<b>簪花围</b>。鲜花充满勃勃生机,这也是蟳埔女们对生活的热情。</p> 泉州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古老和沧桑,更在于它那生机勃勃的现代气息与古韵的完美融合,这是一座既传承历史又拥抱未来的城市。<b>头戴簪花,一路繁华</b>。<br> <p class="ql-block"><br></p> 自古以来,人类都喜欢美的东西,无论男女老少、国内国外。外国人也很喜欢簪花围,中国服饰之美令人无法拒绝。这是<b>法国友人伊莎贝娜</b>着旗袍、簪花围的场景。 <b>簪花围</b>:由花围与发簪等组成,其中<b>发簪</b>由鱼骨、象牙制成。<b>花围所用的鲜花则包括素馨、茉莉、玉兰、山茶、菊花、含笑花、粗糠花</b>、<b>夜来香等花</b>,随四季时令与个人喜好而变化。 据说是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带来移植于当地的,散发着异域文化气息。 头饰品 这些与簪花围相配的古代服饰,你喜欢哪件呢?自己可试穿选用。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泉州的各大知名景点,都可以看到妆扮为簪花女的身影。</p> 文庙 这个棉披风很有味道。 <p class="ql-block"> 这位美女(坐在我前面),一身簪花女的打扮,和我们一起乘坐小白车,去承天寺游玩。</p> 节日期间,<b>泉州市政府大气地作出决定</b>,为更好地宣传和展示泉州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泉州,并烘托春节的节日气氛,<b>从除夕到正月初七,泉州108条公交、旅游车,及小白车全部免费乘坐</b>。真是大快人心!为泉州市政府点赞! 公交和小白车的司机师傅们,你们辛苦了! <b>泉州的小白车</b>一直很受人们欢迎,随叫随上,2元/人次。春节期间也一样全免费。很多游客以及本地人也乐于乘坐,边乘车边欣赏泉州风景,逛遍这里的大街小巷子和景点。 帅哥也喜欢戴花 <p class="ql-block"> 小孩子最喜欢簪花围</p> 三兄妹一起来泉州簪花围 宁宝 <p class="ql-block"> 乘着春节的喜庆,带着小朋友再次与蟳埔女相会。</p> <p class="ql-block"> 二、<b>蚵壳厝</b>(拼音为:蚵(hē/kē) 壳(ké) 厝(cuò))</p><p class="ql-block"> 蟳埔除了观簪花风情和看簪花美女外,一定不能错过<b>参观蟳埔的民宿,这会让你大开眼界</b>:这里别具特色的民居叫"<b>蚵壳厝</b>"。虽然距离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她们仍然虔诚地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p> 乍一看,这里的民居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当你走近后会发现,<b>外墙上居然是蚵壳(海蛎壳)</b>。 记得曾<b>在武汉游览过园博园中的泉州园</b> 走进泉州园中,展示的<b>蚝壳厝</b>,还真是泉州的特色哩。 特色古建筑蚵壳厝。<b>蚵壳厝的优点</b>是<b>就地取材及隔音效果好,与墙模厝一样,冬暖夏凉,不怕蛀虫。墙体坚固,据说可以抵挡炮的攻击</b>。壳厝之间的小石巷曲曲折折,两边是海蚵壳层层叠叠搭建的壳墙壁,组成了<b>沿海渔村一道独特的古民居风景线</b>。 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b>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b>)。蚵壳厝在泉州蟳埔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闽南沿海地区流传着“<b>千年砖,万年蚝壳”的俗语,时至今日,蟳埔村仍保留着100多座大大小小的蚝壳厝</b>(“厝”读音为cuò),这种古民居是<b>闽南沿海传统民居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b>。漫步村内,弯弯曲曲的石巷两旁矗立的全是建筑得错落有致的蚝壳厝:大的有二进,带天井;小的只有单独的一栋。层层叠叠、宛如片片鱼鳞的灰白色蚝壳墙,与花白色的岩石、红色的砖墙,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富有美感。 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b>用海蛎壳建造房屋</b>。这种建筑形式在泉州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尤其是蟳埔村最多。<b>蚵壳厝营造技艺</b>是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的传统技艺,<b>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b>。 <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中记载:<b>海蛎</b>是牡蛎目,<b>北方人叫它为蛎,南方人称之为蚝</b>。海蛎壳长这个样:</p> <b>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本身比较坚硬,能有效防止虫蛀和腐蚀,因而适宜于沿海多风潮湿的气候环境</b>。蚝壳呈鱼鳞状,以宽面向下整齐垒砌,砌筑时凸面向外,既方便雨水下泄,又可以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与此同时,由于蚝壳表面凹凸不平,在日照下能形成大片阴影,起到隔热作用,因此,蚝壳墙又被称作“<b>凸砖遮阳墙</b>”。 <b>交通</b>:<b>蟳埔渔村,距离泉州市区10公里。到了泉州后,从市里的开元寺到浔埔村大概12公里左右</b>。自驾游会比较方便,可导航到浔埔村,到停车场,3元/小时;若是在市区,可乘公交,有K301路/44路/39路。也可从洛江大运发附近乘E5、转K8。如果<b>到了市区,可在西街、洛阳桥等景点去簪花围</b>,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