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赏腊梅游记(一)</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南京市的一处名胜古迹。而在明孝陵景区里,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凌寒绽放的腊梅。蛇年春节期间正值蜡梅盛开,暗香浮动,最是醉人,是赏梅好时节。腊梅,那黄色的花朵,在寒风中傲然绽放,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坚韧与美丽。</p><p class="ql-block"> 为了那一抹暗香,我于农历蛇年正月初二前往明孝陵景区,去感受这份冬日的温暖。我由一号门进入景区,来到明孝陵的神道第二段翁仲路,翁中路全长250米。</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赏腊梅游记(二)</p><p class="ql-block"> 这里排列着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的石像。望柱的顶部装饰着圆柱形冠,柱身雕刻着精美的云龙纹,这种设计打破了唐宋时期神道望柱顶部常采用的莲花式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创新意义。</p><p class="ql-block"> 文臣和武将的石像威严而端庄,他们是陵墓的仪卫者,也是忠实的守护者。每一尊石像都彰显出庄重与威严,为明孝陵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我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宁静而古老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赏腊梅游记(三)</p><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铺就的翁仲路前行,我慢慢地走着,过棂星门,来到了金水桥至明楼中轴线两侧栽植的蜡梅园。星星点点的金黄色花朵和花苞,在红墙黛瓦、飞檐斗拱的映衬下,恰似一幅意境优美的中国画。</p><p class="ql-block"> 赏蜡梅最有名气的地方莫过于红墙脚下的腊梅。红墙,那是岁月沉淀的颜色,庄重而沉稳。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墙愈发鲜艳夺目。绿瓦,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红墙之上,宛如一片片翠玉,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此时,黄色的腊梅悄然绽放。那一抹明亮的黄色,在明孝陵陵园里显得格外耀眼。腊梅的花朵小巧玲珑,花瓣晶莹剔透,散发着阵阵幽香。它们不畏严寒,在寒风中独自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赏腊梅游记(四)</p><p class="ql-block"> 陵园内的树木大多已经凋零,只剩下干枯的树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就在我觉得这冬日的景象有些萧索之时,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飘进了我的鼻腔。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想要分辨出这是什么香气。随着我继续前行,那香气越来越浓郁。在红墙方门两侧,我看到了几株腊梅树。那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地挂满了枝头,就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p><p class="ql-block"> 我走上前去,想要近距离地欣赏这些腊梅。腊梅的花朵不大,每一朵大概也就拇指般大小。花瓣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质感,仿佛是用黄玉雕琢而成。花瓣的边缘略带褶皱,像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花朵的中心是嫩黄色的花蕊,上面还沾着些许花粉,看上去十分可爱。我轻轻地伸出手,想要触摸一下这些花朵。但当我的手指快要碰到花瓣的时候,我又停住了。我怕我的触碰会伤害到它们,毕竟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它们能够绽放已经是一种奇迹。</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赏腊梅游记(五)</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只是把手放在离花朵很近的地方,感受着那从花朵上散发出来的微微的暖意。仔细看去,腊梅的枝干也是别有一番韵味。枝干并不笔直,而是弯曲着,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枝干的颜色是深褐色的,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斑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在这些粗糙的枝干上,却绽放出了如此娇嫩的花朵,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站在腊梅树下,我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寒风拂过,带来了更多的香气。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香薰的世界里,那香气沁人心脾,让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只有这腊梅的香气和它们美丽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赏腊梅游记(六)</p><p class="ql-block"> 我在腊梅树下站了很久很久,直到太阳渐渐西斜,天色开始变暗。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几株腊梅树,它们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着,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从明孝陵回来后,我的心里一直装着那些腊梅。它们在寒冷的冬日里,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力量和美丽。我想,虽已到古稀之年,在夕阳路上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应该像腊梅一样,坚强地绽放,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明孝陵的腊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的红墙与腊梅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彰显出皇家园林的独特韵味。在明孝陵,我不仅欣赏到了腊梅的美丽,还结识了许多热爱生活、喜欢摄影的朋友。我们分享着彼此的摄影心得,感受着这份冬日里的温暖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文武方门</p> <p class="ql-block">文武方门</p> <p class="ql-block">神帛炉</p> <p class="ql-block">神帛炉</p> <p class="ql-block">明楼简介牌</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明楼是明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陵宫区的后方,是明代陵墓建筑中的独特设计。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历时25年,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明楼是明孝陵后寝部分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的明楼。明楼位于方城之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三十九点六米,南北宽十八点六米。其结构包括条石砌筑的方形城台和殿堂式的木结构明楼。明楼采用重檐歇山顶,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显示出皇家建筑的雄伟气势。</p> <p class="ql-block"> 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明孝陵开创了“前方后圆”的陵寝格局,这一格局被后来的明清历代帝陵所继承,奠定了明清帝陵的基本格局。明孝陵不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还对后世皇家陵寝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明清皇家第一陵”。</p> <p class="ql-block"> 现状和保护措施:由于历史原因,明孝陵的明楼屋顶在晚清时被毁,仅存四壁。2008年,明孝陵明楼的加顶保护工程正式开工,新顶采用轻钢支架和黄色琉璃瓦,恢复了其原有的重檐歇山顶形式。此外,明楼的彩绘也得到了恢复,采用了明代风格的彩绘,展示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明孝陵陵宫复原示意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