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康养旅居”之彭祖山

广德禅师54354176

<p class="ql-block">  康养旅居的最新理念是“医、康、养、住、乐、学”,从基本生活、社会生活到精神生活层面的获得全新体验,从而使康养者实现“养身、养心、养神”的康养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蜀中山奇水秀,静谧灵秀的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天下游客,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彭山天下寿的盛景就成了旅居者青睐的地方。此次旅居眉山,除再次领略三苏文化的魅力,还希望游遍眉山的风景名胜,彭祖山是首选。</p><p class="ql-block"> 彭祖姓篯名铿(篯铿,jianken音同尖坑),他生于夏,卒于周,历经夏商周三代。是颛顼大帝的玄孙,鬼方氏遗腹子,曾流落西域,帝尧封之于大彭(辅佐帝尧而受封于彭城),建立大彭国(江苏徐州),成为彭氏始祖,被后人尊为彭祖,商灭大彭后彭祖云游天涯,创养生三术(房中术、引导术、膳食术),娶四十九妻生五十四子,享八百八十岁仙逝于彭祖山。</p> <p class="ql-block">  彭祖山门楼是一组由楼、亭、廊组成的汉唐风格建筑群,庄严宏伟,歇山式建筑的斗拱、榫卯、中式格栅、窗花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矗立在高高的石砌台基上,石梯中央篆刻着硕大的“长寿”二字。穿过门楼,走上九九长寿梯,这是彭祖山景区的中轴廊道,由九十九个平台,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组成。台阶平缓,绿植成荫,修竹滴翠,花香鸟鸣。目之所及,视野里到处都能看到寿字,就连路边的石桩上都刻有寿,突出了彭祖山是以长寿为核心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循着长寿石梯一路欣赏着红绿美景,聆听着百鸟脆鸣。宋人笔下那“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的意境呈现在眼前。行至一山亭,名曰“听雨观山”亭,停步驻足,倚柱细品,此亭六柱歇山单檐,并无新奇,缘何名为“听雨观山”?亭外铭文标注:取自于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山亭听雨》。打开手机搜到一代山水画宗师的《山亭听雨》图,身边的凉亭与画图中的山亭还真有点貌似,但体味不到大师的“双干亭亭碧玉明,翠荫凉风石床清。南风吹断闲庭酒,卧听萧萧暮雨声”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观山听雨亭的对面是彭祖书院,是中国第一家彭祖文化主题书院,三大主体建筑与长廊合围成四合院,川西园林仿古建筑营造出了幽静清雅的环境。书院门楼是单檐歇山式建筑,门柱上一幅很有趣的对联:“无色无空无忧无虑美意延年受命于天,有山有水有耕有读龙马精神即寿且康”,里面设置的寿养书屋,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养生和彭祖传奇书籍,是人们研究学习养生长寿不可或缺的瑰宝。后廊柱楹联“仙山有彭祖独创养生四术,松鹤伴寿翁喜乐人间烟火”;两层歇山式主楼是仿古设计的彭祖讲堂,与鲁迅的三味书屋是完全不同的格调:低矮的方桌,圆蒲团坐垫,屋梁上挂着很多用白色绸布抄录的名人语录随风轻轻飘扬,讲台两边飘逸潇洒的金字对联“前有圣贤留明鉴,后来少年强中华”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品谈;在彭祖画院,门柱上“山水多情入画十分韵致,古今有意成书一展风流”的楹联道出了这里是彭祖书院的精华所在,游客留恋于室内,饶有情趣地观摩大师书画名作。如古时嵇康的《养生论》,有“巴蜀鬼才”称谓的魏明伦为彭祖山撰写的《长寿赋》木牍,开篇“川西一隅,彭山一县。伞寿<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古时“伞”字简写是“仐”,分解为八十,喻八十岁)</span>者甚伙,米寿<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米”字拆开上中下为八十八,喻八十八岁</span>)者成堆。