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戏说“孤独”</p><p class="ql-block"> 文/陈金瀚</p><p class="ql-block"> 读书如药,能治愈孤独。一些人的心病很重,大抵是缘自于孤独。医治孤独的药,不能不吃,用药则要分轻重缓急。我的生活十分孤独,然我愛读书,便觉读书就是治疗孤独的良药。有人云,问诗十年又问茶,青春过后是青山。孤独总是不期而至,还会随时间慢慢发酵,越来越浓,越来越香,兴许它是我生命中不可逃避的宿命。</p><p class="ql-block"> 作家胡赳赳在其著作《论孤独》里,有一段话:“我在创作的时候,独自一人面对虚空的画布,体验过孤绝弥漫荒野,那一刻真是无所畏惧。我知道,那是人类最初的和最后的景象。这种感受由毛孔渗入心骸,这是自身获得的经验,不是来自阅读。”</p><p class="ql-block"> “国家危亡,匹夫有责。”这是历代中国愛国者用鲜血凝成的金句。诚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深切,颇具现实的孤独感。我们在品读诗圣杜甫《秋兴八首》中,就能聆听到伤春悲秋的孤独。“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我们在品读著名诗人柳宗元传世杰作《江雪》诗中,就能聆听到失去亲人的孤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不仅可以侵袭抑或是感染读者,还能继承。我们在品读宋朝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小重山》中的金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你是否听到诗人发自内心的孤独的呼唤?此诗句令人振聋发聩,震撼人心。我们沉浸在古典诗词中,你是否听得见诗人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作为国破家亡者之一的“孤独”?你是否听得见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其作品《满江红》中写道直捣黄龙的决心:“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p><p class="ql-block"> 然而,为何当代人害怕孤独?我想主要是由于不愿意面对现实,面对自我。人在独处时,会去反省自我,“一日三省吾身”,会去深刻剖析自我,以求得内心深处的宁静,思想的升华。守望孤独,就是人的自觉意识,自我反省。</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来,孤独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孤独并不是抑郁症,一种病态,而是人们对内心深处的忏悔与觉醒。孤独席卷了众生,令人获得新生。</p><p class="ql-block"> 著名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在孤独中捕捉到“灵感”而创作了传世之作品《星月夜》。著名的宋代诗人陆游在孤独中创作了近千首传世诗词,谱写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愛国诗篇。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孤独中演算“歌德巴赫猜想”出神入化。</p><p class="ql-block"> 我想,孤独应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令人的思想在孤独中获得升华,获得内省,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愿人们在孤独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写下人间绝代诗章。</p><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30日,作于湘潭县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