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小编的话】</b><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没有一种教育形式会适合所有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接受与叛逆中交替成长,更没有任何家长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没有缺憾。只要学校、孩子和家长都尽力了,孩子一定会有可期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本篇选自公众号:摇摇晃晃地长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不代表「清華1928女生匯」的觀點。」</i></b></p> <p class="ql-block"> 小学,儿子上的是一所寄宿学校,6岁到12岁,那是6年愉快的时光,至少对于我们夫妇是这样。跟长大了的儿子讨论小学的6年,儿子觉得挺好,最开心的是在学校特别自由。前些年,有一种声音认为孩子就不应当去寄宿学校。我开始反省这个决定,虽然时过境迁,还是依照记忆写下这个过程中的感受——是回味,也有所领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所公立的寄宿小学。校长爱教育,爱孩子,特别推崇寄宿教育,认为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第一天上学,把行李送到宿舍,看小小的儿子背着巨大的书包摇摆着走进校门,向我挥挥手,“妈妈你回去吧”,便头也不回地走向学校。老母亲我哭着回到家。晚上在家,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就会冲到电话机前,想着一定是儿子学校打来的电话。幸运的是,这样的事情一次也没有发生过。</p> <p class="ql-block"> 周五下午,接儿子回家,问儿子想家么?儿子说不想。又宽慰、又心酸的我却在一旁偷偷抹眼泪。儿子告诉我,一个女同学想家,拿出妈妈的相片,看一眼,哭一下。</p> <p class="ql-block"> 家长会上,校长这样说,据学校老师当时的观察,一年级开学第一个月,走读班的孩子们学习成绩比住宿班的孩子们好,但两个月之后,两个班就看不出什么差别了。</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教数学的是一位女老师,不但课讲得好,还教会了孩子们一句受益终生的话: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大声说,那稚嫩的童音,过了这许多年,还回响在我的耳边。</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一天,儿子回家跟我说,“妈妈,老师说的不一定全对”。我不知道怎么接话儿。我心里明白,孩子说得对,谁的话都不一定全对。但我又不愿打破老师在儿子心中的权威,就跟儿子轻描淡写地聊了老师说的哪句话不对了,听听儿子的心里话。</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儿子跟老师冲突得很厉害,儿子回家说:“我已经看过了,我们学校不好,我要去我朋友的学校,他们学校吃得好”。我没搭茬儿,过了一阵儿,儿子便不再提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时每周一早上送到学校,周三下午接儿子出来,一起在学校附近吃晚饭后再送回学校,周五下午接回家。我一直这样安慰自己,儿子实际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四天,似乎并不是难熬的漫长。但对于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幼小孩子,一定是巨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六年级的两任班主任经验丰富,儿子也渐渐长大了,他们接手这个班级,会敏锐地看到各种孩子的特点,依他们的经验用不同的办法对待不同的孩子,我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解决各种棘手问题,而我也逐渐习惯了每次家长会之后,等待其他家长离去后老师的个别辅导。那时候年轻如我,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巨大的压力,也可能给儿子造成了更多的困扰。</p> <p class="ql-block"> 校长对教育深入钻研,有两个举措至今仍然让我感动,一个举措是班主任老师挨个家访,从小学入学之前到6年级,每次开学前,老师都会家访,要求父母都在家,他们要看看孩子生活的环境。这所学校全北京市招生,老师的家访很辛苦,这无疑加大了工作量,但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裨益无穷,家访是建立老师、家长、学生的紧密连结,彼此懂得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另一个举措就是每学年都换班主任。用校长的话说,如果小学6年都是同一位班主任,孩子们说话走路都会像这位班主任。这种比喻确实夸张,但颇有几分道理。孩子们和家长,都十分感激校长,喜欢这所学校。</p> <p class="ql-block"> 小学的句号画得圆满,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毕业之前与班主任的一段对话——临近退休的班主任老师说,“我们班36颗星星,你儿子是最亮的那一颗”。我只好相信,这个班会群星闪烁。</p> <p class="ql-block"> 曾经很主动地要求参加儿子小学同学的婚礼,特别指定要跟那几位熟悉的同学坐在一起。我十分期待地想看一看,当初那些男孩女孩如今都长成怎样的帅哥美女。婚礼现场看到曾经那么淘气的男生,都长成了彬彬有礼的先生,让我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后来遇到几位妈妈讨论到底送不送孩子上寄宿学校,就问我,儿子跟你亲不亲?这确实是灵魂拷问。我问儿子,“咱俩亲么”?儿子说,“我看还行”。</p> <p class="ql-block"> 有个女孩,曾经跟我讲起她小学的寄宿生活,仍然觉得父母送她去寄宿学校,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来自父母的每一天的贴身关怀,一直意难平。所以,寄宿对每个孩子的影响因着孩子的特点会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 回想这段经历,寄宿学校的最大好处在于,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家里在父母身边主要是吃喝玩乐,这样保持泾渭分明,孩子的身心有张有弛,更舒服。而不能每天在父母身边,缺少陪伴,也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巨大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 无论怎样,我一直感念这位校长用心的教育,向校长和老师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2月7日,于温哥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cgh4zb"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我说故我在|会计也是干部</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h6ilh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新斋往事:清华理工男对女生宿舍的臆想|铎哥</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上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qbfw7j"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简洁的母爱|艾灵</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