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作者/刘荣生</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自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7年夏日,“孝河三部曲”第三部《孝河岁月》终于收笔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说“孝河三部曲”的创作,打个比方,那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之幸事。说实在话,我在2005年创作长篇小说《孝行天下》之始,是从未有过创作“孝河三部曲”之冲动和打算的,那时只是觉得,这里早在隋唐时期,就以大孝子郑兴割股救母的大孝至爱轰动朝野、名闻天下,至唐太宗李世民敕令倡导孝行天下,便改县名永安为孝义,我作为孝河之子,由孝河义水和这方热土养育,有责任将这段湮没和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辉煌的历史昭示于今人,以期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营造一个崇尚孝道的美好和谐的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庆幸的是,《孝行天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后,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称赞这部作品开以小说弘扬我国传统孝文化的一代先河,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灿烂乐章。一时间众多报刊、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数位企业老板和三家电视剧制作方还要与我合作将其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有一家已撰写了电视剧脚本,尽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项目搁浅,未能成形,但还是极大地激发了我以自己熟悉的孝河地域为题材,继续创作,挖掘其典型意义和伟大民族精神之内涵的动力和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于是在2010年,我又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孝河人家》的创作之中。在这部小说中,我把目光投向了孝河两岸那些优秀的晋商,着力表现20世纪前期,当我国屡遭外国列强欺凌而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时,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我撰写了创作提纲,深入了解收集到不少感人的典型事例,在没明没黑地闭门创作两年多后,将书稿送交到作家出版社。我的朋友、资深编辑韩星审阅后对我说,看来,刘老师您是打算写“孝河三部曲”呀。我说,这部跟前部一样,是取材于孝河地域,不过我现在还没有要写“孝河三部曲”的打算。编辑部主任王宝生说:虽时间跨度大,可题材一脉相承,这已经是第二部了,如再写一部,将是很好的“孝河三部曲”了。我是没有信心的,淡然一笑说,谢谢鼓励,我还真没这方面的考虑。我知道,创作大部头的三部曲绝非易事,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决心,且自己年岁大了,总感力不从心。此后,朋友的话也就被淡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孝河人家》出版发行后,登上了全国各大网站,并在2013年9月被新华网推荐为全国十大好书之一,且名列榜首。很多朋友来电祝贺,很是振奋人心,我庆幸自己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得到了社会认可。尽管如此,也未能点燃我胸中完成“孝河三部曲”的那团烈火,原因大抵是年龄不饶人啊,人生渐老,身心俱疲,意志消沉,对长时间的写作望而生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但命运最终还是要我创作完成“孝河三部曲”。走过几十年风雨岁月,上了年纪的人总爱回忆旧事。我们这一代人可不容易啊,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改运动、互助组合作化、初级社高级社,经历过“三反”、“五反”、反右运动,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公社化大食堂和三年困难时期,经历过批林批孔、大学毛著、农业学大寨,经历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拨乱反正后的改革开放、农村土地承包到户,这一路走来,不知尝过多少艰辛与苦涩。我总觉得,时至今日自己还能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近百年来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在饱受欺凌、历经艰难曲折和各种磨难后发展到今天,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取得令国人扬眉吐气、世界为之瞩目的伟大成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是小时候那段日子。我家兄弟姐妹六个,衣服常常是补丁摞补丁,大的穿罢小的穿,即使过大年时按例要穿新衣服,也只能把穿旧了的农家土布衣服用黑色或蓝色染料一染,当新衣服穿,可我们穿在身上也都欢天喜地,觉得美滋滋的。从小父母亲就教育我们不许浪费一粒粮食,说农民辛苦种地打粮食,水一身汗一身不容易,我们吃饭时掉到桌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最为刻骨铭心的是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我家有九口人,父母、爷爷和六个孩子,人说半大小子吃杀老子,意思是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饭量大得惊人,一家人的粮食定量根本不够吃,一年有多半时间要吃糠咽菜,很多时候连谷糠都弄不到,野菜也被挖光了,没的吃,就吃高粱壳子,还有脱去玉米粒的芯棒,用斧头敲成指头大小的碎块,上磨磨成粗粗的棒子面,蒸团子吃,味道苦涩之极,实在难以下咽,更难便出。