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足迹76—— 登上庐山1、如琴湖和锦绣谷

通达

<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11日0点40分,从沈阳坐上哈尔滨到南昌的K1124次快车去往江西省庐山。11日早晨醒来,才过山海关,中午到天津,晚上6点到山东省聊城。到晚上8点,车过梁山站,车上有位菏泽乘客告诉我水泊梁山就在这里,武松打虎的阳谷县距此75公里。10月12日早晨5点31分抵达九江,九江旅行社的张建军经理已经在九江车站接到我们。(这是事先在网上查阅旅游资料选择的旅行社,打电话约定的),然后我们在车站附近的一个早餐店签定庐山旅游合同。张建军说一般的游客游庐山只去两条旅游线,你们去三条旅游线,基本把庐山玩遍了。</p> <p class="ql-block">庐山和九江市的地理位置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所属的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临南昌市,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29日,毛主席来到庐山,参加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山之前,毛主席听取了江西省省长邵式平介绍庐山公路的建设情况,说到盘山公路全程24公里,有396道弯。于是在上山时,毛主席让警卫员准备了四盒火柴,每盒整整100根,每转过一道弯,就丢一根火柴。车子抵达庐山牯岭街时,四盒火柴正好丢完。途中毛主席抽烟用了4根火柴,正好396道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主席当晚下榻在庐山的牯岭街住所,写下了《七律·登庐山》,其中一句形容庐山弯路回旋的诗句就是“跃上葱茏四百旋”。</span></p> <p class="ql-block">10月12日庐山北门广场和北门游客中心的山门形建筑 。</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导游名字叫张丽,根据旅游大巴的车牌尾号,我们旅行团名为45团,我们是45团2号家庭。从九江车站出发,沿着山北公路到庐山脚下。广场上有白色的现代风格的牌坊,庐山山门是红格框线的山门形建筑物。游客下车进入庐山山门,里面是售票大厅。</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二楼出发大厅 。</p> <p class="ql-block">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古往今来,有许多历史名人来过庐山,西汉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而登上庐山,把“庐山”写进《史记》,他说:“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我登上庐山,查看大禹治水疏通九江的遗迹)”。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5次来芦山小住。庐山奇秀甲天下,更是一座文化高峰。。</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二楼出发大厅 </p> <p class="ql-block">检票以后乘滚梯上二楼,从二楼出发。二楼的广场大平台上,我们45团的车辆已在等候。</p> <p class="ql-block">庐山景区进山卡口。</p> <p class="ql-block">10月12日庐山行程图,地图来自网络,作者标图:1庐山入口、2如琴湖、3天桥、4锦绣谷、5仙人洞、6御碑亭、7白居易花径、8从另一侧返回如琴湖、9庐山老别墅群、10庐山会议会址、11大口瀑布、12含鄱口、13芦林湖毛主席住处、14香山路我们入住庐缘宾馆、15晚上游天上一条街——牯岭街。</p> <p class="ql-block">山行道中 。</p> <p class="ql-block">庐山主峰海拔1474米,仅比泰山低71米,泰山主峰1545米。泰山上有天街,云雾就在衣袖边缭绕。而庐山上的牯岭镇则是天上的城镇,漫步在牯岭街上,云团朵朵袭来,霎时眼前一片迷茫弥漫,只能看见马路上移动的车辆防雾灯。山高如云,清凉一夏。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在这里开过会,这里有毛主席住过的芦林湖宾馆和蒋介石住过的美庐。我的体验,庐山来过还想再来,牯岭镇居民过着天上人间的日子,活成了神仙。庐山的居民,真是羡煞人也!</p> <p class="ql-block">山行道中 。</p> <p class="ql-block">我走在前往如琴湖的山道上,口中默诵着毛主席诗词《七律 登庐山》</p><p class="ql-block">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 <p class="ql-block">从山顶停车场向前,就是如琴湖,湖中有亭,山光翠色倒映入湖。</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因湖形如小提琴而得名。这么高的山上有湖,真应了那句话,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p><p class="ql-block">如琴湖四面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秋天的彩叶彩林倒影入湖,和地面上五彩的落叶交相辉映,尽显庐山的冷媚。湖心岛,岛上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叫做孔雀岛。如琴湖上曲桥曲折,连接岛上的水榭。秋天的庐山,美得儒雅文静,秋意阑珊,游客没有饮酒就已经醉了!</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七绝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描写的就是锦绣谷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桥。从如琴湖南侧下行,就到了锦绣谷。在锦绣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峡谷中有奇石前凸,此为天桥。当年朱元璋逃避陈友谅的追击面临绝路时,有金龙搭桥相救,当然这是一个戏说历史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全程导览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兵败退上了庐山,一路败退逃到了这里确是悬崖,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元璋刚刚过桥脱险,刹时霹雳一声,龙飞走了,桥也断了,留下这个断了的天桥。我们也可以戏说为庐山的断桥,因为杭州西湖那里也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上天桥。</p> <p class="ql-block">锦绣谷是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四季姹紫嫣红遍布山谷,花团锦簇,故名锦绣谷。锦绣谷从天桥开始,到仙人洞,这一段路长1.5公里。</p><p class="ql-block">北宋大文官(初为宁波县令,后来官至宰相)王安石来此写过一首诗:“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p> <p class="ql-block">好运石 。</p> <p class="ql-block">沿着峡谷穿行,再向上攀奇石绝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导游说,这里是险峰。</span>上面有很多人,仿木的栏杆挂着许多锁头。山下是绝壁,白云翻滚,云雾水汽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1961年9月9日毛主席再登庐山,写下了这首有名的七绝。</p><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p><p class="ql-block">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p><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句“<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赫尔利谈判址谈判台是靠近仙人洞的一个石头房子,是朱元璋建的。