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大剧院</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外观呈半椭球形,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p><p class="ql-block">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造价30.67亿元。</p><p class="ql-block">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大剧院于1958年被定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2008年12月19日获“鲁班奖”,2009年10月28日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p> <p class="ql-block">建设沿革</p><p class="ql-block">1958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决定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在首都北京建一批大型公共建筑,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获得党中央批准立项。周恩来总理确定了建设地点、审定了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1996年10月,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要有计划地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歌剧院</p><p class="ql-block">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207个(含站席)。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墙面</p><p class="ql-block">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1.6秒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乐池</p><p class="ql-block">歌剧院乐池面积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在乐池中,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和谢幕。</p> <p class="ql-block">舞台</p><p class="ql-block">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包括主舞台、左右侧台和后舞台。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六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左右侧台各有六台可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与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也可以参与演出。</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p><p class="ql-block">音乐厅风格清新、高雅,适于演奏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并可举办各种音乐会,有1859个席位(含站席)。音乐厅内拥有国内最大的管风琴,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此外数码墙、极具现代美感的抽象浮雕天花板、GRC墙面、龟背反声板等设计能令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使音乐厅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结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镇厅之宝”——管风琴</p><p class="ql-block">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造型典雅,音色饱满,是中国国内体积最大、栓数最多、音管最多、音色最丰富的一架,拥有94个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该管风琴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p><p class="ql-block">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p> <p class="ql-block">墙面</p><p class="ql-block">音乐厅舞台四周的墙面采用了与戏剧场类似的声学扩散墙,墙面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凸凹起伏、不规则排列。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经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地发挥表演水平。音乐厅的侧墙则采用与天花板类似的声扩散装饰板,墙壁表面轻微凹凸的效果同样经过特殊设计。通过这些凹凸不平的纹理,能将声音均匀地扩散反射至音乐厅空间内的每个角落。在这些量身设计的综合作用下,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可以达到2.2秒的优质音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您的浏览与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与说明:百度文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01.30于黄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