白寿<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白”字是“百”字去一横,即九十九,喻九十九岁)</span>者同攀人瑞,茶寿<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茶”字草头代表“廿”,下边拆开为八十八,合为一百零八,喻一百零八岁)</span>者互贺龟龄”。这段颇具古风、才气外溢的词句,写出了彭山为长寿之乡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循着九九长寿梯一路眺望翠绿的远山,一路欣赏着身边的美景,长寿梯顶端是寿山广场,一座由奇石磊砌的“寿山”,像是一个倒卧的“寿”字。寿山广场地面用不同的中国书法形式雕刻成“百寿图”,以“寿”为引,以“寿”为魂,自古以来,百寿图是护佑平安的“吉祥符”,艺术家们再赋予它极高的艺术观赏性,让前来彭祖山祈福增寿的游客们得寿而归。</p><p class="ql-block"> 从寿山广场沿着步道漫行,路边那首慧观居士写的卜算子《咏齐山双佛》词读起来颇觉新鲜,但不明解其禅意。路过一组白墙灰瓦汉唐风格的建筑群,这便是膳食术馆,这里的养生膳食遵循彭祖“食药同源和五味,万物应时皆养生”的养生术,为游客提供“调和阴阳,四季补益,养生延年”的养生药膳,更有彭祖为尧帝专配、号称“天下第一羹”的雉羹(用野鸡加稷米或薏米同炖而成)。如果你走累了,坐下来喝杯养生茶也是一种享受。经过璧山寺继续前行去欣赏齐山双佛,站在前往双佛的木栈道仰望,在翠绿的树林掩映下,老鹰崖上的两尊佛像依山就势、一坐一立、高与山齐,故称齐山双佛。继续上行到大佛脚下,一块石碑上刻着齐山双佛的简介。齐山双佛,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设计和规模都属国内罕见,为世界第一大双佛,其中单个佛像也是世界第八大佛。立佛是释迦牟尼佛,座佛是多宝如来佛,红色岩石雕刻线条清晰,工艺细腻圆润,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宗教文化艺术品。它们比乐山大佛早建70多年,据专家考证,乐山大佛就是依山齐山双佛为蓝本设计雕琢的。把坐佛的上半身和立佛的下半身组合起来同步放大,会得到一个与乐山大佛外形一模一样的图象。</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双佛及石窟崖雕后继续向上攀行,经过仙女平台,彭祖的三女儿三娥的白色雕像就矗立在平台中央,三娥一生随彭祖采药炼丹,治病救人,这里是每年三月三朝山会人们祭拜仙女的地方。到达彭祖山顶,不老阁就建在山顶最高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仿日式塔楼建筑,登上不老阁,整座彭祖山的美景尽收眼底。近瞰仙山幽幽,远眺碧水茫茫。坐在塔楼的美人靠上小憩,吹拂着清爽的凉风,看蓝天白云舒卷,听密林深处小鸟私语,悠然地感受天地间静谧与身心的舒爽。山顶规模宏大的慧光寺內的仙女洞是三娥炼丹修真的地方,穿过慧光寺,沿着林间步道经过仙女崖,观月亭,下行,到达彭祖仙逝、安葬的地方—彭祖仙室。墓室三周以青石围堂,室前的石梯上雕刻着一幅巨大的太极图。彭祖墓由“高山仰止”牌坊、门坊、走廊、墓室、太极图、墓缘、围墙组成,彭祖陵冢在修仙室的上方,墓前有清同治六年县令王燕琼为彭祖所题的墓碑“商贤大夫老彭之墓”。传说彭祖是乘着祥兽白虎飞升成仙的,因而在仙室门口安放着两只白虎石雕。彭开富著《彭祖全传》中记载,彭祖仙逝于殷代末年的六月三日,其后人并没有找到彭祖遗体,后裔们便收集彭祖遗物在西蜀彭山、江苏彭城、浙江临安等地修建了十多处彭祖墓,究竟彭祖墓在哪里就成了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  彭祖是长寿的象征,先圣孔子在《吕氏春秋.为欲》中“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纵观彭祖一生养生长寿的传奇经历,历代明贤泰斗们争相吟诵,元代杨少愚赞曰:“七七鸾弦续未休,韶光八百去如流。当时若解神仙术,更许春龄亿万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HUAWEI Meta40拍,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