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不完美之美,享誉世界的鲁宾斯坦曾说:“大家都说,我是钢琴家中硕果仅存的误弹选手,……过分追求演奏的完美无瑕,……听起来就会是冷冰冰,热情不起来……弹错一两个音没有关系,主要是整体。要把正确的音乐形象传达给听众。”</p><p class="ql-block">这里表达的艺术之美不在完美无瑕,而在其内在的韵味和热情,真正的艺术往往是不完美的。</p><p class="ql-block">在日本文化中,“侘寂”作为不完美所以美的审美理念被推到了极至。侘寂的理念始于对自然力量的认识和接受,朱尼珀(Andrew Juniper)在他的著作《侘寂:日本无常的艺术》(Wabi Sabi: The Japanese Art of Impermanence)中指出,它“用对死亡不妥協的触碰,將精神集中在所有无常事物中精妙的短暫之美上。”让我们认识到万事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不完美所以美。那是生活中蕴含了禅意与哲理的美学观念。那是独具魅力的侘寂之美!</p><p class="ql-block">你可能不完全理解“侘寂”,但在生活中却不乏“侘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你会惊艳于樱花盛开时节那灿若云霞的花海,也会留意其后纷纷飘落的花雨。从繁盛到衰败,就饱含着經過時間沉淀的侘寂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日本京都,金阁寺披金箔临池水,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西芳寺却有安静的花园,苔藓在凸凹不平的土墙上生长,古树在风雨中搖曳。</p> <p class="ql-block">当你长大,有了人生阅历,才认识到岁月流逝,万物无常是一种更深层的美。</p> <p class="ql-block">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火山岛链地震带之上,常常爆發毀灭性的自然災害。东京大学美学研究所的小田部胤久教授強调了日本文化中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小田部教授說:“侘寂的美学開阔了我們对日常生活的视野,給了我们一种以不寻常的审美來看待常見事物的方法。” 侘寂作为日本人的审美之道,使日本面对自然災害的抗災力非常強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伦·拉塞尔(Helen Russell)</span></p> <p class="ql-block">英国记者兼作家海伦·拉塞尔(Helen Russell)研究了不同国家与人群特质,发现日本是满足感最强的国家之一。她告诉BBC,这归功于他们的“侘寂”理念——“庆祝不完美”。</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段美得触碰心灵的歌词:“有人放烟花 有人追晚风“,烟花灿烂令人目眩,晚风抚面让心坦荡。</p><p class="ql-block">“……赠我一场病 又慢慢痊愈摇风铃 赠我一场空 又渐渐填满真感情……”,那是对病痛、对缺憾、对不完美的赞美!</p><p class="ql-block">不完美才是人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菲的歌声空灵动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