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央视《成功之路》栏目讯(记者:李小民)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其书法发展历史悠久,从石器时代的刻划符号、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到春秋战国的《石鼓文》,都体现了陕西书法的重要地位。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瑰宝,也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民国时期,陕西书法逐渐从实用性向纯艺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书法的艺术风格,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书法作为艺术,能够陶冶人类心灵,提升道德品位,进而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陕西书法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 陕西拥有众多著名书画家,其作品广受国内外收藏家认可,市场前景广阔。政府也高度重视书画产业发展,提出多项扶持政策,为书画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机会。此外,陕西每年都会举办多场书画展览和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收藏家,为陕西书画市场注入了新活力,陕西书法在现代正经历着繁荣与发展的新阶段。文人书画名家层出不穷,在各个时期依据各自的特长,独领风骚,本期央视《成功之路》栏目当代书画艺术名家推荐:王仁贵国家一级美术师。</p> <p class="ql-block"> 王仁贵,号浪石,陕西桥尚人士,大学毕业,现为书画艺术传承 师(高级)、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首席文化官、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通俗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榜书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人民书画院副院长、西安雅集书画院副院长。西安古都中国书画院、吴派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会长等职;书法作品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曾应邀出访日、韩等国,书法作品被国内外企业、庙宇、博物馆及书法爱好者收藏。</p> <p class="ql-block"> 王仁贵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幼承庭训,以古为徒,笔耕不辍,其书法作品多以草书见长。王仁贵老师习草书,最善干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自然风云变幻中,去领悟和捕捉草书创作的奥妙。如其所言,看见两个挑担子的人相向行走在一条路上,途中相遇相让争相避让的情景,看见田地上挥动农具耕作时的情景,从中悟出草书行笔杂而不乱,挤而有序的态势;甚至在狂风大作时,树枝枝干的摇动和树梢摆动之间的形态,都使先生体悟草书的笔势和布局。</p> <p class="ql-block"> 纵观王仁贵老师的一系列草书,清秀逸神如山川峻美,婉丽多姿若龙蛇之戏波,圆润如涓涓流水,轻快若疾驰行云,苍劲似铁面银钩,坚定仿金石满地,笔锋起伏,腾挪起伏,细看每一个字活泼跳跃,远看一幅作品,令人赏心悦目,不尽享受先生的笔划线条之美,纵横交错之美,上下飞舞之美,不啻一幅大写意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书法教学并书法习作,使王仁贵老师的草书其走笔狂放而字字形正,创意新奇而谨守法度,线条跌宕起伏而笔笔有交代,故而虽见狂态贯穿始末,其整体仍显得稳稳当当。如果没有对草书结字之法精熟干心,没有对笔墨语言的熟练掌握,没有对狂放一路的多年探索,没有对传统与创新的深刻领悟,何以频频出佳作!曾先后数次代表陕西出访继承了传统的书法技艺。</p> <p class="ql-block">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书法大赛中获奖,包括优秀奖、金奖和一等奖等。多幅书法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书法报》等媒体刊登,数幅作品被日本博物馆,老挝、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汉语大学、美术大学等国外高等学府收藏,被敦煌自然博物馆、陕西省人民政府、澳门及国内外书法爱好者悬挂、收藏。 2017年,他应邀为西安古城墙东大门(长乐门)书写了迎春春联,这一举动无疑为古城增添了一抹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 陕西作为历史上的文化重镇,其书画创作一直在全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带动了全国其他地区书风的兴起,共同促进了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王仁贵老师作为陕西书法界代表性人物,他几十年来一直潜心钻研书法,勤学苦练,经过多年研习,他不仅在书法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和成就,还时常应邀参加各种活动,多次获奖,并积极参与各种书画教授公益活动,而且他为人低调,他的书法作品深得文人墨客和广大百姓及国内外书画收藏者的喜爱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赞扬,国内各大媒体纷争采访报道,值得更多的书画界的人士和年青的书画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祝王仁贵老师在未来书法艺术的创作中,百尺杆头,更进一步,书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奉献给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