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就是母亲喊我回家过年!

曲径通幽

<p class="ql-block">  往年的往年,还是在过小年的时候,母亲都要在电话那头问: 儿子啊,回来过年吗?……</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又一个节点。若干个年后,人生也就过完了! </p><p class="ql-block"> 多少个异乡寒冷的冬夜里,魂牵梦绕念想着曾经回家过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这记忆诱惑的味道里,一年一度的享受着一种心里过程,在手忙脚乱里寻找美好,在欢笑喜庆里怀抱虔诚,最终换得心花怒放及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天真浪漫!</p> <p class="ql-block">  张灯结彩,其乐融融。守着母亲,守着家人,守着美食,守着岁夕,守着自己!</p> <p class="ql-block">  回家过年,其实就是一次神圣的大团聚。母亲在的那些年里,那才叫真正的“过年”……</p><p class="ql-block"> 天南海北,一路迁跹,再苦再累一定要回家;去感觉一种氛围,一团和气,一份真情,一丝丝孝心…</p> <p class="ql-block">  过年的躁动,在梦的蹁跹里碾转: 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年饭……</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桌母亲一手烹制的,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在等着你……</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每一个中华子孙最重要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舌头里,最好吃的就是“年”。</p>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吃饺子是重要的习俗。任何传统的吃食都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饺子似“元宝”,招财进宝!吃饺子吉祥!</p><p class="ql-block"> 家里儿孙多,逢年必摆二三桌。饺子是过年的重头戏。在大年二十九就得张罗大鼓开演: 定味,采料,和面,调馅,擀面……是个流水缤纷的大工程。好在家族人多,个个威武,人人善战,血脉里澎湃出东北人的豪作……,在江西鹰潭的冬夜里,包好的饺子随便用簸箕,牛皮纸垫把着,扔凉台,搁走道,眨眼间就冻僵了……</p><p class="ql-block"> 零点,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刻,母亲定会起来煮饺子给儿女们吃。在沸腾翻滚的饺子与天空炸响炮仗声中,迎接新年的来到!</p> <p class="ql-block">  糯米酒,也叫“酒娘”。是母亲过年前必须做好的一道美酿……年夜饭尾,美酿配上切碎的各种水果煮成一锅,鲜艳无语!</p><p class="ql-block"> 当大鱼大肉,酒足饭饱后,母亲会为儿女们盛上一碗……那烙在嘴唇里的甜蜜,从心里溢发出家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甜的食品,永远会让人觉得身心愉悦,情绪稳定,生活安逸,特别是饭后馋一点!</p> <p class="ql-block">  煎 蛋饺,是个技术加体力活。要把蛋液与肉馅巧妙的凝固在一起,只有练过的人,才能有这般手艺,这活,一般都由家兄老三操持……</p><p class="ql-block"> 蒸笼蒸,金灿灿,香喷喷……</p> <p class="ql-block">  油豆泡,呈圆球体,内蜂窝状,外筋內虚……将皮面划一小洞,把调好味的肉馅塞进去,蒸上十分钟,别有一番风味……每年小哥哥都要去上清那个山美水秀的小镇采购”油豆泡”,那个“泡”在嘴里味觉会在舌尖上盘旋许久……</p> <p class="ql-block">  “咸猪脚” ,是母亲的又一个杰出创作。经过一段日子腌制的“猪脚”,在大年初一的桌上呈现,必然搏得满席喝采!当那白白的,滑滑的,歪歪的,膩腻的,脚蹄子,躺在汁里向你颤颤巍巍地招手时,此刻你会忘了用筷子,直接用手塞在嘴里,吞噬在颤抖中,让你欲口大开,欲罢不停了!使得满桌的人多消了一箱酒,多灭了一桶饭。</p><p class="ql-block"> 此时,坐在正中的母亲幸福地笑着,还不时地劝着:崽啊,慢些吃,慢些吃……</p> <p class="ql-block">  卤猪肝,酱牛肉从来都是母亲一手完成的。还有五味香干,香肠……</p> <p class="ql-block">  年味里,我最好一口的还是母亲做的 “墨鱼红烧肉”。猪肉的香加上墨鱼的海,互相浸渍,在浓浓的酱汁映衬下,闪闪发光,让你不得不恣意妄为地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 对“墨鱼烧肉”的刻苦铭心,还是从小学念书的年代产生。记得舅舅是航运公司的老大。