位置在庐山风景区锦绣谷南端,在靠近仙人洞的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为调停国共内战,多次上庐山,有的时候为了保密,就在这里的石屋来同蒋介石会谈。</p> <p class="ql-block">在庐山谈判台旁边,有一个梵音泉,这是访仙亭旁石壁上的清泉。泉水从石缝中汩汩流出,落入崖下撞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僧敲木鱼,故名梵音泉。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的梵音泉石崖有着梦幻般的金色斑斓,泉水汩汩涌流如银丝挂壁,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观妙亭始建于清朝<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隆十五年(1750年),</span>现在的观妙亭是1930年蒋介石重建的,亭子呈五角形,内部有长条石椅供游客休息。‌观妙亭的名字寓意居高望远,锦绣谷美景尽收眼底,因此这里景色十分的美妙。但也有说观妙亭之前有访仙亭,与朱元璋有关,涉及内容较多,这里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从仙人洞后门进入仙人洞院子里,仙人洞里供奉吕洞宾,此地为道观。</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里</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因为毛主席1961年9月9日的一首七绝中有“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而闻名天下。仙人洞是一个天然的洞窟,旧称“佛手岩”,相传唐代的吕洞宾曾在此修炼成仙,遂改名为“仙人洞”。现今的仙人洞内还有一座吕洞宾身背宝剑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不大,高、深各约10米。洞内幽深处有清泉一泓滴滴而下,故称“一滴泉”。洞壁有摩崖石刻题字“洞天玉液”。</p> <p class="ql-block">这是庐山著名景点“纵览云飞”,在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日记本里的插图画片,那时戴着红领巾的作者对这里便十分神往,坐在石头上看眼前白云飞渡,何等吸引人!然后几十年过去了,我终于到了画片里的地方。当年那个日记本里的画片还有天津水上公园,1978年我和我局郝永国同志出差天津去过那里,到了画片里的地方。能圆一个童年的梦想我很知足,要知道画片里的地方许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来不了。现在我就站在“纵览云飞”的画片里,如今可见巨石松树向前凌空探出,只是考虑游客的安全,现在纵览云飞石头上不让登人了。当年的画片上可是几个少先队员坐在纵览云飞那块凌空的大石上。</p> <p class="ql-block">纵览云飞。</p> <p class="ql-block">这是仙人洞的前门。仙人洞前门建的好,这是一个月亮洞门,一孔之外(月亮洞门)另有天地。</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1959年7月5日第一次来庐山游览仙人洞走过月亮门。本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御碑亭里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御碑上刻写《周颠仙人传》,这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取胜以后夺取天下的纪功文。</p><p class="ql-block">据传一个名叫周颠的疯和尚在南昌口唱朱元璋“做皇帝定太平”。朱元璋很高兴,便邀请周颠随军同行。在横渡长江攻打南京时,风雨大作。周颠立于船头,向天呼叫,然后风平浪静。战后周颠辞归,朱问何往?僧答:“我乃庐山东林寺僧也”。朱元璋称帝南京以后,遣使寻找,不见踪影,有人说周颠已在庐山此处乘白鹿升天。朱元璋遂命在周颠升天处建亭立碑,并命人撰写《周颠仙人传》刻碑修亭纪念,故名御碑亭。</p><p class="ql-block">电影《庐山恋》里,演员张瑜和郭凯敏有在庐山避雨的镜头就是在御碑亭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唐朝元和十年间(公元815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权言事(敢于直言)的罪名被贬,到江州(今九江市)任江州司马时,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4月9日这天和17位好友,一同到庐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到达大林寺地界时,就感觉到这里气候与山下完全不同。这个时候,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了,到了告别春天的时节。而白居易一行却在庐山上的大林寺一带惊喜的看见,庐山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到处有桃花含苞欲放。白居易因为眼前的春色而痴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这首七绝的大意是:“人间的桃花已经凋谢了,而天上人间庐山的桃花却刚刚绽放。以往常常恼恨人间的春天不知去到了哪里,没成想人间的春天却是来到了庐山上”。</p><p class="ql-block">随后白居易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p> <p class="ql-block">花径景点的草地上有一座圆形红顶的亭子,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一块石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这是1929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失踪了一千多年之后被他重新发现而高兴。于是他邀集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花径亭,还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也使花径成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p> <p class="ql-block">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游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两米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再现了竹篱茅舍好风光的诗境。</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的花径。</p> <p class="ql-block">复建的白居易草堂。</p> <p class="ql-block">花径前临花径湖,就是现在的如琴湖。我们刚上庐山,向西从如琴湖北侧开始游览,经过锦绣谷兜了一大圈,又从花径回到如琴湖南侧。</p> <p class="ql-block">又见到了如琴湖,有九曲桥弯折逶迤通向如琴湖的湖心岛和岛上临水的湖心亭。湖心岛又名鸳鸯岛,朝北伸出亲水的亭廊。我和妻子绕岛一周,当然晚了,45团全车的人在等着我们,没办法,如琴湖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团友们没有对我们表示不满,因为庐山之美使团友们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敬请读者留意《登上庐山2庐山建筑群、大口瀑布和毛主席的住处芦林湖1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