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昵称:空心木头</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美篇号:22900783</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文字:原创散文</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图片:手机拍摄</font></b></div>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艺术。生在潮州,长在潮州的我,逢年过节,潮州非遗文化滋润着我的心情。潮州古城,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过年了,潮州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喜气洋洋,都只为享受古色古香的潮州文化生活。 过年了,过的是心情。新年新气象,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情。黄沙滚滚,飞尘蔽日的黄土高原,注定会裂变出狂野、雄浑的安塞锣鼓;而这山清水秀、偏安一偶的潮州韩江水,也必然会“滋润”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秀。<div> 潮州工夫茶、潮州弦诗音乐、潮州木雕、潮州抽纱、潮州戏、潮州菜、潮州歌册……这一切的一切,均是那么精巧、雅致。而一代新人,站在潮州文化的领域上,打造美丽的文化古城。在蛇年春节,把文化风俗传播到每一个人心中。因为文化,让人们陶醉,耳目一新,心情舒畅。</div> 文化艺术是人创造的,人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完善、丰满了对人自己的塑造。潮州人在创造出潮州文化艺术之时,潮州文化也滋润着潮州的年轻人。<div> 喝小小的一盅工夫茶,其实就是在营造一种相敬如宾的氛围;听一曲潮州弦诗,陶冶一种和睦安详的情性;唱一篇潮州歌册,畅饮的是一种大雅大俗水乳交融的艺术液汁……</div> 说到“潮州歌册”,不能不提“百屏灯”。这盏“百屏灯”,滋润着我童年的春节。而今,我遥想儿时在甲第巷游玩的情景,不说那楼头房角的潮州彩绘,不说那门窗户扇的潮州木雕,单说那居家日常的平淡无奇的活动,阴晴晨昏,无不与潮州文化有关。 三两个老人,升一炉榄核小炭,请、请,叩一泡草纸包的乌龙茶,从乌龙冲到白龙,茶薄人情厚。五六个姐仔大妈,围坐在大厅屋谵下,合作一领大床单,飞针走线,锈的是水中鸳鸯,锈的是天上比翼鸟。 有时侯,大门外走进来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婆子,要为这个姐仔那个大姨挽面。挽面之后,老婆子有时兴之所至,就会吟诵一段“百屏灯”给做抽纱的姐仔大妈听听:“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桌凤仪亭;貂婵共伊在戏耍,李布气到手锤胸。二屏秦琼倒铜旗,三屏李恕射金钱……九七万历小登基,九八武王反西峙,九九摘印潘仁美,百屏拜寿郭子仪。”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现代物质生活强劲的扩张,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如同地球上的物种渐次萎缩式微乃至消亡。好在有这么一些有识之士,顶住现代电光的诱惑,耐得住寂寞,挽起手笔投入到发掘、抢救、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去。<div> 潮州古城的年轻人,便是这样的一代人。他们用心灵,用尚属雕琢的手笔,在新春佳节,在灿烂的春天里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文化享受。<br></div> 潮州人过年,过的是文化年,弘扬潮州非遗文化,把潮州文化载入新时代的春天。那种情愫的真挚、渲泄的充分、表达的雅致,使我们不由得看到表面上看起来平淡、人们照例忙忙碌碌、充满亲情和乡情的新春佳节,多出了一个层次,使潮州古城集体的面容变得有起伏,有深意,有魅力了。 潮州文化年,有文化的年味。更使我们坚信,潮州文化之强大,坚韧的血缘不会中断,更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在潮州非遗文化的领悟把握和创新中使自己活得特别、活得认真、活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