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工天河红旗渠随感

城郊村民

<p class="ql-block">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南太行、河南安阳林州市北部,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经在家乡当大队和公社干部,每年冬春都“农闲不闲”、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为几乎没有施工机械,工地总是人山人海;我们当时就知道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电影专题片《红旗渠》,很希望到现场参观学习,可惜没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追看央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红旗渠》,那战天斗地、艰苦卓绝的感人故事,又令我重生参观红旗渠的强烈欲望。此次河南河北之行,红旗渠是我们必到的目的地之一。如今的红旗渠,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月11日下午,我终于如愿来到红旗渠参观。</p> <p class="ql-block">现在自驾到红旗渠旅游的不少,我们到达时停车场基本停满了车;旅行社组团游客和各地组织来参观学习的人似乎更多,因为红旗渠不仅是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精神更是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永远是必要的。我们参观游览时确实人多,有时想拍一张无旁人的照片往往要等好久,但也感到欣慰高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人工拉缆绳“运送”人员和物资进洞、碎砂石块出洞,在岩石上磨出的道道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认真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走在情景式的展厅里,浏览那一张张黑白图片,察看一件件珍贵文物,观望一个个立体场景,想着电视连续剧《红旗渠》中相对应的情节,我眼中浮现出六十多年前,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为“引漳入林”、改变家乡干旱贫穷面貌,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场面,让人既热血沸腾,又由衷敬佩!</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览馆,漫步于山间渠畔,经过漳河水几十年的滋润,这里已经见不到干旱的痕迹,草地翠绿,树林葱茏。看着宽大绕山的渠体、缓缓流淌的渠水,我仍然不敢想象,在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穷县能动员几万民工、坚持10年,在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巨大且危险的悬崖峭壁中,挖掘修筑出7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初名)开工动员大会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红旗渠十大重点工程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反复浏览红旗渠全景图壁画,站在红旗渠的夺丰渡槽、南谷洞渡槽、曙光渡槽、曙光洞、桃源渡桥、红英汇流等十大工程的图片前,历史与现实在脑海中交替浮现,令我思绪万千,深受震撼!我眼前展现出矫健的身形、坚毅的眼神、干裂的嘴唇、流血的粗手,耳边似乎听到锤钎的撞击声、铁锹的挖掘声、炸药的爆破声和胜利的欢呼声!那一项项大小工程、一条条隧道、一段段沟渠,哪里不流淌着民工的汗水与献血,写满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红旗渠全景图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纪念碑正面文字“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背面文字“红旗渠精神永在”——都是习主席语录。</span></p> <p class="ql-block">在总干渠分水闸上下两段很深的明渠边,我走了两个来回,仰望水闸楼上的“红旗渠”三个红色大字,俯视分水岭双孔隧洞,观看开闸放水庆祝大会的照片,我似乎受到群情激动热烈场面的感染,内心也激动欢呼,为林县人民的胜利祝贺,向林县人民致敬!红旗渠精神,现在已经成为一座丰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我们就能克服困难,所向披靡,成就伟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