现在回想起来,三年困难时期,中国人就是这样一步步极艰难地熬过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在的年轻人哪里知道我们国家是如何从过去的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到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走过各个革命时期的艰难历程,一直走到今天的。他们似乎觉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直就是这样美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奢侈浪费之风盛行,一股前所未有的奢华豪阔之气在全社会弥漫,浪费现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们家乡的一位大款为儿子结婚花掉三个亿,在京城、省城都购置了高档别墅、豪华轿车,在县城大摆七天酒席,别说县领导,连一些省地领导都趋之若鹜,前去祝贺随份子。一位村支部书记为父亲做八十大寿,收受礼金近千万元。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宴席上客人吃不完只能倒掉的大鱼大肉不下一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当代一些大学生不仅不以浪费为耻,反而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地说浪费粮食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简直太荒谬了!一次,我在京城某名牌大学就餐,正好跟几个学生同桌,看到他们身穿世界名牌服装便有些吃惊,说,你们正在艰苦奋斗、刻苦读书的时期,还穿这么好的名牌衣服?一位学生说,现在校园里穿名牌的学生很多,我们不穿就显得寒碜。我问,你父母亲是干什么工作的?那位学生说,我父母也在这个城市,承包了一个小区的垃圾处理,负责每天用小三轮倒掉整个小区的垃圾,不赚工钱,只在其中拣拾可回收再利用的物品,业主不交垃圾处理费,几方面都合算。我说,你的父母亲一定很辛苦。那学生说,辛苦是辛苦,可也不少赚钱,一年至少能赚七八万块。我说,在这种城市,要租房,一家人还要生活,一年赚七八万块钱能干啥。那学生说,也是,他们就是为了我才来这里,赚的钱差不多都花到我身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听得心里一阵难受,又观察餐厅里来来去去的学生,只见他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真可谓一代“天之骄子”啊!离开餐厅时,我看到,门口一侧一溜放置着五个泔水桶,每个都被倒进了大半桶剩饭。我停住脚步说,多可惜呀!一位正在收拾泔水桶的师傅叹息一声说,天天都这样!现在的年轻人真是造孽,根本不心疼粮食,学校有四五个食堂,每天倒掉的饭不下二三十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那晚我几乎整夜没合眼,深感这种现象是我们社会的一大悲剧。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否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难道能把责任都推给这些心地单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风华正茂、无忧无虑的他们压根儿没有经历过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从没尝过苦日子的味道,他们在大树的浓荫下长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哪舍得让他们吃苦受罪,有半点不称心如意。因此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完全有责任把亲历过的那些苦难讲给年轻人听,好让他们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过去,触动心魂,改变自己,珍惜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热爱祖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于是,我坚定了完成“孝河三部曲”的决心,一头扎到创作之中,废寝忘食完成了这部《孝河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此,我要感谢作家出版社,感谢我的朋友韩星编辑,给了我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完成了洋洋洒洒百万言的鸿篇巨制“孝河三部曲”。我还应该感谢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是它给了我一笔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品质的非凡财富,让我具备了超常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无畏精神,在几十年之后能把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讲出来,让它们走进当今青少年一代的心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7年5月于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刘荣生,当代作家,出身书香门第,1949年出生于太原市,山西孝义人。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生笔耕不辍,八十年代开始发表短篇小说《惯性》《天雨》《一分钱逼倒英雄汉》等作品,代表作长篇小说“孝河三部曲” 《孝行天下》《孝河人家》《孝河岁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90余万字的《孝行天下》2010年入选作家出版社首批出版的电子书,点击率突破320余万创纪录;60余万字的《孝河人家》2013年被新华网评为全国十大好书之一,名列榜首;《孝河岁月》被作家出版社誉为“孝河三部曲”精彩丰厚的收官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承蒙关爱,谢谢分享。😜</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编辑/GMF</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图片/网络</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特别声明:本文通过美篇功能插入了背景音乐、照片和图案。如您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