常常航行到我们住的城市——鹰潭。每次“船老大”的船靠岸停泊在江边时,舅舅都会请母亲去船上做客。回回母亲都要牵上我一块去蹭吃……心里的高兴劲儿,就跟过年似的。那时候舅舅开的船是叫着“机帆船”,在船上吃饭要盘腿缩脚的坐着,遇见有风有浪的时候摇摆的厉害,别说盘腿吃了,站着都晕。但一见舅母将一碗热浪冒烟的墨鱼烧肉端上来的一瞬间,直接勾起我对肉的贼心,撕心裂肺,欲扫不能……</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以后,每次回家过年,我都要带上唯一的年货“墨鱼”——去寄托馋思!</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江西余干人,生长在鄱阳湖边。“银鱼”自古至今都是馈赠上品。在八十年代就卖到了二百多元一斤,素有“鄱阳湖的银鱼,五月绣花针,八月圆滾滚”美誉! </p><p class="ql-block"> “银鱼炒蛋”,是每年过年母亲都要做的一盘菜!</p><p class="ql-block"> 这种口福早就没了,留下的只是个念想了……</p> <p class="ql-block">  鱼,过年不能少。而且是大鲤鱼。煎炸成金黄色,母亲会撕张红纸贴在鱼背上,一直端坐到正月十五。象征着年年有鱼(余),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 梅干菜烧肉”——毫不夸张地说,母亲做的这道菜,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菜了……现只能深藏于梦中了!</p><p class="ql-block"> “梅干莱烧肉”的精隨再于,当你一筷子下去,便能感觉到菜的香,肉的醇;以及入口无须咀嚼而产生的滑溜感,自然而然地溜进喉咙,滑进肚皮里……再盛上一碗木桶饭,那就叫——幸福!</p><p class="ql-block"> 母亲做这道菜的秘决是,将加工好的成品,放在煤球炉的一口大锅里蒸上一天,并且每次下筷之前又要蒸上一次,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彻底融化在了霉菜里,然后又融入进了你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做 “霉豆腐”是母亲的又一个绝活。每年的十一二月份,母亲都会去买几板上好的石膏豆腐,然后风干水份,切成小方快,在一个木盆里铺上稻草,将豆腐一块块,一层层码好,用稻草盖好……如果天气冷的季节,还必须用废弃的棉袄或棉被包住保温。经过十天半月的发酶,然后将其放在辣椒粉里翻滚几下,装在密封的瓦谭瓦罐里,倒上高度白酒,在封口上淋上香油,密封数月……大年初二的饭桌上,绝对少不了这碟经母亲用心做出来的“霉豆腐”,在鸡鸭猪鱼肆无忌惮的餐桌上,突然来了个“霉豆腐”……</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一旁轻松的讲: “搭搭筷子啊”……</p><p class="ql-block"> 当你的筷子再也不敢夹肉的时候,你就点点“霉豆腐”吧,保证让你又重新复活,又要多搭上一碗白米饭。</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这些过了年,又得游走的儿女们整理行包时,母亲又为我们准备了一罐罐一瓶瓶的“霉豆腐”,“柚子皮”,“萝卜干”,使劲地往你包里塞……</p><p class="ql-block"> 每当在硝烟弥漫的火锅里 ,在龙虾鲍鱼的炮弹下,都会想起那红彤彤的“梅豆腐”,那曾经的年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北方人,母亲南方人,爷爷辈闯关东,父亲辈南下,儿女辈干主义,子孙辈奔国梦……</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的早,我们七个子女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辈子没什么爱好,平日也不迷信。但每到过年,就会摆上两个金黄柚子,点上二根香……(现在才明白,“柚”与“佑”,“游”偕音。)母亲是在保佑全家,保佑我们在外的游子平安!</p><p class="ql-block"> 从儿女,到儿孙,到曾孙……操了一生的心!平平淡淡,默默无闻,这就是母亲,平凡朴素,伟大崇高!</p><p class="ql-block"> 为有这样的母亲,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们将活得更加充实,更加有信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柴米油盐,一岁又一岁 ,任劳任怨,一年又一年 ,儿女们回家过年,是母亲一辈子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年味,就是家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厨艺,就是想吃再也吃𣎴到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就是就是……</p><p class="ql-block"> 过年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