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曾经是我们生命中一个最温暖的节点;年味,萦绕在心田那一抹最醇厚的芬芳,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时光长河中缓缓流淌。家的温馨,便是这乐章中最动人的旋律。不经意间,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浓浓的、暖暖的情愫,那是对年的期盼,也是对记忆中深深镌刻的年味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是家人幸福的团聚,是父母忙前忙后的身影,是传统习俗的神秘,是年夜饭的丰盛,是压岁钱的温暖,是烟花炮竹的绚烂,是亲朋好友的相互问候,是街坊邻里间真诚的祝福,是忙禄辛苦一整年后短暂的调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年味,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腊月初七是妹妹的生日,过了这天,我们知道很快就会过年了,但等盼到年夜饭,穿上新衣服,总觉得时间太长。到母亲正月初十生日时,忽然发现年竟如此短暂,一转眼马上就过去了。我十四岁那年,父亲去海南水稻育种。年前一家人终于盼回了父亲,父亲带回好几个椰子,还有一本广东省的高中课本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父亲平时很少言语,但那年过年,他讲了很多,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两年后,我在武汉读大学,仅仅十几天的寒假,回家的路途来回需要六七天,本想留在武汉,父亲来信说,希望我能回家过年。在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转车,售票员告诉我,最早的回家车票也要到正月初六,我几乎绝望,回家过年竟这么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是一双新鞋和一身新衣服。母亲早早把家里的旧布头找出来,洗干净、晾干,再一层一层糊在桌子或木板上,老家称此为糊“骨子”,晒干的“骨子”剪裁后,几层叠加一起成了鞋底和鞋帮的衬里,外面裹上新布,经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就变成了我们脚上的新鞋。糊“骨子”,剪底样、制鞋帮、纳鞋底、滚鞋口,鞋子大功告成。再买布、裁剪、缝制,帮每个孩子做一套衣服。整个冬日里母亲与针箍相伴,和棉线为伍,千针万线,密密匝匝,只为过年我们每个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新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年味,是团圆时的欢声笑语。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共享着丰盛的年夜饭。其中,两道菜不会少,大肉圆叫“团子”,意味团团圆圆;红烧鲫鱼,表示年年有余,一般吃鱼留头尾,年初一续煮。家乡的“团子”实在,妻子刘掌柜也是实在人,第一次去我家过年,听说“团子”是按每人三个准备的,乡俗不能违,她一口气真吃了仨。当年家里有一个门面,弟弟夫妻俩开了个理发店,每到除夕,生意特别红火,人来人往,忙个不停,年夜饭果真成了“年夜”饭,一直延续到春晚零时的钟声。一家人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畅谈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没有了平日里的忙碌与疲惫,只有浓浓的亲情和无尽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是家乡大糕的美味。那大糕又软又糯,还透着一股糯米的清香,咬上一口,甜甜的滋味在嘴里迅速散开。“糕”与“高升”“高就”的“高”谐音,因此大糕被赋予“步步高升”“年年高(糕)”的美好祝愿。除夕夜母亲将大糕放在我们的枕头下,称为“压岁糕”,既有驱邪纳福之意,也寓意孩子来年 “长得高、学业高” 。大年初一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吃一片大糕,称为“开口糕”,象征新年“开门见喜,甜甜蜜蜜”。除了吃糕片,母亲说,三十晚上爬门头能长高。我成年后未长残,与我小时候坚持除夕爬门头,初一吃大糕,不知是否真有一定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年味,是厨房里的烟火气息。过年,家家户户的厨房都成了最忙碌的地方。家乡的年,严格意义上就是从妹妹生日的次日开始算起。腊八启年,这天全家人要喝用糯米、红豆、红枣、花生等熬制的腊八粥,寓意“五谷丰登”。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家家户户为年夜饭做准备,腌制有咸肉、香肠、风鸡等腊味,挂于屋檐下风干。腊月廿三过小年前,全家动员“扫尘”,掸尘送旧,清洗家具、擦亮门窗,尤其是清洁灶台,“灶王爷”此日上天述职,需以干净环境迎神。腊月廿三或廿四,摆灶糖、大糕、清水草料(象征灶马)祭灶神,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毕将旧灶神像焚烧,到除夕夜再贴新像。腊月下旬,陆续蒸制馒头和年糕,做豆腐。豆腐,兜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是家乡集市上的热闹喧嚣。每到这个时候,家门口的小街便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卖春联的摊位前,有人在挥毫泼墨,寓意吉祥的春联散发着墨香,引得人们纷纷驻足,轻声念上一会儿。卖腊味的摊位上,那一串串色泽诱人的腊肉、腊肠,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那五彩斑斓的糖果和各式各样的糕点,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新年的甜蜜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年味,是贴年红、开门炮、拜亲访友、迎财神。除夕傍晚,家家户户贴春联、福字,水缸贴“川流不息”,粮囤贴“五谷丰登”。初一子时或清晨,燃放开门炮,三响为吉,驱邪迎祥,炮屑不扫,象征“聚财”。拜年先祭祖,后访亲邻,见面互道“恭喜高升” “健康长寿”。初一这天不扫地、不倒水、不动刀剪,以防“破财”。初五迎财神,吃饺子。元宵灯会,舞龙灯、划旱船,孩童提兔子灯“照田蚕”,祈求蚕桑丰收。汤圆以芝麻糖馅为主,称“圆子”,寓意“圆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是家的温馨,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心的眷恋。它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岁月的变迁;又如同一首轻柔的诗篇,吟唱着团圆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即便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那家的温馨和年味,将永远镌刻在心中,成为生命中最珍贵、最温暖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