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 回娘家

代百勇(碧水蓝天)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是我们鲁西南农村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天刚蒙蒙亮,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走娘家做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儿,走娘家可是件大事,礼品的准备很有讲究。在过去,礼品很简单:两封糕点,两包糖果,外加几个大白馒头。馒头是年前手工蒸的;糕点和糖果也是年前在集市买的散装的。初二一大早,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把糕点和糖果分别装进一个个塑料袋里,一拿小锯来,用熟料袋开口上部边缘包裹锯齿,在点燃蜡烛上左右移动,烤一下,使上下两边粘在一块儿,进行手工封口。装在一个笆斗篮子里,上面再放几个馒头,用一扎巾覆盖,这样走娘家的礼品就算做好了。当然现在却不同了,礼品都是在超市商场里买的成箱成件的,什么饮料、火腿肠、鲜奶、方便面以及各式各样的水果等,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则穿着新衣服,在一旁好奇的仔细观看着父母这严肃的举动,心里早就等不及了。等这一切就绪后,一家人便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向娘家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欢声笑语。有时还唱着当时最流行的歌曲“风吹杨柳这哗啦啦,小河里水流这哗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的走的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p><p class="ql-block"> 自行车铃声也是“叮铃铃”的响个不停,一家人其乐融融,心情特别舒畅。乡村的小路虽然不宽,但在新年的氛围里,显得格外亲切。路边的田野里,麦苗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像是在向我们招手。偶尔能看到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给这宁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  到了娘家,远远就能看到父母一家人站在门口张望。车子还没停稳,女儿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奔向父母。母亲满脸笑容,眼里满是思念,拉着女儿的手,问长问短。父则在一旁默默接过我们带的礼物,虽然不善言辞,但从他的行动中,我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p><p class="ql-block"> 走进家门,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墙上还贴着崭新的年画,充满了过年的喜庆。兄弟姐妹也都回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放着鞭炮,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开始磕头礼拜了,闺女和姑爷先是向着写满家族祖谱的轴子磕四个头,然后再去家族内其他长辈人家一一拜年。孩子也要向姥爷姥姥磕头,老人需开心地给外孙、外孙女压岁钱。还有糖果瓜子。过去压岁钱都是一毛两毛的,现在都张到成百上千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岳母和嫂子们在厨房忙碌着,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就摆满了。有红烧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还有母亲亲手做的红烧肉,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欢庆,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p><p class="ql-block"> 饭后,大家一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唠家常。老人们会讲讲村里的新鲜事儿,其乐融融。他们还关心儿女的生活,叮嘱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兄弟姐妹之间也会互相调侃,回忆着他们小时候的一些生活趣事,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  快乐幸福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转眼间,太阳西斜,我们也该回家了。父母总是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塞给我们,还会再三叮嘱我们路上注意安全。车子缓缓启动,看着父母站在门口挥手的身影,心中满是不舍。</p><p class="ql-block"> 过去在路上,有走亲戚喝醉的,在路边东倒西歪的,遍地都是。现在这种现象早就销声匿迹了。因为大多都是开车去的,国家有禁令“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大过年的谁都不想违法犯罪。</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走娘家,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亲情的纽带。在这一天,我们到那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地方,感受着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情谊。这份浓浓的亲情,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力量,勇敢前行,开始一年新的生活。</p>