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座星宿山

蜀子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村北的星宿山,虽然算不上巍峨,也不出名,但它绵延神奇,风景秀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宿山坐落于金堂与中江两县交界处。我出身在星宿山脚下的星宿村,知道星宿山上曾经有山寨,是前几年的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对星宿山寨的了解,除了查阅地方志及相关资料,还有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时不叫星宿山,只是山上有山寨。如果要说广严寺的历史文化,是绕不过宋代设三节镇,当地军民修寨筑堡、英雄抗元的历史。为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宋时流传有星宿、玉皇、观音、太平等四寨。正是因为山寨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历史文化现象,堪称为宋文风尚中的一朵奇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比之下,星宿山寨的构筑条件较差,只将山头四周掘凿成直壁,寨门两侧用条石加固。壁上古柏参天,郁郁苍苍。寨顶形如帽盖,地势较平坦,有蓄水池、堑壕等防御设施,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宿寨不光是守卡的兵寨,而也是清代避白莲教的兵寨。从淮口怀安军的防御体系看,星宿寨是进入金堂境内川东北方向的第一寨,从地理位置和星宿寨的防御设施分析,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节镇东南边沿的天然屏障,是毗临中江冯店前哨的重要关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寨门下的垭口上有个大坑,是古时战争留下的遗迹——万人坑,这与三节镇驻守星宿山防御阵亡的士兵有密切的关系。小时候,我自听到万人坑的说词后,放学就不敢走马路,翻过山垭口回家了。虽然万人坑早已被填平,上面植满果树。但是每当来到这里,仿佛这片土地曾被鲜血染红过。然而,古战场上弥漫的烟硝味,早已散尽,十分平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乱时曾作将军寨,平时又为佛氏宫。”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看到石拱门上的“星宿山”大字,是清朝修建庙宇时镌刻的。据说庙子峻工那天晚上,工匠师傅坐在庙门前摆龙门阵。忽然,一道亮光划破夜空向庙后方坠落。他们立即跑去看是什么东西落下来了,天黑地远,什么也没有看见。后来,根据这一流星现象取名星宿山,庙子叫星宿山庙。天高皇帝远,当地商人发了财,做善事,修桥补路,与百姓建庙请佛,无需皇帝题名赐匾,皇帝也管不着这山乡僻壤。星宿山默默无闻,不见经传的原因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宿山庙,坐北朝南,四合院瓦房,古香古色,别具一格。庙宇被翠柏圈围,秀气、灵气、人气,风生水起。庙院中间有棵三人拉手围抱不住的黄角树,遮天蔽日。进庙院门左侧是雕梁画栋的小戏台。每年庙会时,广严寺的川剧团前来演出,附近冯店、李都、妙峰等地的百姓前来看戏,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生从山体左右两个垭口上山,走出来两条或缓或陡的小路,汇合于庙门前。父亲领着我上山时,虽然还不能独自走到庙门前,但已经认得石门上的星宿山三个字,并会按照父亲的要求在佛前叩头作揖了。后来,我家为生产队看养了一头牛,有时牵着牛儿上山吃草,会唱《二小放牛郎》了,正是小学毕业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庙里栩栩如生的菩萨雕像,如坐云端。进庙门拾梯而上,右侧为土地菩萨的小石屋,土润苍生,神灵庇佑。虽然不显眼,但父亲敬香烧纸时,总是偏向他,说土地是命根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面的大雄宝殿里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及其“保镖”;左边殿分别为弥勒佛、千手观音、城隍菩萨;右边殿分别为药王祖师和玉皇菩萨,还有罗汉殿,和右侧的生活区。每到农历新年、二月二龙抬头和释迦牟尼生日等,百姓都要上山去膜拜。小孩子都跟着大人上山看热闹。父亲没有文化,也会说出文殊菩萨来,每次都要我叩头三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忽然,来了个破“四旧”,伐树拆庙,山秃庙毁,十年不复存在。后来从一九八一年至今,历经三次重建。特别是二ОО八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三次重建,聚合中江冯店、李都、妙峰的信徏,扩大化缘范围,加大联系社会捐助力度,并得到了原广严寺太乙宫等信教人士的资助和支持,先恢复三合院庙,并逐步将开放的殿前修成前厅,最终还原四合院山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前,正庙里的三根条石砌成的神台石头和土地庙的石顶都是清代遗存,见证了山庙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方便蚁众上山,将从山垭口至庙门前的泥土小路修建成水泥加石台阶的人行道。如今的各个殿除供奉佛教统一的菩萨外,新添了与农业、牲畜、山川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菩萨,如猪天菩萨管着猪的成长,长得又肥又胖,百姓有肉吃;女性相貌的太阳菩萨,眼睛放出的光,能抵抗性侵扰;男性相貌的月亮菩萨,有胆量在晚上出来。本来女性的特殊日子是不许进庙子的,但星宿山庙里却有个治妇科病的菩萨,三八妇女节举行“血盆会”,女性上山庙来,一起聊聊妇科方面的事,敬敬“血盆菩萨”。我说“血盆菩萨”不好听,女人半边半天,就叫“妇科菩萨”吧。我钦佩百姓的智慧和眼光,他们期望各行各业都有菩萨,都有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星宿山庙香火延续时,第三代守庙人老李说,目前主要是“以会养庙”,星宿山庙几乎月月有庙会。观音菩萨,一年过三次生日,来的信徒最多,多则七十多桌,没有桌子,盘坐地下吃饭。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来敬敬菩萨,保佑风调雨顺,健康平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星宿山,曾经像是没有嫁出去的处女,外面很少有人知道。自成南高速建成通车后,一条或弯或直的大道,像没有尽头的长绳,绕山腰,越山冈,穿行青山绿水间,消失在遥远的天边边。二О一三年五月,我驾车从乌鲁木齐回到家乡,先将车开到村头的水库边,又开到星宿山上的庙门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的星宿山,不仅变成了金山银山,还是人们的休闲乐园。</span>那次初夏过星宿山,一轮温温柔柔的太阳出现在左侧山峦上。路边的李子树结满青青小果。果农正在“修果”,优胜劣汰,去掉枝上密密匝匝中劣质的,地上落下一层绿气。六月二十九日,我回家乡买青脆李,果农陪着我从树上现摘现尝现买。让我喜气洋洋的是,不管哪个季节回到故乡,或在千里之外,都能吃上新鲜而物美价廉的水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星宿山上林木苍翠,梵音袅袅。山下房舍座座,人牛阡陌,天合之地,自然佳境,世外桃源。<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悬浮物,空气清新。</span>有时或开车或步行在山上,既能闻到花果飘香,还能看到上山的情侣漫步林间,他们赏花观果、拍照,卿卿我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